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馬來亞獨立及1963年的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成立期間,國父東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推動多項大型建設計劃,包括宣示獨立的場地默迪卡體育館、國會大廈、梳邦國際機場、馬來亞大學理工學院、國家清真寺等等。新加坡建築史學者賴啟健認為這是東姑阿都拉曼嘗試以建設計劃來向全體人民乃至全世界展示一個新興國家的建國理念。
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成立馬來西亞,隔日,最高元首端姑賽布特拉(Tuanku Syed Putra)在一個青年及兒童的集會上,囑咐眾人要對新成立的國家有堅定的信仰及信心。他各別以一棟建築物的設計理念來作為未來公民的生活基礎典範,其中國會大廈代表對民主議會制度的堅定信念、國家清真寺代表信仰的自由、大學學院代表教育理念及啟迪民智、國家紀念碑代表對國家安全應具備犧牲與奉獻的精神、語文及文學機構(國家語文出版局)代表珍貴的文化遺產以及國語的特殊地位、國家博物館乃國家文化發展的核心,以及默迪卡體育場及國家體育館象徵健康身體與健全思想的一貫性等。
ADVERTISEMENT
這些建築呈現現代主義建築的結構理性設計原則,加上因應氣候的遮陽設施、通氣磚等,是在現代主義建築中植入地域性(氣候因子)思考的建築表現。在馬來西亞成立初期,領導人藉由現代主義建築的簡約特性、不浮誇、理性的設計來象徵國家創立的原則與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簡約做法,巧妙避開了以族群文化為主要象徵所可能產生的爭議。
在1956年5月2日,國家獨立前一年,東姑阿都拉曼與馬來亞奧林匹克參議會主席麥當勞(E.M. McDonald)攀登上吉隆坡精武體育會的塔樓,眺望其東南邊的加冕公園(Coronation Park),並決定在此興建默迪卡體育場,以做為國家宣示獨立慶典之用。
獨立前夕建造完成
至於過去紀念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的開放公園,東姑隨後委託公共工程局計劃體育館的建設,而裘斯則擔任默迪卡體育場的主要設計者。此體育館及後來所建的國家體育館皆是在他工作以外的時間完成,大部分的繪圖工作是在晚餐後的餐桌上進行。東姑要求該局在國家宣佈獨立前夕,即1957年8月30日,將體育場建造完成。最終裘斯不負東姑所託,默迪卡體育場在獨立前夕舉行完工典禮,隔天即成為國家宣佈獨立的場地。在當天,體育館的座席上人頭攢動,人民隨著國父宣示的7聲默迪卡,成為國家獨立最經典的畫面,以及全體人民共有的集體記憶。
默迪卡體育場之所以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最主要依靠裘斯驚人的工作效率以及高效的工程管理方法。此外,當年用於體育場的工程技術也獲得全球工程榮譽獎,包括其4根高約140呎的投射燈塔為當年世界最高的預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主要看臺上方的懸臂式屋頂結構跨矩,也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在默迪卡體育場完成之後,東姑與裘斯有著共同的願望,即冀望將該體育場及外圍地點發展成吉隆坡最主要的市民廣場、開放綠地,讓國民以及其後代享受此具有代表意義的開放空間。對此,裘斯著手規劃獨立紀念公園(又名東姑阿都拉曼公園),該公園分為主要公園及兒童公園兩處,園裡設有休閒設施,如音樂亭、販賣亭、日晷等,皆由裘斯設計。這些公園裡的設施,成為當時市民休閒的主要去處,許多青少年男女便是在此交遊結識。
到了70年代,建國時期展現的熱帶現代建築的概念進一步推展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包括商業建築、住宅、學校、政府機關、公共汽車站、市場、宗教建築等等皆採納了此概念。過去經由不同族群所引進的傳統文化建築逐漸被象徵進步、新時代,摩登的新一批現代主義建築取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