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我以為湯圓或元宵的外表是球型已經定局,直到遇見福州元宵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臺灣,以溼糯米糰捏成的稱之為湯圓、以幹糯米粉滾成的稱之為元宵,但在不同地區,稱法與定義各不同,這次就來談談幾款我吃過的湯圓。
福州就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稱鹹餡為“元宵”,甜餡為“湯圓”。元宵內餡有豬肉、紫菜、蔥花等,不光是搓成球型,而是在球型的基礎下收口加入手按3個整齊的波浪痕,像餃子樣,讓人覺得福州不愧是福建省會,類似的食物還能在外型上技高一籌,是機器無法超越的工藝之美。
福州“湯圓”的內餡也不只是普通的豆沙、花生或芝麻,而是花生糖、蔥花、鹽、梅舌(一種摻生薑、肉桂的梅肉蜜餞)混在一起,口味鹹中帶甜。湯圓就直接捏成球狀。我不習慣把甜鹹放在同一碗裡,甜歸甜、鹹歸鹹,不過福州人一碗裡可以同時有甜有鹹,因此在元宵的外型上區隔,取食時便能一眼分明。
福州人認為白水清湯最配湯圓,比較貼心一點的小店會另提供一碗煮湯圓水,煮的過程糯米粉會釋放到湯頭裡,湯頭有一些糯米香,可以兌入自己原本的白水清湯裡,也可以單獨喝,甚至可以續湯。我以為煮丸子的水濁,通常都倒掉,沒想到福州人欣賞煮湯圓水。
#廈門縛糖膏(pak thm̂g ko)
廈門人有兩個時間吃湯圓,一個是農曆六月半,一個是冬至。一款是有餡的白水湯圓,臺灣常見的也是這款;另一款是紅糖薑汁湯圓(無餡),稱為“縛糖膏”,把湯圓放在煮至膏狀的糖漿裡,糖漿色黑,以小火保溫加熱販售,遠看很像醬油湯裡的白煮蛋,吃起來口感柔軟,外皮包覆一層薑汁糖漿的辛味與甜味。
#泉州元宵圓
泉州人會在元宵節吃“元宵圓”,當地話稱為“上元圓仔”(Siōng-guân înn-á),這是還保留有“上元節”用法的稱呼。內餡做法很特別,朋友說:“用一個類似自來水管的鐵模具,直徑比水管窄一些,然後把花生、橘子皮、桂花、白糖、芝麻、豬板油丁,用鐵錘舂,把花生末舂得很緊實,變成不會散掉的結實顆粒,再把它推出來,一次只能推出一塊,只夠滾出一顆元宵內餡的料,沾點水,放在糯米粉裡篩滾,滾成元宵,是元宵節吃的。”
#大馬湯圓
馬來西亞雖然沒有冬天,但很重視冬至,一些長輩甚至會要求兒女必須要在這一天返鄉,有過大年的意思。依照籍貫、區域不同,湯圓的口味也不太相同,最大不同在於形狀與顏色,顏色上有蝶豆花的藍、班蘭葉的綠,看起來繽紛熱情,是其他地區少見的。我還看過兩種湯圓,一種是普通的球狀,一種竟然是條狀,條狀代表男生、圓的代表女生,不知道大家吃的時候會不會害羞?
#日本湯圓(団子dango)
日本人吃幹湯圓,常見淋上醬油糖與撒黃豆粉或抹上紅豆泥。日本人吃団子也有時間點,如:正月20日吃的稱之為二十日糰子、中秋節吃的稱為月見糰子等。“団子”二字最早出現於平安時代《新猿樂記》,一直到市町時代,団子才開始以竹籤成串販售,通常一串3到5顆不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