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
发布: 7:00am 04/01/2021

蔡羽/老巴剎和新巴剎

作者: 蔡羽
古晋百年老街有老巴刹和新巴刹的分别。(图:蔡羽)
古晉百年老街有老巴剎和新巴剎的分別。(圖:蔡羽)

華人很早就在砂拉越活動,英人詹姆士‧布洛克初抵砂拉越(古晉),即發現有少數華人,但沒有透露更多相關資料,推測這小撮人可能只是流動人口,即在砂拉越從事一些水客買賣的活動,隨著季候風向改變,就離開砂拉越。

到了英人詹姆士‧布洛克在古晉建立政權,華人才開始大批南來,初期同樣以水客買賣為主,後來則長期居住下來經商,而另有一些移民則從事開墾種植活動。1860年前後,砂拉越河邊已經形成市集和港口,亞答木板店屋橫七豎八,小商船來來去去,河邊也建有一座魚菜市場。這個市集就是今日的海唇街,是當時最大也是唯一的出入口市集,因此被稱為Main Bazaar(主要市集)。

ADVERTISEMENT

到了1880年代,為應付人口增長所需,第二代拉者查爾斯‧布洛克將菜市場遷移到數百米之遙的河岸,並將當地原有的印裔穆斯林和爪哇村落,交由華人建造店屋,河邊的甘蜜街和後方的印度街出現了。為了便於區分,人們將這個新的商業區稱為“新巴剎”,原有的海唇街一帶則是“老巴剎”,中間正好以舊法庭建築群為分界。

如果翻閱一些1950或1960年代刊物的商業廣告,商家在地址寫上“老巴剎門牌幾號”,那指的就是海唇街;如果是“新巴剎門牌幾號”,那就是甘蜜街的意思。隨著時間變遷,知道而且可以清楚分辨“老巴剎”和“新巴剎”這兩個地理名詞者越來越少,只有老古晉和對古晉有深入認識者才清楚其中分別。

甘蜜街沿河的市场和仓库还在的年代,新巴刹人潮汹涌。(图: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甘蜜街沿河的市場和倉庫還在的年代,新巴剎人潮洶湧。(圖: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新巴剎:熱鬧興旺不夜城

新巴剎的範圍,從甘蜜街起到建於20世紀初的馬吉街、漢陽街,其中馬吉街又被稱為“公司尾”,意即華人公司到這裡是尾端,再下去已經是馬來人的村落。甘蜜街和印度街因為鄰近菜市場,在19世紀末已經出現熱鬧景象,其他街巷如漢陽街,很長一段時間藏著青樓與賭館,是三教九流的人出沒之處。

新巴剎的興旺,要從戰後1950年代開始。那個年代,印度街後方的發電廠遷離,建起現代化的電星大廈;原有的救火局遷離,原址與隔鄰的露天巴剎一起轉型為食坊;同時期,大型巴士出現,市區總站也設在新巴剎;新巴剎也有幾個大碼頭和貨倉,有者戰後改為商場;再加上當時甘蜜街菜巴剎已經發展成沿河一字排開的巴剎群,是當代砂拉越最大的菜肉批發與零售市場,新巴剎一時人潮擁擠,市場熱鬧景象更勝舊法庭另一邊的老巴剎。

過去,對老巴剎在地人來說,有些人認為新巴剎是屬於“外來人”的,意思或許是指當地從商和居住者,非出生於老巴剎。然而精彩之處也正在這裡,各大籍貫、各大族群的人在新巴剎營生,加上公共交通便利,構成人流與消費力,最興旺之時,新巴剎曾經是不夜城,美食檔口也爐火不熄。

新巴剎還有一個不同於老巴剎之處,就是有很多政府機關設置在此區。拉者時期的政府機構,最初以舊法庭作為政府行政與司法中心,到了20世紀初,空間已然不敷應用,有些部門率先轉移到新巴剎,比如中央警署、政府印務館、政府醫院、財政部、省公署、首席部長辦公室等,都曾經在新巴剎落足。當然,這些政府機關又為新巴剎帶來許多辦事的人潮。

新巴刹的马吉街被称为“公司尾”。(图: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新巴剎的馬吉街被稱為“公司尾”。(圖: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老巴刹的亚答街有古庙、会馆和老行业,是文化遗产重地。(图: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老巴剎的亞答街有古廟、會館和老行業,是文化遺產重地。(圖: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老巴剎:文化遺產重地

相較之下,老巴剎自古以來以華人商店為主,但因為成型的年代比較早,這裡有古廟、老會館、百年老行業;海唇街前面是商港、貨倉和華人裁判庭(今華族歷史文物館);老巴剎後方則有古老的聖公會園區。此外,老巴剎還有郵政總局,從戰前至1990年代,多家銀行也落戶於此。老巴剎的商場上,以福建人和潮州人為主,許多有代表的富豪如劉建發、王友海與王長水父子、田考、黃慶昌、黃木春、陳木林、陳文秀、劉義祥等都崛起於老巴剎。

如果從文化遺產的角度來說,老巴剎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較為豐富,向來是學者從事砂拉越或古晉各課題研究時的一個重地。

從老巴剎走向新巴剎,這個過程有華人南來,並融入本土,和其他各族和諧共處的故事,也記錄著砂拉越商業發展的濫觴,對後世影響深遠。儘管時移勢易,傳統上的老巴剎和新巴剎都垂垂老矣,如何注入新的概念,並結合在地傳統特色,在新舊協調的同時,重新活化老區,延續社區活力,是目前的挑戰。

海唇街是最古老的街道,老巴刹就是从这条街道开始发展起来。(图: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海唇街是最古老的街道,老巴剎就是從這條街道開始發展起來。(圖:Changing Land Scape of Kuching by Ho Ah Chon)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