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5/03/2021

【普魯斯特效應/01】切不斷的情感區域 味之記憶

作者: 叶洢颖(副刊记者)

法國文豪普魯斯特的代表作《追憶逝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曾描述主人公“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顎,頓時使我渾身一震”,爾後那帶著瑪德蓮蛋糕碎屑的熱茶喚起了他在貢佈雷(Combray)度過童年時光的記憶。

ADVERTISEMENT

於是這種通過氣味或味道勾起人們記憶的效應,便命名為“普魯斯特效應”。

●報道:本刊 葉洢穎
●圖:本報資料中心、受訪者提供

你是否曾經試過在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裡走在大街上,忽然有一股熟悉的味道撲面而來,那些你以為深藏在心裡或早已遺忘的人事物,被這不請自來,自行闖入鼻腔的不速之客輕而易舉地喚醒,繼而攪亂平靜已久的心湖?

像是某牌子的洗衣粉或香水,會讓你想起某個在你人生半途離開的人;醫院裡的消毒藥水味道,會讓你想起纏綿病榻的至親,後悔陪伴他的時間不夠長;香甜的曲奇味,會讓你想起兒時某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日。

那些原來已經模糊的畫面,因為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氣味”忽然變得清晰。

2012年港片《逆戰》上映,張佳敏(化名)迫不及待地買了首日深夜場的票,單獨去看這部電影,她沒料到滿懷的激動被一股味道澆滅了。

“我坐下來沒多久,就聞到鄰座傳來一股熟悉的香水味,那是之前跟我曖昧很久的男生經常用的香水。”

這個男孩和她一直處於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階段,經常相約著吃飯、看電影。2011年,她終於鼓起勇氣向他表白卻被髮了好人卡。

“表白失敗不久,我生活中遭遇一連串的不如意,忍不住發信息跟他吐苦水,他只是回我一句:‘自己的路始終還是要一個人走’。”

冰冷的信息讓倔強驕傲的張佳敏決定要放下這段單戀,選擇拉黑刪除好友,但求老死不相往來,相忘於江湖。

未曾想到1年後,在電影院中和他的味道不期而遇,過去種種的回憶如潮水般回籠,埋藏在心底的情感像猛虎出籠,打得她措手不及,讓她在槍聲環繞的影院裡哭泣不止。

“從前都是他陪我看電影,當時影院裡的觀眾都是成雙成對的,只有我形單影隻,莫名覺得委屈孤獨。”

氣味帶來的殺傷力對她來說是如此地巨大,雖然早在社交軟件上拉黑刪除了這個人,卻無法徹底清除掉味道的記憶。

“我沒有放不下他,只是當下覺得自己很可憐。”

媽媽的味道

張佳敏自言從小對味道特別敏感,每回出門必定要帶著有屬於自己味道的物件,比如一條紗籠布(Sarung),晚上睡覺時,將紗籠布蓋在臉上方能睡著。

“自己的味道能讓我有安全感,如果沒有帶(那塊紗籠布),我就會睡不著。”

讓她依戀的味道不僅是紗籠布,還有孩提時期母親化妝包裡的香味。

“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味道,一直找了很久,之後在偶然的情況下為了湊單去化妝品的櫃檯,銷售員向我展示幾款口紅時,我才再次找到那個味道,不管什麼色號,馬上就買了下來。那是我媽媽的味道。”

這獨特的玫瑰香味,每每都能讓她想起母親坐在梳妝檯的鏡子前化妝,她和父兄坐在客廳裡等著她打扮好出門的畫面。

“我一直想不起,我媽媽什麼時候把這個化妝包扔了,我覺得我這部分的記憶丟失了,甚至忘了這個化妝包。”

一直到某一天,同事在辦公室裡抹手霜,手霜的香味觸發她對化妝包的記憶。

“我才意識到,我不知道那麼愛美的母親什麼時候開始出門都不化妝了。”

原來那些埋沒在日常煙火裡,從不為人留意的生活片段或靜默的改變,早已悄悄封印在空氣中,替我們留下了記錄。

他的煙味

許多非菸民對尼古丁的味道總是敬而遠之,那煙霧繚繞的環境於菸民而言是仙境,於非菸民卻是燃燒著尼古丁之火的地獄,尤其是在廁所如此封閉的環境,光想像都覺得要窒息。

非菸民的梁紫瑩自然屬於後者,但凡事總有例外,因為廁所裡的煙味會讓她想起她的父親。

“我爸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早上一邊上廁所一邊抽菸,為此還特意在廁所安裝抽風機以便能迅速清除尼古丁殘留在空氣中的痕跡。”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2013年,父親因心臟病發作驟然離世為止,於是廁所裡的煙味成為她記憶裡獨特的存在,那是屬於父親的味道。她說,其實他們兄妹曾向父親表達過不喜歡煙味,但父親從十多歲就開始吸菸,已經融入他的生活數十年,難以剝離。

“我和我哥經常勸他戒菸,但他真的很難戒,抽菸是一種習慣,讓菸民不抽菸就等於不讓他們吃飯一樣。”

梁紫莹说,她不喜烟味,但是父亲梁权春是全世界唯一能让她接受烟味的人。
梁紫瑩說,她不喜煙味,但是父親梁權春是全世界唯一能讓她接受煙味的人。

由於家人不喜煙味,每當他要抽菸便會走到屋外,並且叮囑家人切勿離他太近,可其實兄妹倆並不算排斥。

“我們從小就聞慣了爸爸身上的味道,所以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其他人的煙味,就比較難接受。”

“都是煙味,難道會因人而異嗎?你能準確分辨出來那是你父親或別人的味道嗎?”源於另一名非菸民的本人發自內心地提問。

“我覺得我們能分辨出來。你知道為什麼嗎?他抽的某品牌香菸味道相比起其他的來得重,很少人會抽。”

然而,在她父親心臟病發離世的第二晚,她在廚房卻聞到了專屬於他的煙味,她隱隱約約感覺到,他回來了。

她坦言,也許這股味道是來自鄰居家,可是除了她的父親,她從未在其他人身上聞到過相似的煙味。她一直覺得全世界唯一能讓她接受煙味的人只有父親,一直到最近,出現了另一個她可以接受煙味的人,那就是她的現任男友。剛交往不久的現任男友也是菸民,讓不喜歡尼古丁味道的她再次接受這難以言說的氣味。

也許那不是煙味,是愛與被愛的味道。

有家“當歸”

自從2020年3月18日馬來西亞落實行動管制令開始,韋敏琳就再也沒有回過家,明明家就在新柔長堤的另一端,平時覺得那麼近,此刻卻又那麼遠。

於是,如今每次經過中藥店都能勾起她的思鄉之情。

“因為我的家是開中藥店的,所以現在經過中藥店都會令我特別想家,會深吸幾口氣再離開,感嘆這是家的感覺。”

她笑說以前不會這麼做,這要是放在從前只要想回家就能回的時期,“中藥味”僅僅是一個熟悉的味道,但是疫情賦予它新的意義。

“小時候每天一放學就會直接回到中藥店,吃飯、做作業、看電視,一直到晚上關門才回家。”

由于疫情原因,韦敏琳已经很久没回家,由于家里经营中药店,因此每次经过中药店都会深吸一口中药店的味道,以缓解思乡之情。图为韦敏琳与父亲韦海武、母亲李玉爱的合影。
由於疫情原因,韋敏琳已經很久沒回家,由於家裡經營中藥店,因此每次經過中藥店都會深吸一口中藥店的味道,以緩解思鄉之情。圖為韋敏琳與父親韋海武、母親李玉愛的合影。

“當歸”是中藥店必不可少的藥材,為了方便切開,必須要先烘烤過,烘烤時會散發出一陣陣的氣味,會讓她的鼻子發癢,因此她小時候最討厭的就是當歸味。

“可是長大後的現在,現在人在異鄉,反而變成我很懷念的味道。”

《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曾記載一則關於當歸的故事,曹操聽聞太史慈為東吳效命,便修書一封予太史慈,信中並無一字,只有一味藥材──當歸,寓意太史慈當歸。

“當歸”,我想也是父母與遊子們最深期盼,有家當歸,遊子當歸。

延伸閱讀:

【普魯斯特效應/02】學習得來的永恆  隱形記憶

相關稿件:

【關心精神病患/01】精神病只是一種生理疾病  社會該如何給予支援?

【療愈系那些事兒/01】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療愈系因需求而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