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菜田裡的菜心、小白菜、蕹菜、長豆和苦瓜在努力生長,莊稼按照大自然定律的速度成長,漠視蒲種周邊地區的高速發展。這片位於城鎮邊陲——昆蟲的天堂(Bug’s Paradise Farm),坐落在原本可以大興土木的地皮,卻被一群有志者打造為城市農場。
藍天下,佇立在莊稼邊的稻草人,一點都不寂寞,因為這裡週六週日是城市人溜達的消遣空間,城市孩子圍著兔舍,像關心自己領養的新寵物一樣,鸚鵡湯米也是園區的明星。無論是魚池裡的魚,飛行中的蜻蜓與豆娘,還是在土壤裡挖穴鬆土的蚯蚓,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ADVERTISEMENT
土地的價值,不應僅是每平方呎的市值,更重要的是它有多肥沃。腳下這片從沼澤變良田的土地,經歷了寸草不生、杯水車薪到種植豆科養地,展開不斷進階的有機故事。
在沼澤之地如何開墾?
鄒家祺和鄒展暉兩姐弟是昆蟲的天堂(Bug’s Paradise Farm)聯合創辦人,家祺畢業自工大地理資訊系,弟弟展暉則在砂大人類學畢業。原本兩人歸園田居,從打造父親的退休計劃開始,在居鑾老家辦民宿和種菜,不料收成時嚐到蔬菜的鮮甜滋味,就下定決心要種植有機菜,還參加了創業大賽。
這對辭職創業的姐弟,也因此與創業導師李德忠,也就是國內著名的有機品牌BMS Organics總裁,聯手打造這片農場,拓荒開墾。
“我們第一次來,剛推完地,那時的地是黑黑的,看下去全部都是爛泥,踏下去隨時會有陷阱,沼澤地非常難種植。”
鄒家祺說,那時有人建議鋪黃泥,因為建築業者習慣了遇到沼澤就鋪黃泥的解決模式,到正式接手時,她看到一片黃泥地,更是目瞪口呆。
“連草都不長,我們要怎麼種菜?”於是她開始上網找資料,放沙去緩解,但鋪了一陣子,感覺還是杯水車薪,因為當初鋪的黃泥實在太厚重了。
鄒展暉則積極找賣農具的業者聊天,著手做階梯處理下雨就淹水的問題,同時也以種綠豆養地的方式企圖扭轉。但豆科養地需要漫長的時間,往往需要等上幾年,於是他們採取了更快捷的方式,用竹子建高架床,再用堆肥土混合成適合種植的泥土,就開始了種植之路。
他們認為,以不翻土的方式出發,是對的方式。因為這片地不適合種植,二來用翻土機翻土,會對土地造成破壞,導致有機物質流失,土壤裡的菌和蚯蚓都會死亡。所以不翻土相較環保,也符合昆蟲的天堂護生理念。
“我們這個地方,不用任何方式去傷害昆蟲。其實昆蟲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想辦法和大自然共存,而不是對付它。當蟲來吃蔬菜,我們應該檢討,大自然的規律裡面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展暉用大自然的思維去看待蟲害,他認為,原始森林的植物很茂盛,也不需要農藥,一旦菜有問題,也許是代表泥土,或環境不健康所致。
家祺表示,在菜苗還小比較脆弱的時候,拉上一層黑網做防護,可避免蟲害,同時種植一些適合這裡氣候的菜,那麼蔬菜的適應能力會更好,也更強壯。
給都市人品嚐鮮味的地方
這片佔地2.75依格的農場,用竹子築起了原始的圍牆,還用亞答蓋起了大篷,可供人們休息和用餐,裡頭設有餐廳和有機產品銷售區,其中1.5依格的土地用於種植,除了蔬菜,大家還可以看到各種花卉,及一些特別的樹,如腰豆樹、胡椒樹,以及種滿香草的小院子。
在現代化的農場裡,負責犁田的大型犁田機,被稱為“大牛”;而小型犁田機則叫“小牛”,但一眼望去,菜田找不到任何“牛”的蹤影,原來鄒展暉更推崇用手動的農具種菜,荷著鋤頭和耙子輕裝上陣,以原始的方式耕作。
他坦言,若把菜園設在其他偏遠地區,其實可以做得更大。把菜園設在城市的惟一欠佳點,就是土地比較貴,若希望周邊環境真的做到零汙染,也不太可能。所以這個城市農場,有兩個侷限或小缺陷,但卻不影響他們的努力。
“一個好的理念,把它設置在離人不遠的地區和人拉近距離,這是很理想的,因為我們主要是要推廣和教育大家有機。”
這個城市的後花園,讓都市人有機會放下煩囂,看著大自然用餐品茶,下班後也可以在田園裡,吹著晚風、看星星和吃火鍋,讓田園時光不再是城市裡奢侈和遙不可及的時光。
展暉說:“不喜歡吃菜的人,吃火鍋才發現,原來菜可以那麼好吃,那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去吃最新鮮的菜,享受鮮甜的味道。”
鄒家祺透露,原本種滿適合下火鍋菜的菜園,開放讓人們體驗農家樂,可現場採摘想吃的菜。可是推行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還是會懶惰洗菜,於是他們把摘菜和洗菜的過程省略,直接把新鮮蔬菜上桌供大家享用。
坐落在西南位置的昆蟲的天堂,很容易看到彩虹,夜裡也容易看見星空。
吃自己親手種的菜──背後的苦心
每逢週六週日,戴草帽、穿水鞋的鄒展暉會拿著擴音器做導覽,帶領民眾踏上田埂,品嚐新鮮的長豆滋味,也為大家講解堆肥,讓人們摸摸泥土和蚯蚓,再到育苗室拿出培育好的菜苗,讓大家親手種到土壤。
一棵菜的成長週期,往往需栽培上3個星期,而民眾種下菜苗時,可以在木塊寫上自己的名字,定期來這裡觀察蔬菜的成長過程,或選擇在菜最完美的時刻,再度回來品嚐收成。
“我們在設計和構思整個菜園,都是為了讓人家更容易接受,踏入菜園,所以我們把高架床弄起來,中間收拾好,這樣一般人會有更強的意願踏進去,因為它看起來不會很髒很臭。”
鄒展暉希望,先讓人們踏出一小步後,日後去到傳統菜園,大家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種植環境。
一步步實踐,讓有機更親民
這兩位城市農夫的工作並不簡單,除了打理整座農場的種植與銷售的大小事務,他們也負責把金馬侖和文丁菜園的有機菜批發與分銷出去,鄒展暉為此考了小型羅裡的駕照,自行載菜;而家祺則負責經營社交媒體,分頭把事情做好。
雖然星期一與星期二為“昆蟲的天堂”的休息日,但當農夫並沒有所謂的休息日,一切大小事務依舊需要照常運作。鄒家祺笑著說:什麼叫休息?展暉則說:晚上有睡覺呀!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農耕生活,家祺打趣說:“那是不可能的,日落還是繼續要做。”展暉則認為:“工作和生活本來就融為一部分,其實還好。”
他們在菜園度過了兩次行動管制令,首次行管令一切停擺時,他們埋頭苦幹地種菜,直到去年12月才正式對外開放,不過開放不久MCO 2.0就來了,這讓可以他們緩衝片刻,重新整頓試營期間所面對的難題。
為了探索這片菜田的種種可能,他們計劃種植蓮藕,還挑戰試種番茄、花椰菜等植物,其團隊也著手研發各種農產品加工,因為過剩的產量會形成資源的浪費。
家祺表示:“在沼澤地種其他的植物,種得蠻痛苦,如果種回適合沼澤地的植物其實更好。在那一區我們種了西洋菜,可是西洋菜比較適合冷天氣,於是我們就把它遮起來,曬不到太陽。”
她認為,過去大家一直把有機定位為高檔次的消費,其實有機更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負擔得起的,讓有機變得更普及化與更親民價是他們的最大理想。
“我們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年輕人可以去不一樣的地方發展菜園,當有機菜更普及化了,它的價錢就會變低。”
他們笑言雖然理想很遠,但可以一步步實踐。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