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老”,意味著肌膚彈性不再,皺紋悄悄爬上臉龐;由於新陳代謝變慢,若要保持窈窕體型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由父權主導的社會對於女性外形上的要求尤為苛刻,而這種苛刻,落到需要靠“臉”吃飯的女演員身上,便會放大數百倍,甚至影響到她們的職業生涯。
ADVERTISEMENT
中國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中,參與競演的女演員、楊蓉和王媛可就曾控訴中生代女演員的困境,提到只要年齡一到就無戲可演,85花們如趙麗穎、唐嫣等人雖然已經結婚生子,卻依然還在演“少女”。
要嘛當“少女”,要嘛演“母親”,女性的其他面貌在影視劇裡消失無蹤,像是除了這兩種角色,女性沒有其他的身分。
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東方國家,好萊塢亦出現類似的現象。
引述《新京報》的報道,根據2016年一家名為Polygraph的數據網站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演員適合的角色越來越多,女演員則恰恰相反。
從男女角色的臺詞比例來看,22至31歲的女性角色只有38%;42至65歲的女性角色臺詞更少,僅20%。剩下大部分臺詞則屬於42至65歲的男性。
2017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的一項語言學研究,亦證實這項調查,他們分析大約1000部電影劇本,其中男性有超過37000段對話,而女性只有逾15000段;女性角色逾2000個,而男性扮演將近4900個;而且女性電影角色平均比男性角色年輕5歲。
影視劇生產大國且面對如此困境,那麼中文影視業萎縮的馬來西亞,年輕的演員機會已經不多,那麼中老年的女演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HVD時代,是馬來西亞電視劇最輝煌的時期。那時候培育的本地演員,至今依舊是80後、90後最熟悉的名字和麵孔,林奕廷(或我們熟悉的林淑賢)便是其中一員。
“林老師,您好。”我對著手機屏幕的另一端,略施粉黛卻依舊容光煥發的林奕廷打招呼。
無論是林奕廷轉換跑道前的“教師”身分,抑或是1988年正式踏入“演員”這一行列至今逾30年,在大馬中文影視行業低靡的時代仍然活躍於熒幕前的現役女演員,“老師”這一稱呼是當之無愧。
現年57歲的林奕廷,從一出道開始便擔綱女主角。在外貌主義至上的娛樂圈,曾經因為“樸素”而被同劇的男主角譏諷嘲笑;曾經因為體重上升,加入HVD不久,年紀輕輕就被安排飾演繼母。這些經歷對於當時年輕的她造成很大沖擊和傷害。
“開始還沒簽約HVD的時候,還身兼幕後,所以(對形象)就沒有管那麼多了,那時還蠻胖的。”
“(簽約HVD後)第一部劇還當人家的女兒,第二部就演張疊文的繼母了。”
當時,她才30歲而且剛簽入新公司,邁入事業新里程碑,飾演的角色年齡就比真實年齡要大許多,我想這衝擊大約堪比我們20歲就被小朋友稱作“安娣”“安哥”吧!
因此她開始減肥,用兩個月瘦身成功,得以降“輩分”再飾演女兒的角色。
坦然變老,不介意演老年角色
也許有過這些經歷,對於“變老”這一回事,她更坦然接受。
“我就覺得(變老)還好。為什麼不能老?老是自然現象,對不對?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因為)從很早期就開始演小孩子的媽媽,近幾年就演成人的媽媽,最老的一次應該是七十多八十歲,《當時明月在》的年齡約六十多歲,他們還嫌我不夠老呢!”
說完,林奕廷哈哈大笑。
她不諱言年輕的自己被安排演繼母,心裡多少有些難以言表的感受,但如今若被要求飾演30歲至40歲的角色,反而連連搖頭說不。
“比如一個故事主角是中老年人,之前有一些閃回畫面是二十多歲時期的,劇組建議我不如親自扮演,我是拒絕的。我自己心裡有疙瘩,明明樣子已經老了,還要演年輕人,會讓人覺得很尷尬違和。”
此刻的她,臉上的抗拒幾乎要穿破屏幕。然而她卻不再抗拒以57歲之齡,飾演70歲至80歲的角色。
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為作品賦予靈魂。歌曲如是,角色亦如是。她經歷過了青少年時代,老年遠遠還未到來,為何反而再也演不出青少年的感覺呢?
“我們已經沒有那種青春感,刻意演出來也不是那個味道。雖然我們閉上眼仍能想起青春時的情緒,但我們是要用眼神、皮相表演出來,一笑起來,皺紋、魚尾紋也出來了。即使能找回那種感覺,我們的臉不配合啊。”
心中的遺憾,演後母欠歷練
20歲的年輕人扮演50歲的中年人亦同樣有難度,即使是同一句臺詞,由他們說出口會少一分震撼力和味道,因為他們少了一份經歷,肌膚也過於柔嫩,一樣沒有說服力。
因此,當她回想過往,讓她感到頗為遺憾的角色是《浮生劫》內飾演的後母。
“現在再演這個角色,我會演得更深沉。”
那部劇裡有一場戲是述說性格跋扈卻在丈夫面前賢良淑德的“兩面人”後母,趁著四下無人將前妻的孩子拉到角落裡教訓,但是林奕廷的丈夫在看完那場戲後指出了她的不足。
“他說,這位後母要在老公面前維持良好形象,要在角落暗地裡教訓對你無禮的孩子,可是你忘了做一個動作:你該回頭看看有沒有人,才露出真面目。”
於是,這角色成了林奕廷心裡的遺憾之一,感嘆著當時的她經歷得還不夠多。
中生代女演員的困境
本地的中文影視劇隨著HVD的倒閉,瞬間從巔峰滑下谷底,本地演員面臨著沒戲拍的窘境,故此轉行的轉行,息影的息影,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少之又少。
於是,在國外中生代以上的女演員工作機會銳減的情況,來到我國中文影視圈只會更嚴峻。
作為從HVD時代走過來的少數現役演員,在詢及中老年女演員的工作機會減少時,林奕廷認為根源出在“劇本”上。
“其他國家和地區就不講,單單說馬來西亞的(情況)。本地中文劇越來越少,工作量也越來越少。”
“我覺得其實沒戲演,跟年齡無關,主要原因是本地很多影視劇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年人這塊。”
她說,之前本地中文影視劇尚有年代劇這一分類,而在年代劇裡的家庭結構,總脫離不了爺爺奶奶、公公婆婆等成員,劇情概括的人物較多。但現代劇的劇情更年輕化,人物角色的豐富程度相對變低。
“現在我們出現斷層。年輕的演員很多,但是三十多至四十歲的演員在我國是很少的。你放眼去看,會發現能演這個年齡層的演員不多,年齡更大的角色反而較多。”
劇種決定了什麼年齡層的演員能夠繼續存活下來,既然劇種偏年輕化,自然年輕演員更受青睞。
“最近有一部電視電影,是要講述疫情下,大家待在家裡,事業遭遇什麼瓶頸。故事的主角是這年齡層的人們,就要找這階段的演員。所以我覺得是劇本的問題。”
她提到,許多已屆中年的女演員大多都結婚生子,逐漸淡出幕前,這也許是編劇寫劇本時考慮到的因素之一,但是男演員顯然沒有這一困擾。
“你看男演員如溫紹平、陳斾江等人,他們就一直有戲拍。即便年輕化的劇情,講到公司上班族的戲,一有‘上司’的角色就會找他們來演。”
“這就很奇怪啊,為什麼上司不能是女的呢?”
這也反映出兩性間的“刻板印象”悄悄地埋藏在影視劇中。編劇要嘛寫的是偶像劇,要嘛寫商戰,再加上刻板印象,於是男演員的工作量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動,女演員相對而言較吃虧。
臺前幕後一把抓
林奕廷坦言,其實某中文電視臺大量減產,僅剩下新年檔,同時遭遇瘟疫來襲,許多中文影視劇組有工不敢開,仍未看到中文影視圈真正的現況為何。
“所幸是我去年接了週一至週五在國營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生命無悔》,臺前幕後皆有參與,一直在忙碌前期後期的工作,所以沒有感受到‘沒工開’。”
“我回想一下,如果我沒有為這部電視劇忙碌,我可能真的停工一年多。本來我3月初有一部戲要開,但因為疫情關係延後了,所以好像還沒真正感受到瘟疫帶來的衝擊。”
在她踏入演藝圈之初,她就曾經身兼演員以及幕後工作人員,如今是否考慮到年齡的問題,再一次轉跑道,延長職業生命週期呢?
對此,她笑說其實這次是她想重溫舊夢的同時,也減輕擔綱導演執導筒的丈夫負擔,才“大膽”地接下編劇的重任。
“那是前期工作,感覺還好,之後我又當這部戲的監製,也參演了。那段時間真的蠻難熬的,年紀大了,頭腦轉得沒那麼快,感到很吃力。”
雖然感到體力上難以負荷,可是當作品上映後,她卻“好了傷疤忘了疼”,不排除以後會再次嘗試。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