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11/03/2021

​【防疫減塑/01】疫情下備受考驗的環保作業

作者: 蒙慧贤(副刊记者)

疫情打亂人們的生活節奏,也給環保帶來巨大考驗。人們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以及消費模式的改變,造成大量的塑料垃圾,加上早前許多環保組織關閉,令有意要回收舊物的人民,突然間找不到地方來回收舊物,最後被迫丟棄,更有自私者直接把垃圾丟在環保站門外,導致一片混亂。

ADVERTISEMENT

在嚴峻的疫情底下,環保和回收中心真的停止作業了?環保志工面對哪些挑戰,又如何重建更完善的環保體制?龐大的塑料垃圾何去何從?

●報道:本刊 蒙慧賢
●攝影:本報 蘇長國

位於巴生中路的慈濟環保回收教育站成立超過10年,一直是社區重要的環保中心。

週三早晨到訪時,只見裡頭大約10位志工戴著口罩,默契十足地處理回收物的分類工作,分工合作從早上8點半忙到下午3點,放眼望去,當中有好幾位都是上了年紀的志工,志工們稱他們為“老菩薩”。

採訪時正值MCO2.0,儘管大門關起,但仍有三五位民眾拎著一包包的回收物到來,慈濟志工亦前往幫忙,細心指導民眾把回收物準確放入指定回收箱,同時拒絕不可回收的回收物進入環保教育站。

“如果大德(民眾)拿來的環保物和其他物品混在一起,我們就有公關來跟他們講解,讓大家明白,清淨在源頭,保持乾淨,妥善分類。”慈濟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站長陳素傳說道。

據悉,該環保站目前採用閉門運作方式,居民仍可前往環保站,自行給回收物做好“粗分類”,即以玻璃、衣服、電器、鐵罐、塑料、紙類來分類,透過門外旁的窗口投入大箱子,之後再由志工進行細分類,儘可能保持零接觸。

民眾可先撥電詢問,再決定如何處理回收物

回顧2020年3月,政府落實第一輪行管令,除了許多行業暫停運作和居家工作,大部分資源回收機構亦暫停上門收集資源。

全國各地慈濟環保站暫停運作,因沒人看管,許多居民把回收物直接放置在環保站大門前。根據志工們向我們展示去年6月所拍攝的照片中,有許多一袋袋垃圾堆積在環保站大門前,如同一座小山,畫面凌亂不堪,當中還包括口罩和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更沒有進行分類。由於當時缺乏人力處理回收工作,回收廠亦暫停運作,環保站負責人只好聯繫魯益山集團(KDEB)廢料管理公司前來清理和載走物品。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陈素传表示,民众回收资源时应保持乾净,妥善分类,清净在源头。
慈濟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站長陳素傳表示,民眾回收資源時應保持乾淨,妥善分類,清淨在源頭。
林添益表示,环保要多管齐下,需要靠政府、商家和民众共同努力和配合,不能单靠有心人去努力而已。
林添益表示,環保要多管齊下,需要靠政府、商家和民眾共同努力和配合,不能單靠有心人去努力而已。

直到後來行管令逐漸放寬,慈濟環保教育站在去年7月份逐步恢復運作。不料第三波疫情再次暴發,令恢復運作不久的環保站再次關上大門,暫停運作。考量到長期下來人們家中會囤積不少回收物品,只有部分的環保教育站採取閉門運作。

慈濟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站長黃金強指出,疫情來襲之前,該環保站每天共有三四十名志工,在去年八九月份疫情趨緩時,該環保站的志工人數減少至20人左右,隨著第三波疫情升溫,目前每日在場分類清理的志工只有大約10人。

基於健康和安全考量,和遵守標準作業程序(SOP)限制人數,一些年長和體弱的志工被鼓勵留在家中,減低染病風險,讓參與回收工作的人手大幅減少。

“有些環保站是完全關閉,因為這些環保站最年輕的志工都已70歲,因為健康和年齡因素,只好關閉。”

當環保站紛紛關閉,面對家中囤積的回收物品,民眾能怎麼做?

他建議,為免白跑一趟,民眾可事先撥電詢問環保站或其他回收中心是否運作,民眾也可以拍下回收物的照片,請志工幫忙辨別哪些是可回收物品,若是尚可使用的大型傢俱,慈濟就會協助處理,把它們載送給有需要的人,不必帶到環保站,對於不能回收的物品,只能丟進垃圾桶了。

展開線上和線下培訓,宣導分類知識

“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發現,對外的大德教育才是更為重要的事。”

慈濟巴生環保和氣幹事林添益說道,環保清淨在源頭,綠色運動要做到事半功倍,民眾環保意識的提高是關鍵。如果民眾能夠把物品分類或清洗乾淨才送去回收,那麼每個家庭的小小動作,將大大減輕志工回收工作的負擔。

他指出,雖然疫情反覆升溫,造成環保站暫停運作,但疫情底下的環保作業一直沒有停頓,反之他們更注重在環保教育和培訓工作上,重新整裝出發。

在去年6、7月份期間,一眾志工如火如荼在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對內培訓,學習更有效率地向大德宣導分類知識,同時透過環保短片,在社交網站上傳達環保和回收分類訊息等,由內而外積極推動環保教育,提升民眾環保意識,同時也全面推動“素食救地球”。來到今天,該環保站也有了更整潔的全新面貌。

疫情底下的环保作业并没停顿,反之志工们更注重在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上,重新整装出发。左起为黄金强、陈素传、林添益和黄克光。
疫情底下的環保作業並沒停頓,反之志工們更注重在環保教育和培訓工作上,重新整裝出發。左起為黃金強、陳素傳、林添益和黃克光。
慈济巴生中路环保教育站站长黄克光指出,志工会按照1号塑料瓶、塑料袋和其他等3类来进行“细分类”,将不可回收的塑料品区别开来。
慈濟巴生中路環保教育站站長黃克光指出,志工會按照1號塑料瓶、塑料袋和其他等3類來進行“細分類”,將不可回收的塑料品區別開來。

保利龍是塑料,為何不被回收?

林添益指出,眾多回收物品當中,最耗時費神去處理和分類的,莫過於人們最常使用的塑料品。相比紙皮和其他回收物,塑料品涉及很多技術問題,例如塑料品的種類、材質軟硬、顏色或透明等差異,讓分類工作更加繁瑣,動用更多人力。

當人們把回收物投入大箱子“粗分類”後,就會由環保志工“細分類”,按照1號塑料瓶、塑料袋和其他等3類將不可回收的塑料品區別開來,經分類和衛生處理的塑料品送往回收商手上,製成塑料顆粒或次原料,重新被製成塑料品。

回收利用再生塑料固然能達到環保的物盡其用,惟回收價格非常低廉,按本地市場價,每公斤塑料瓶和塑料袋的回收價個別為70仙和30仙左右,加上耗時費工的分類過程,就連許多拾荒者也沒意願回收,導致塑料品回收率不高。

“當我們在說什麼東西沒法回收時,你看,大部分都是塑料品。”

环保教育站门外贴上偌大的海报,让民众清楚分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资源。
環保教育站門外貼上偌大的海報,讓民眾清楚分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資源。
在“不可回收资源”栏上,超过一半是塑料品。
在“不可回收資源”欄上,超過一半是塑料品。
民众自行将已分类洗净的回收物,透过环保站门外旁的窗口投入特定大箱子,做好“粗分类”。
民眾自行將已分類洗淨的回收物,透過環保站門外旁的窗口投入特定大箱子,做好“粗分類”。

他指向懸掛在“不可回收”欄上的米袋、快遞包裝袋、保麗龍等。他指出,因為塑料品參雜了很多雜質,拉高了回收商的成本,本地大部分的回收機構都只回收寶特瓶、塑料罐等,而這只是芸芸塑料品的其中幾種,還有許許多多的塑料品都沒被收回。

尤其在疫情暴發後,快遞包裝袋、保利龍等大量增加,再說每個商家所使用的塑料品種類不同,有的甚至是材質不明的塑料品,難以分類和回收,尤其令人困擾。

為什麼保利龍這一類塑料品也沒回收?他解說:“其實這些塑料品是可回收的,但因為塑料物品很輕,必須積攢龐大數量才能達到1公斤重,一輛羅裡所載送的塑料品不到半噸,人力和載運費成本不成正比,虧本生意,大部分回收商不會做的。”

他分享,在臺灣有很多塑料品都可回收再生製成實用物品,例如毛毯、鞋子、帽子、衣物等,都是透過大愛感恩科技製成的,惟這項科技還沒帶進大馬。

儘管目前本地可回收再生的塑料品種類極少,慈濟志工仍身體力行做回收分類,不為利益,旨在提高環保意識,為改善環境問題盡一份綿力。

“同樣的物品,可以拿來做好事,也可拿來做壞事。”林添益說道,同樣一個塑料瓶,若拿去回收,可二度製成更耐用的塑料品,減少塑料的生產數量;但若沒被回收再用,只能在土埋場相見,數百年內都無法分解,徒增塑料垃圾在掩埋場的數量,加劇海洋汙染問題。

環保不能停

塑料垃圾對環境的破壞已達到危險的臨界點。也許一場瘟疫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讓許多人措手不及,使環保工作面對種種挑戰。隨著人們漸漸適應新常態,是時候重新把焦點放在環保問題上。

“環保不能停,它應該和防疫並行。”

志工們呼籲,民眾應從生活細節中實踐5R原則,即:最好不用(Refuse)、減少使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維修保養(Repair)和回收使用(Recycle) 。源頭減塑才是上策,譬如在打包時自備餐具、購物時自備環保袋、選擇裸包裝商品等,回收乃是最後一環。

林添益認為,處於源頭的商家要有企業責任心,減少使用塑料包裝,避免使用來歷不明、無法回收的塑料品,同時設立回收服務,在消費主義和環保主義之間取得平衡。

“政府要有獎勵的政策和完善的系統,商家要有企業責任和道德,民眾要有環保意識,不能單靠有心人去努力而已。”環保要多管齊下,套用我們從小就朗朗上口的一句話: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环保中心有不少志工为年迈的退休人士。
環保中心有不少志工為年邁的退休人士。
经分类和卫生处理的塑料品,将送往回收商手上,制成塑料颗粒或次原料,重新被制成塑料品,达到环保的物尽其用。
經分類和衛生處理的塑料品,將送往回收商手上,製成塑料顆粒或次原料,重新被製成塑料品,達到環保的物盡其用。

延伸閱讀:

【防疫減塑/02】疫情下的環保商機

相關稿件:

【瞭解醫療垃圾/01】醫院如何分類醫療垃圾?

【瞭解醫療垃圾/02】醫療垃圾最終歸處──焚化爐和掩埋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