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报道提及了一位来自马来西亚东马,参演电影《Paskal》的华裔艺人许亮宇,因为看不懂中文字而被马来西亚华裔网民嘲笑和讥讽。有些说他是“香蕉人”,还有网民直骂“回家种香蕉,华语字都不会”。不知何时开始,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对中文的执着已经到了霸道的地步。
ADVERTISEMENT
我们学习中文,除了作为沟通工具,也是传承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很多文字,不是其他语言一言两语就能解释或翻译清楚。举个例子,当代“君子”,英语的“Gentlemen”可能只是包含了其中“君子”80%的含义。或者“任性”,英语“Capricious”也是只能翻译其70%含义。
了解了中文这个语言后,就要传承其美之文化与哲学。中华文化是几个大思想的集合体,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有些学者也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探出墨家、法家等精髓。这些哲学思想都是引导人们迈向崇高的道德价值观,忠君尽孝、礼义廉耻的品德。可惜的是,很多马来西亚华人注重的是传承管道,而不是应该传承的精髓。
许亮宇被嘲讽后,他的助理用中文回复说“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不是拿来攻击人的理由。”他还说,“身在多元种族文化的马来西亚,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全部语言”“爱不会因为语言的不同而不存在”。
在这里,许氏的助理,和谩骂许氏的网民相比,何者更能显示出中华文化要求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礼尚往来、翩翩君子的风范?相信不需要我更详细解释。
母语,是一个人出生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也有人说,母语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语言。马来西亚华裔,多数源自华南闽、粤和琼区。如果用“老祖宗传下来的语言”为母语,那么,闽南语、粤语和琼州话(海南),才是我们的母语。
如果用第一个解释方式,那么许氏的母语是英语或者马来西亚国语。据了解,许氏的祖籍是客家,而他的客家话说得挺流利。所以从这两个“母语”的诠释方式看,许亮宇都把母语说得不错。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当成母语的大多数马来西亚华人,绝对不应嘲笑不把普通话当成母语的华人。
我们祖宗打从夏朝开始,甚至到了盛唐时期,都不会当今的“普通话/汉语”。是到了明朝时期,当今普通话才被朝廷定为“官话”,也俗称为“北方话”。唐朝定都长安,也是当今西安。当时的国语被称为“雅言”,而比较接近“雅言”的现代方言为闽南,甚至日语。所以,很多文字,如“世界”,闽南语称“sekai”, 在日语也念“sekai”。
唐朝玄庄(唐三藏)法师翻译的经典,如果用闽南语来念,反而更接近古印度的巴利文或梵文。如“佛陀”,在闽南念“Butto”, 比起“foto”更加接近梵文的“Buddha”。
长话短说,很多马来西亚的华人一概而论地把“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定为大中华区以外的华人的“母语”,在语言学上,未必是最正确的做法。中国香港地区,学校、官方机构,甚至是立法会的官方语言是粤语。因此,粤语是香港普罗大众的母语。如果香港人可以以粤语为母语,为何许氏不能以客家或马来语为母语?
同样的,新加坡、澳洲、英国和美国华人的第一语言是英语,泰国华人第一语言是泰语,印尼华人的第一语言是印尼语,何错之有?为何有马来西亚华人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为母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体字为准?华夏文化在汉朝开始都是繁体字,当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还是沿用繁体字,我很后悔没学好繁体字,毕竟在我接受教育的学校,都已经不再教导繁体字了。
很多人都仗着自己会说中文而歧视不会中文的华人,以带有贬义的“香蕉人”(外黄内白)来取笑。这些做法,一点都不能显示以中文来传承的文化、精神和品德。很多不会中文的西方学者,通过研究和翻译,所了解的巍巍大中华历史和精髓,甚至比我们华人还精深。
我们应该自我反省,我们要的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继承崇高品德的孔孟思想、孝道、爱国忠君的岳飞屈原精神,还是只是形式上的会看、会读、会说,会听汉语写中文,但是品德却让他人不敢恭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