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在城市一隅的樹蔭下,罕見品種的白火雞正豎尾展翅,像穿著華服走秀似的,那邊母雞帶著小雞在人前款款而行,綿羊李瑪麗毫不怯生地趨前,想認識新朋友,它最喜歡貼近人類。
一切都那麼清新自然,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意盎然,在樹下乘涼的不僅有人,還有這群引人注目的動物。大牛、小牛、孔雀、雞、鴨、鵝和魚,也都生活在屬於高尚住宅區地段的孟沙。後山坡上有不同種族和國籍的城市農夫志工,共同為弱勢群體耕種;大人小孩一起在大自然中學習,城市人不可思議地與生態如此貼近,如此和諧。
ADVERTISEMENT
“孟沙田園”(Kebun-Kebun Bangsar)像個解憂農場,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社會複雜的問題,來到這裡不僅能欣賞綠意,還有機會加入志工行列,一起耕作、攜手消除城市的疏離感、關心全球暖化和糧食問題,凝聚力量為失衡的城市發展,營造和諧與新希望。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創造答案,而不是苦苦思考問題,尋找固有的方案;設計師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苦苦“思考”,而是用心“創造”答案。
孟沙田園創辦人吳錫山(Sek San)是著名的景觀設計師,Sekeping民宿系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也活躍於各種社區改造運動,打造更大的公共空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減少社會的疏離感,消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社區農場並不僅是種東西自己吃,我們還要通過它解決很多問題。首先是種族和諧,像這樣的計劃,我們可以營造社區,讓不同種族、不同國籍的人聚在一起,關注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和糧食課題,還有我們要教育新一代重視生態,把大自然帶回城市。”
這些看似棘手的大議題,通過大家的分工合作,其實不難解決。吳錫山在接受訪問時強調:我們要看見彼此的影響力,而不單是看到問題。
改變,從社區做起
孟沙田園的停車場,設有好幾個收集堆肥的有蓋垃圾桶,民眾可以把廚餘送來這裡,以實際行動減少垃圾,為農田增添肥料。
入口處鋪上的小碎石,隨著訪客的腳步沙沙作響,薜荔攀爬在壁面,周圍長滿了花草,只要輕輕地把門推開,就能進入一片別有天地。
花園裡的樹木鬱鬱蔥蔥,各式各樣的花在陽光下綻放,花叢邊有讓人可以歇腳的椅子;樹蔭下,也總有可以讓人三五成群,乘涼聊天的休息處。
在入口處右邊的門洞探頭一看,有個野營篝火的三角架設在碎石地中央,幾張用鐵絲網做成的四方椅子,還有石塊與樹桐圍繞在周邊。這些都是小巧實用,坐起來也舒適的矮凳,讓人們享受充滿綠意的私人空間。
負責引路的志工文俊婷說這個2.5英畝的城市農場,只僱了兩位園丁,負責打點周圍的環境和照顧動物,其他的種植與美化工作都靠志工熱心維持。
“這裡有做不完的工作,我們總不斷的提升和美化,讓人們每次到訪都有驚喜,這裡一草一木的種植與各種擺設都由Sek San構思,你也許會覺得很原始,但其實都經過設計。”
爽朗的文俊婷是一位建築師,她在6年前從澳洲迴流馬來西亞,回國後曾在非政府組織工作,直到2018年,正式辭職成為全職志工。
“回來才知道馬來西亞人那麼好,可以那麼齊心。”
在斜坡的梯田上種植了各種蔬菜,有的土地由非政府組織領養,開放讓弱勢群體前來耕種,實踐自供自給,有的由志工領養,所種出的收成,都是弱勢群體的糧食。
過去上坡的路總在雨後泥濘一片,如今已鋪上穩固的鐵網走道,讓通往頂端的路更方便,這條走道便是他們透過社交媒體籌款,與志工攜手建造的。
在熱鬧的週日早晨,各族志工各就各位種植,國際學校學生與大專生也前來獻力,而身穿藍色T恤的是女童軍,她們已是這裡的固定班底。
吳錫山喜見年輕人的積極參與,通過年輕人的力量,為失衡的城市帶來改變。
“我們做了,改變就會開始。”
目前孟沙田園已投入運作3年,獲得當地居民的參與和認可,也擁有大批固定的志工。
這片土地的前身是國能高壓電纜下野草叢生的荒地,不過要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墾荒並不容易,但這位說話總輕聲細語,態度親切的發起人吳錫山,有著堅定的意志。多年來,他們不斷地上書申請,與居民溝通,與市議會開會,最終才獲得認同。
吳錫山早在2015年7月開始打造孟沙田園時遭各方的阻擾,期間甚至一度失去所有的志工,在反對聲音沸沸揚揚之際,孟沙田園計劃沉睡了1年半,不過他卻沒有想過放棄。
“計劃開始前,居民持有負面的想法,不想讓公眾來到這裡,以治安考量、泊車問題、擔心噪音等,各種理由加以拒絕,也發起了簽名運動,一旦出現反對聲音,DBKL(吉隆坡市政局)就禁止了這個計劃。”
在策劃孟沙田園之前,吳錫山參與了打造冼都的“尊嚴廚房花園”(Dignity Kitchen Garden)計劃,把荒地變成菜園與廚房,讓學生學習種菜,協助弱勢學生。
當時他們向吉隆坡市政局提出申請,並向副市長展示了荒地改造前後的對比,獲得當局的支持,撥出更多土地。
“如果我們做對的事,政策制定者也會改觀,轉變他們的思維。不過如果我們只是光說,他們不會相信我們,我們真的做了,改變就會開始。”
2017年,吳錫山又重啟孟沙田園計劃,他們重新徵詢居民的意見,再與吉隆坡市政局開會,最終居民看到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改觀了。
吳錫山表示,都市的土地非常昂貴,與其靜候改變,他們嘗試向前一步,解鎖土地,打造更多的社區農場。
他們的努力獲得官方認可,開始正視社區農場的重要。去年6月,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祖萊達到訪孟沙田園後,即宣佈將針對社區農場,擬定明確的土地使用指南,也承諾將送來一對孔雀。
為每個微小,親力親為,主動付出
“天啊,那牛在啃菜!”吳錫山在訪問途中,從椅子跳下,“吼!吼!”飛奔去趕牛,深怕莊稼會被闖入的牛吃光。
文俊婷笑說,吳錫山是真正的農夫,總親力親為,也唯獨他可以用手扒牛糞,除了固定每天前來兩次做體力活,晚上還是孟沙田園臉書專頁的小編,忙著在熒幕前回復網民的各種詢問。
她認為疫情肆虐,大家都需要有個透氣的空間,由於不能到商場逛街,所以每當下午4點至5點,居民就會帶小孩來看看動物。在這非常時刻,城市農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重視自然生態和環境,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從循環到再造,以及關注各種土地資源的課題。”
文俊婷察覺,志工們都會在每個微小的地方主動付出,例如:玻璃屋裡供民眾自助式購買的動物飼料,會有志工自掏腰包補貨,並用紅包袋包裝好;綿羊李瑪麗也擁有專屬的保姆,定時為它洗澡和修剪毛髮;入口處的薜荔爬牆生長得如此工整,其實背後也是因為吳錫山一空閒時,就靜靜在一隅修剪。
迴歸大自然,成為動物的棲息地
走在青青草地,圍繞在身邊的都是溫馴的動物,這對城市人而言是多麼難得的體驗,但對志工和常客而言,在大自然中暢快呼吸,一起勞動,以及和動物打交道都是他們的日常。
文俊婷說,園區內的動物都是人們捐贈的,他們從來不買東西,儘量物盡其用,回收資源,進行建設。
一直以來,有不少支持者在背後默默護持著孟沙田園,當吳錫山宣佈要興建上坡的鐵網走道時,大家馬上出錢出力地響應。他透露,目前孟沙田園擁有充足的運作經費,處於可持續運作的狀態。
除了人們購買飼料的收益,及門口的樂捐箱,農場的主要收入來源還包括:種植地的租借,以及舉辦教育活動的單位自動撥出部分收益作場地費。
吳錫山希望把大自然帶回鬧市中,他堅信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可能的事,對有些人而言卻是可能的,他還希望在院子養頭象,也許有人會擔心動物會糟蹋農作物。
但用設計師思維,解決問題的他,想種出一座有冷剎、山竹、榴槤和香蕉的熱帶水果森林,有別於一般的單一物種種植模式,讓自然界成為動物的棲息地。
“因為我們是設計師,我們是在這裡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投訴。”
他認為,城市化導致人們和大自然脫節,目前在新加坡與荷蘭都很注重親自然界(Bio-philia)的發展,讓新一代可以重新與生態融洽共處。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