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天公誕是華人的重大日子,卻未必認識“糖塔”這一天公誕的供品,它在半島中馬及南馬並不十分普遍,但在北馬一帶非常盛行。
ADVERTISEMENT
外表精巧細緻,色澤粉紅晶瑩,糖塔的原料只有糖和水,製作時間也不長,看似簡單,每個細節拿捏都是關鍵,不懂其中訣竅的人,往往做不成糖塔,而且很容易被燙傷。來到現在,懂得這門手藝的人並不多,糖塔製作也漸漸成為夕陽行業。
在詢問多家中馬餅家不果後,採訪團隊決定遠赴檳城,訪談擁有三十多年經驗的糖塔師傅黃來順,一同瞭解糖塔背後的製作工序,體會當中的一份匠人精神。
糖塔由塔、龍、鳳、獅、象組成,也稱為“五獸”,與“壽”諧音,有長壽、吉祥、甜蜜的寓意,是供桌上不可或缺的神聖供品,每當農曆新年期間,糖塔總是格外受歡迎。
除了農曆新年期間,年中的神誕,例如大伯公誕、廣澤尊王神誕、盂蘭盛會、九月三太子誕等,都能看到供桌上出現糖塔身影。
包括早期福建人的傳統婚禮上,糖塔都是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象徵夫妻和合、甜蜜一生,惟現代人已較少在婚禮中使用糖塔。
神臺上的供品,寓意長壽
“糖塔代表長壽、越高越長壽,是許多人拜天公的必需品和吉祥品。”
六十多歲的黃來順來自檳城,父親做的是小型餅家生意,售賣糕餅和拜神用品。他說:“當年父親都是在快要過年的時候才做糖塔的,我們沒下手製作,只用眼睛看,幫頭幫尾而已。”
父親過世時,他只有二十多歲,接手家族生意後,創立黃雄舜面龜貿易商號,製作祭拜用品。
當初有意學習製糖塔的他,因為缺乏經驗技巧,做出來的糖塔總是不完美,於是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請教,在每次的製作中摸索檢討,許久後才真正掌握糖塔製作的關鍵奧妙。
“認真說起,這糖塔我差不多學了四五年才學起來。”
數十年來,他早上賣曼煎糕,下午做面龜或糖塔,以此養活一家人,同時靠自己所賺的錢,一點一點買來昂貴的糖塔模具。
踏入1月份,距離新年還有一個多月之時,黃來順已開始忙碌地製作糖塔。採訪團隊走訪黃來順住家式工廠時,屋裡早已被琳琅滿目的糖塔、面龜、蜜餞和天公餅等所佔據,所有鍋具道具清洗乾淨,與兒子黃明傑正準備製作糖塔。
粉紅糖塔代表興旺,黃色糖塔供奉九皇大帝
黃來順製作的糖塔有大中小3個尺寸,分別是10吋、6吋和4.5吋高。
他指出:“粉紅色代表興旺。”許多人拜天公都喜歡熱鬧及紅彤彤,因此市面上售賣的糖塔,大多以鮮豔的粉紅色為主。由於許多人擔心吃太多色素,有者會傾向選擇淡淡粉紅色較少色素的糖塔。
他說,沒有添加色素做出來的糖塔,是全白色的,由於白色是福建人的禁忌,當糖塔做好以後,他就會給糖塔稍微噴射粉紅色素,讓整體呈淡淡的粉紅色澤,或在特定部位用沾了粉紅色素的毛筆頭點一點,讓糖塔“一點紅”。
還有一種是黃色糖塔,專門用來供奉九皇大帝。黃明傑補充:“因為九皇爺神誕用的東西都是黃色,面龜、發糕和米糕全都是黃色,所以都會要求糖塔是黃色的。”
關於糖塔顏色,黃明傑認為:“創意也要創意得有道理。有的人放青色(色素)下去,人家要嗎?肯定是不可以的,因為青色代表陰府。所以說,有時創意也要有根據。”
祭拜後的糖塔,人們會拿去煮糖水,泡咖啡。或直接弄成小顆粒,當成糖果。黃來順自己家在拜天公後,就會將糖塔拿來煮燕菜糕,當做一般的糖使用。不過,如今許多人因為擔心攝取太多糖分,祭拜後都不會食用糖塔,擺放在家中神臺。糖塔的儲存依據氣候環境而定,若擺在陰涼通風的神臺處,擺放整整一年都不化。
從糖+水到糖塔,製作過程步步為營
糖塔以水、糖及些許食用色素製成。水和糖的比例必須掌握好,水太多,就很難煮得濃稠和硬化;反之如果糖太多,則硬化的速度太快而容易燒焦。
別看材料簡單,卻是越簡單的東西,越講究功夫技巧。
首先把水和糖倒在鍋裡,大火燒開,黃來順手持木棍迅速攪拌,幾分鐘後白糖即迅速化成糖漿,沸騰而冒起美麗又危險的朵朵“糖花”。他拎起已蘸溼的鮑魚刷,“刷刷”地快速在鍋邊刷了幾個圓圈,把黏附在鍋邊的糖漿泡沫刷走,防止燒焦。
滾了還不能立刻關火,需要讓糖漿越煮越濃稠。等待糖漿漸漸濃稠的時候也不閒著,他把糖塔木模從水盆中撈起,整齊放在一旁的鐵盆上備用。
“成敗看‘煮’。”
在旁的黃明傑說:“糖塔煮得熟就容易拿起,煮不熟就會軟,會跌下來。”糖漿是否足夠濃稠,煮糖塔的火候溫度是否控制得剛剛好,種種細節都會影響製作出來的成品。雖然材料不多,製作速度也快,卻不簡單。套用他所說的:“糖塔是成本不高,功夫高。”
緊張的時刻即將來臨。
眼看糖塔煮得相當濃稠,黃來順把熱鍋移到爐旁邊,快速攪拌讓糖漿膨脹。糖漿從起初的鮮豔粉紅,到後來變成較淺的粉紅色,黃明傑解釋,這是因為糖漿被打發而翻白 ,沒有打發這個動作,做出來的成品就很像麥芽糖那樣。
倒糖漿的動作要一氣呵成。黃來順雙手拿著熱鍋,迅速地將糖漿灌入一個個木模裡,倒入的糖漿,因為沸騰而不斷翻騰而湧出,猶如噴發著的火山熔岩。外行人看得目瞪口呆,相機咔嚓咔嚓拍下美麗畫面,卻不影響黃來順專注地灌糖漿。
就在數秒之間,“熔岩”漸漸安靜下來,開始凝固。兩父子快速把每個木模倒轉,把裡頭還沒凝結的糖漿倒出來,讓糖塔呈空心形態而更容易蒸發水氣。接著拿起板刀,把木模外多餘的糖漿給刮掉,“喀喀喀”地,不一會兒鐵盆上就堆滿了許多的糖塔碎塊。
緊接著就要拆開木模。液體狀的糖漿在木模裡已漸漸凝固,兩父子小心翼翼把一片片木模掰開,露出晶瑩美麗的糖塔,有如花開一樣,令人歎為觀止。
有趣的是,原本濃稠的糖漿,並不會粘附在木模上,反而很自然地脫離木模。黃明傑解釋:“因為木模放在水裡,具有水分,而且木模是冷的,糖漿是熱的,所以它不用油,但它(糖塔)還不夠凝固,還是有可能會斷,要小心打開。”
做好的糖塔,整齊排列在鐵盤上,在烈日底下緩緩蒸發水分,讓塔身慢慢變得硬實。曬乾後,糖塔即大功告成,隨後就可進行包裝,拿去零售或批發。
中國定製,木模需長年泡水
完成製作糖塔後,父子倆隨即把木模綁好,放在水盤裡。
“這木模要常年放在水裡面,不能拿開,拿起來一天沒有放回水裡,它跟你笑啊,肯定裂開的。”
黃來順拿起木模說道:“這模具在中國製作,我們要訂做才有的。”打從他年輕時候到現在,糖塔所使用的木模都是從中國定製,本地沒人懂得製作。
主塔以六面合成,龍鳳和象獅則各別以三面合成,束在一起時猶如圓形樹桐和長方木頭,打開時才看見瑞獸的雕刻形狀,其貌不揚卻內有乾坤,是製作糖塔最重要的工具,彷彿人們祭拜神明的習俗,都濃縮在這些古樸的模具裡。
黃明傑一邊收拾一邊說,木模用完後要立即合起來放回水盆中,不然很容易弄出“四不像”。怎麼說呢?如果誤把刻有龍鳳的木模倒轉或對調,做出來時變成“左龍右鳳”“左獅右象”,就好比四不像。
木模的雕工之精細,是決定糖塔造型是否做得精緻的關鍵之一。
他說,水盤中的木模有新有舊,有的是用了好幾年,有的用了三十多年。新穎的木模,紋路依然清晰,做出來的糖塔較為精緻;久用的木模,紋路漸漸糊掉,做出來的成品自然沒那麼精緻。仔細研究,還可發現不同年代雕刻的木模,其花紋細節和設計款式都不一樣。
用心,才能學好這門手藝
問製作糖塔時是否被燙傷,黃來順笑著回答:“有,剛剛罷了。”說罷他張開左手手掌,露出被燙傷的小水泡。製作糖塔乍看很危險,但在他看來,什麼事情都是有危險的,唯有儘量小心謹慎,才能避免受傷。
由於製作過程相當危險、勞累,許多年輕一代都不願意學習製作糖塔。黃來順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學習糖塔必須要有師傅在旁教導,用心觀察和實踐,才能掌握這門手藝。
他舉起一個光潔細膩的糖塔,說:“這個就很完美,很光滑。”接著提起另一個滿是洞孔、質地粗糙的糖塔,說:“這個就不漂亮,過熟了。”
做“壞”了的糖塔,就沒法賣出去嗎?他瞇著眼玩笑說道:“賣是可以,沒有人要罷了。”不過,做壞了的糖塔並不浪費,說罷,他把整個糖塔放進熱鍋裡,讓糖塔“再循環”。
|結語|糖塔不會被淘汰
糖塔雖是傳統祭品,市場需求卻從未中斷,讓黃來順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他說:“我們福建人拜神拜天公誕,這個是必需品,而且有神壇就一定用到糖塔。”拍定胸口表示:“糖塔是不會被淘汰的。”
更多文字報道:
相關視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