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受矚目的選秀綜藝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參與者均是30歲以上的女藝人,通過節目尋求“再就業”的機會。
這檔綜藝節目不僅呈現了30歲以上女性的各種面貌,同時也將中老年女性面對的問題和焦慮展露無遺。
ADVERTISEMENT
有人想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有人渴望婚戀、有人希望能重返大眾視線以獲得工作機會;而媒體或人們的關注點則是“她們保養得真好”、“身材依舊苗條”、“50歲看起來像30歲”、“少女感滿滿”等等。
你瞧,無論是綜藝中的女性抑或是看倌,都不自覺陷入“社會時鐘”裡,前一個群體有者試圖掙扎掙脫、有者欲跟上不想掉隊;後一個群體無意中把期許和讚美變成壓力施加在前者身上,彷彿女性即使已經40歲、50歲了,就該像這些女明星一樣,臉上沒有皺紋、身材始終保持窈窕,才值得讚許。
就如同該綜藝的主題曲〈無價之姐〉裡的歌詞裡唱到:“輿論不妙,單身、年齡哪個罩;每一種審視都像劊子手手裡的刀”。
當這些高仿的少女感,成為雕刻中老年女性的標準形象後,我們該如何擺脫這種“社會時鐘”呢?要如何打翻青春的雞湯,優雅帥氣地老去?
所謂的“社會時鐘”(又稱為人生時鐘),其實就是社會文化形成的生活節奏,它會迫使每個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按照“約定俗成”的節奏前行。
比如24歲大學畢業;25歲投入社會工作;28歲至30歲結婚生子;40歲事業有成;60歲退休含飴弄孫。
於是,當你每踏入一個年齡段,過年回家被親戚環繞追問的問題都會因年齡而異。
從“考試第幾名?”到“談戀愛了沒有?幾時結婚?沒有?哎喲,不要那麼挑,差不多得了。”再到“月薪多少?升職加薪了沒有?有車有房嗎?”,這一句句看似關心實則只為了不冷場的社交言語,卻成為“社會時鐘”,提醒大傢什麼年齡該幹什麼事。
於是,“社會時鐘”的秒針在耳邊滴答響,催促著我們在某個年齡到來之前,一定要到達特定的目的地打卡,假設中途掉隊或偏離路線,便會成為社會撻伐的“異類”。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指出,我們從小如何認識世界就在於我們如何觀察周圍,而旁人的行為結果將會決定我們會不會學習。
比如一個小朋友主動跟長輩道早安,然後被讚美,那麼其他旁觀的小朋友就得出“原來這樣做是會被讚美”的結論,進而學習效仿,反之亦然。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形成一種社會現象和風氣,這是互相學習的結果。”黃詩筠帶著臨床心理治療師特有的和緩語調細細道來。
“凍齡”、“不老”亦同理,當一個人因此而獲得讚美,周遭的人便會爭相效仿,後來成為加諸在女性頭上的另一個緊箍咒。
大部分人怎麼做,剩餘的人便可能想要跟從。也許跟從的情況下,你才能融入群體,這稱之為從眾效應。
“我們不知不覺活在這兩種現象之中。女性(的情況)看起來會稍微難一點,因為外界可能先看女性的外在形象,繼而再看其他的部分。那要視乎女性要不要擺脫這種束縛。”
歲月磨練出女性的優勢
黃詩筠提到,沒有按照“社會時鐘”的人們更能活出自我,但是“社會時鐘”有著最現實的一面,是與生理掛鉤。
比如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是二十多歲至35歲,35歲以上並非不能生育,只是體內的器官和賀爾蒙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變化,可能有慢性疾病,因此風險比較高。
“所以女性多少會受到生理上的限制。”
不過,陰影總是與光同在,女性身負多重社會角色,既為人女兒、妻子、母親的同時,亦是職場女性。長此以往,就被歲月磨練出一身的本事。
“女性善於一心多用,能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男性則不一樣,一般他們只能專注於一件事物。”
她說,美國心理健康刊物《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研究提到,其實女性對自我的滿足感會隨著年齡而增長,並非如我們所想像那般憂鬱和焦慮。
“因為孩子長大離家上學或工作後,她們終於有更多時間經營自己或夫妻關係,同一時間由於經歷良多,會改變看世界的角度,進而珍惜婚姻和目前的生活,所以自我滿足感和自信心相對來得高。”
她提到,女性擅長與周遭建立親密度以及人脈,這些人際網自然會隨著年歲的增加而擴大,一旦遭遇難題,便會尋找周圍的資源扶持或協助,這恰恰是男性需要進步的空間。
紅顏易逝, 自信才是美
身為專業人士黃詩筠在看一些個案時,會從外在、心理和社交3個角度著手觀察判斷,但往往我等普通人經常會將焦點放在生理即外貌上。
然而,當一個人的心理與社交支援系統兩方面足夠強大,即便外貌肉眼可見地老去,整個人依舊散發著從容的美麗。
“像你剛提及的林青霞,她生理的限制已經被心理和社交蓋過,因為她的優勢不僅限於外貌。”
“其實我們都能看得出她臉上有歲月的痕跡,但她散發出來的感覺還有心理上的堅強、優雅、自信,以及經過人生歷練後,看世界的坦然;社交人脈廣且獲得眾多人的喜愛。”
這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才真正形成“林青霞”整個人,而非只有一張皮相。
倘若僅注重單一面相的東西比如外表,當生老病死到來時,她就會越來越焦慮,因為她只想永葆青春。
“花開花落是自然定律,你僅能延緩它的發生,但它終於還是會老去、凋謝。”
如果一個人的自信不只是來自外貌,方能有效地抵禦面對外貌衰老的焦慮,不再狼狽地追逐、抓著青春的尾巴。
“一個有自信的人站出去,更不容易被別人的言論和眼光所影響。”
就像一些隱形富豪,穿著極度不講究,可能出門穿的是T恤短褲和人字拖,卻手握二十多套房。
因為於他們而言,他們的自信和底氣並非來源於精緻的打扮,而是強大的經濟實力、智慧和人脈。
“古人說相由心生是對的。如果你開心、自在、坦然,微笑待人,就算你笑的時候有魚尾紋,別人也會覺得你很漂亮。”
今年37歲的她,指著白皙的手臂笑說:“你看我也長了黑斑,我當下略感驚訝,後來一想都這個年紀了,長了斑也正常。”
允許凍齡,允許變老
黃詩筠說,大家看到的“凍齡”是一個結果,但她重視的卻是過程,看是不是一個能學習的過程。
“有些人的‘凍齡’,是依靠高度自律的運動、健身,均衡的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來的,這便是值得效仿的。”
她亦不反對女性依靠精緻的妝容和醫美“凍齡”,最重要是妝容後面真實的自己,以及要考慮醫美的風險。
“打肉毒桿菌等醫美手段是有時效性的,要不斷去修復,你是否能承受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或風險?如果自己能承受,也屬個人選擇。”
結語:老是自然定律,何苦為難女人
當〈無價之姐〉這首歌曲出爐時,因其復古迪斯科曲風引發兩極的爭議,一位平日主張“女權”的自媒體嘲笑說這首歌不適合《乘風破浪》的姐姐,只適合廣場舞的大媽。
我當時就很疑惑,廣場舞大媽雖然不及節目裡女藝人們保養得宜,但她們日常操勞家務,為家人鞠躬盡瘁,傍晚抽空跳廣場舞權當健身,僅僅因為沒有財雄勢厚的家底使用昂貴的保養品,砸幾萬元塑身減肥,外形跟隨著自然定律衰老走形成為“大媽”,就被當作貶義詞?
這又是哪門子“女權”?誰不會老?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當然,我們並非主張追求“凍齡”,“青春永駐”的期望是錯誤的,但也能不能允許紅顏白頭,女神老去?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