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发布: 12:17pm 03/02/2021

不只拋柑求姻緣·元宵節也是求子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就是春節的最後一天,華人在這一天會與家人一起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其一據稱起源於“火把節”。在漢代時期,民眾會在元宵節當天成群結隊在鄉間田野間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因此在這一天會與家人一起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在有些朝代,元宵節甚至是法定假日。

此外,元宵節還曾是已婚婦女祈求子嗣的節日。傳統求子風俗中,包括“摸門釘”“偷燈盞”等遊戲,原因之一是“釘”“燈”與“丁”讀音相同或相近,在一些地方,婦女甚至會爭相偷取供在神龕上的元宵,祈求早生子嗣。

不過根據道教資料,元宵節也是道教的天官誕,故“元宵節”又稱“上元”,與7月15日的中元節、10月15日的下元節並稱三元節,民間在這三天分別膜拜“天官”(賜福)、“地官”(赦罪)和“水官”(解厄),故上元節要燃燈。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

傳入大馬衍生獨有習俗

雖然元宵節源自於中國,不過傳到大馬華社,反而衍生出獨有的習俗,其中最居特色的本地元宵習俗是吃平安粥“噴嶽”(Pengat),主要源自北馬的峇峇孃惹社會。烹調“噴嶽”的材料都是念起來有好預兆的食材,包括年糕(步步高)、芋頭(好意頭)、香蕉(福建話諧音為“招”,招來好意頭之意)等,“Pengat”源自馬來文“Penat”(疲累),寓意過元宵吃下“噴嶽”以卸下常年的疲憊的意思,吃了也能帶來好預運。除了食用之外,也可用於祭拜神明和祖先。

北馬的峇峇孃惹社會在元宵節會吃平安粥“噴嶽”(Pengat)。

據本地民俗學家李永球在《田野行腳專欄》記載,吉蘭丹華社在元宵節也有自己特有的習俗,名叫“迎神過火”。當地媽祖廟每年元宵會逐一請下廟裡的神像並綁在轎子上,時間一到就被眾人抬出去遊街,迎神隊伍就在哥打峇魯唐人坡大街小巷遊行,許多人家在家門口堆起金紙堆,神轎負責人點起金紙堆而成為篝火,壯漢們則抬起神轎跳過篝火。

當隊伍回到宮廟時,廟方點燃了3堆篝火,大放爆竹,這時候大涼傘及神轎逐一跳過篝火。接著,神轎被抬起在廟門口排起一行,善信們就往轎底穿過,以求好運連年,結束後才將轎子抬回廟內,將神像取下放回原位。

圖:取自李永球《田野行腳專欄》。

另一個就是為人熟知的就是“拋柑”了。大馬的元宵節拋柑起源是由祖籍福建的大馬未婚女子開始“拋好柑,嫁好尪(音骯,意丈夫)”,後來演變成單身男女希望撈得一段美好姻緣的情人節文化。這文化從檳城開始,之後雪隆和馬六甲也開始“流行”,而變成了現今的大馬獨有文化。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