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发布: 9:00am 05/04/2021

檳城古蹟信託會主席林玉裳/理工科出身,冥冥中卻被牽扯進古蹟文化圈

作者: 白慧琪(记者) 郑振辉(摄影)

林玉裳說了幾次“冥冥中自有安排”。刻板印象,這話像文化人會講的,理工人大概不吃這套。但,她是文化人,也是理工人。

在馬來西亞,她廣為人知的身分是檳城古蹟信託會主席,喬治市申遺成功的重要推手。她的正職是美國機械公司的亞太區負責人,專業是空氣壓縮工程。兩個領域八杆子打不著,原來也都不在她的人生規劃之中。

ADVERTISEMENT

“很多東西沒有計劃,要來的時候就來了。”許多巧合與順便,把林玉裳推往這兩個專業領域。回過頭看,其實很多從小到大有意無意學習的知識、技能、待人處世之道都一直擱在腦海中,不過是搬出來運用罷了。

林玉裳从小在乔治市古迹区长大,非常清楚哪家店屋做什么生意、住哪户人家。
林玉裳從小在喬治市古蹟區長大,非常清楚哪家店屋做什麼生意、住哪戶人家。

檳城古蹟信託會林玉裳最近入選母校“檳華百年慶——校友榮譽榜”的藝術、文化與體育領域。其實,在涉入古蹟保存領域前,“Heritage”(古蹟)一詞已悄悄出現在工作中。

林玉裳的奖项(左起):槟华荣誉校友、联合国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国宝守护人。
林玉裳的獎項(左起):檳華榮譽校友、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國寶守護人。

某次出差美國,當地公司老闆帶她到一個小鎮Keystone Town走走,鎮名源自街上每棟房屋上都有一顆Keystone(拱心石),是當地古蹟。到現在,她還記得老闆講到“Heritage”時一臉自豪的樣子。回到檳城,頭條路(Jalan Magazine)好多房子也都有拱心石啊。不過,那時她還是工作狂林玉裳,生活重心都在事業上,完全沒有文化古蹟的心思。

“不務正業”是這麼開始的:某次古蹟信託會的朋友到家裡借用影印機,因為不好意思大量複印,替她報名古蹟導覽活動以表感謝。走在喬治市,建築物上各種造型雕花的意義,林玉裳略知一二,其他成員都很驚訝。那些都是小時候的記憶,每次陪公公走路到大伯公街(Lebuh King)的伯公家,經過伍氏家廟、武帝廟等宗祠會館,公公都會跟她講解建築物上的各種物件和寓意。

再加上她揹著後背包參加活動,樣子年輕,成員邱思妮以為她是記者,請她幫忙翻譯,進一步涉入其中。

小时候,林玉裳常跟公公步行经过大伯公街,观察各个宗祠家庙。
小時候,林玉裳常跟公公步行經過大伯公街,觀察各個宗祠家廟。

大學後第一份工作忙忙忙  幾乎和朋友、外界失聯

在那之前,林玉裳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從小化學成績優異,檳城理科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她聽教授的話不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先出社會闖一闖,第一份工作也是無心插柳而來。當時,報紙刊登招聘“Engineer”(工程師)的廣告她都申請。一家吉隆坡機械公司的老闆特地北上面試,很快就決定錄取她,要她開拓檳城分行。

“人家出錢給我創業,成功是我的成功,失敗是人家失敗,也不錯嘛!”更好的是,老闆不在,山高皇帝遠,林玉裳誤打誤撞入了行。

在沒有網絡的年代,她到工業區逐一抄下工廠機械負責人的號碼,一一打電話詢問推銷產品。她略懂生意買賣流程,小時候幫公公的火炭生意報稅,還傻傻地問怎麼每年都虧本;中一時父親生病,她協助寫報價單、寫信打電報給廠商。潮州社區的人情味也根植在心裡,做生意不為賺錢,而是協助他人解決問題。客戶的濾水器故障,生產線暫停,她馬上送一臺新的過去,贏得客戶長期跟隨。

還有很多東西都得從零開始學,她連自家賣的空壓機是多少馬力、壓力、流量、有油無油都不知道。賣了一臺日產空壓機給客戶,壞了不會修,日方寄來全日文的說明書,她買日文字典一一翻查,慢慢學會日文。這也和從小的自學能力有關,中二就迫不及待念中三的課文,來年上課得心應手。往後從事古蹟保存,也是自行閱讀大量傳統民俗、古建築書籍,融會貫通。

林玉裳从小乐于自学,涉入古迹保存工作后,买了很多古代建筑、民俗信仰的书籍来研究。
林玉裳從小樂於自學,涉入古蹟保存工作後,買了很多古代建築、民俗信仰的書籍來研究。

開始工作後,她為公司開拓檳城市場,又拓展分行,幾乎脫離朋友圈,與社會脫節。1996年居林高科技園有很多工廠進駐,林玉裳幾乎每天工作到凌晨1點。有個晚上開車回檳城,累得開錯方向,往華玲去。

投入文化古蹟保存事業  助韓江家廟榮獲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1999年,林玉裳決定辭職,但她的能力早被青睞,立刻被帶她參訪Keystone Town的美國老闆聘僱,負責亞太區業務。公司答應讓她居家辦公,比很多人早了20年。時間自由,加上工作首10年如此拼命也賺夠錢了,讓林玉裳能夠全心投入文化古蹟保存。

一加入古蹟信託會那幾年,恰好遇上“屋租統制法令”廢除,古蹟信託會約見時任首席部長許子根洽談檳城未來的發展。東南亞最大的工業區?最大的購物商場?最高的樓?很多人提出看似先進的發展計劃,卻忽略其他地方沒有的特色——古蹟。

古蹟信託會開始漫長的申遺之路,直到2008年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過程中有開不完的會議、講座、研討會,很多傳統行業、民俗節慶普查,像極了當年林玉裳在工業區一一詢問廠商電話的情景。

有一回,她帶臺灣學者造訪檳榔嶼潮州會館——韓江家廟,座辦拿出設計草圖興奮告知會館即將裝修。林玉裳一看便知不妙,整個屋頂要被改建成福建式建築。那是她從小和家人玩潮樂、聽潮劇、打羽球、寫功課的地方,情感深厚。想到傳統潮式建築萬一修壞就沒了,她好幾晚都無法入睡。

韩江家庙中殿,小时候林玉裳就在这打羽球。
韓江家廟中殿,小時候林玉裳就在這打羽球。
对林玉裳而言,韩江家庙承载了很多家族、潮州社区和童年的回忆。
對林玉裳而言,韓江家廟承載了很多家族、潮州社區和童年的回憶。

她找來古蹟信託會的成員一同參訪韓江家廟,邀請會長接待。成員點出子孫梁、回樑架等潮式建築構造是檳城碩果僅存的,拆了很可惜。這出“戲”果然讓會長了解事態嚴重,邀請林玉裳出任顧問,帶領修復,而非裝修韓江家廟。

5304PHK2021323193378062131.JPG
韩江家庙中间的樑一大一小,是一对子孙樑。
韓江家廟中間的樑一大一小,是一對子孫樑。
"回樑架",像“回”字,绵延不绝。
“回樑架”,像“回”字,綿延不絕。

林玉裳提議以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為目標。那時她才三十多歲,難能獲得會館老前輩的信任。比如她主張彩繪清洗就好,一些理事主張重畫。她得舉例《蒙娜麗莎》,補上一筆就沒價值了。再聽不懂,就要搬出“聯合國講要這樣、那樣”。最終,2006年韓江家廟榮獲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也證明他們堅持的方向才是正確的。

上下两头收小的“梭柱”是潮州建筑的特色。
上下兩頭收小的“梭柱”是潮州建築的特色。
2006年,韩江家庙荣获联合国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2006年,韓江家廟榮獲聯合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對民間信仰持虔誠敬畏之心

“冥冥中”的事情發生了。頒獎典禮在即,頒獎人卻食物中毒,料無法從曼谷飛抵檳城參與盛會。林玉裳非常擔心,一行人拜祭“上帝公”玄天上帝時,她瞥見神像對著她笑,似乎預示什麼。

她聯繫頒獎人,幫他重訂一張機票,懇切希望他能出席。隔天凌晨4時30分冒昧打電話去,沒想到對方已經在前往機場途中。原來頒獎人肚子痛得不得了,根本沒力去醫院,在家沉睡好久。睡夢中,他聽見一把聲音,過後醒來人就沒事了。他還在頒獎禮上分享這段故事,令人嘖嘖稱奇。

她和玄天上帝的淵源不僅於此。有次到臺灣金門遊玩,當地學者透露小金門有間小廟要拆掉重建,說服3年都阻止不了。林玉裳授招,“拆掉重建,別人也能建更大間的,但老師傅的彩繪拆了就沒了。”學者依樣畫葫蘆,理事會果然答應不拆廟了。後來才知道,那也是一間玄天上帝廟。

沒想到理工科出身的林玉裳,對民間信仰如此虔誠。從小,婆婆做什麼事之前都會叫她翻查通勝,拜神祭祖都是生活一部分。她甚至相信神明存在,只是現有科學技術探測不到。

想出書,傳承自己對古蹟文化的認識

投入古蹟文化保存事業這些年,常聽到很多冷言冷語,“古蹟,中國更多啦!”林玉裳反駁,“我們和中國的古蹟不一樣啊!”在檳城,廣東、福建、潮州建築也許相隔一條街罷了,而且還納入殖民地特色;中元節可以同時聽到粵曲、潮劇,這些都是中國沒有的。

過往她和邱思妮四處說服老建築不要裝修時,次次碰釘子。但韓江家廟修復得獎後,許多修壞了的宗祠家廟理事會後悔不已,也有許多找到正確的修復方向,修復的精神也不一樣了。

2012至2013年,古蹟信託會招募了兩百多名普查員記錄喬治市古蹟區的傳統行業,原來年輕人對古蹟文化也感興趣。“後來有人當記者,寫很多古蹟方面的報導,有的當老師會教學生這方面知識。”古蹟保存的意識就這樣默默傳承下去。

“當然,還要看政府的意識。”林玉裳認為,民間能做的有限,例如推行傳承計劃,讓傳統手工藝更受到重視;又如找來父親的朋友開辦潮劇、潮樂班,讓傳統潮州文化流傳下去。

那,林玉裳的古蹟文化保存事業又要做多久,這份精神該怎麼傳承?“這沒有得我去想要做多久,很多東西都是順其自然,冥冥中自有安排。”她相信這份古蹟保存工作沒有年限,現階段更想出書,把古蹟區的點點滴滴整理成冊。

林玉裳記得古蹟區的老建築,以及它們前身住著哪戶人家,做什麼行業。例如,Beach Street有間金獅藥房,叫做“金獅”是因為外面有個金色的銅雕獅像。最近修復,業主把獅子漆成青色。“如果知道歷史,就不會變成青色,要叫‘青獅藥房’了。”

多年來,林玉裳做了很多講座,也上電視節目分享古蹟文化知識,但接收的人始終有限。所以,她希望寫書,“能不能成功又是另外一回事啦!”

林玉裳认为在讲座或电视节目分享古迹文化知识,接收的人有限,她计划写书传承自己所知。
林玉裳認為在講座或電視節目分享古蹟文化知識,接收的人有限,她計劃寫書傳承自己所知。
乔治市唯一安金冠的门神。
喬治市唯一安金冠的門神。
相關文章:
陳文宏/羽球,曾讓我攀上人生巔峰,年少氣盛的我卻不懂得珍惜……
非常人物/生活夢想家Cikgu Ayu:我相信這世上沒有辦不到的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2:00pm 31/03/2025
不做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学生,沉芝庆从问题学生到主题乐园创办人

他曾是“问题学生”,如今是享誉世界的主题乐园佼佼者,也是主题乐园领域中少有的东方脸孔领导人。他就是来自槟城、今年60岁的沈氏休闲集团(Sim Leisure Group Ltd)创办人兼主席拿督沈芝庆。

沈芝庆多年来的发型,一直都梳成注册商标的“怒发冲冠”,如今在这年纪看来,更像是“叛逆中年”,也有人直呼他为“老顽童”,他都照单全收,毕竟这是他在主题乐园世界中,不断追求“好玩、创新”元素与目标的象征。

文:本报 刘振仪
图:受访者提供

沈芝庆认为,学术仅占据整体教育的15%,在当今的环境中,其重要每年都在下降。但在马来西亚,人们追求教育时往往过度注重学术成绩,忽略了其余85%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他称之为“生活技能”,这导致个人的全面发展被忽视,尤其是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影响学生的未来。

他说,学术不等同于教育,在教育的真正意义上,学术仅代表一小部分。“但是,为何很多人看不到这项问题?这一道问题就是答案。通过系统化灌输下,我们已被洗脑并相信学术等于教育。对我来说,学术教育是一门生意,也是一套控制人们的工具,就像大型制药公司的故事。此外,在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多数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因为对于那些不习惯质疑的人来说,效果最佳正是12至15年的课堂教育带来的影响。”

“有一句古老谚语是这么说:‘谎言重复说多次,就会变成真相’,我们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来到教育的转折点。

“传统的学校教育不会像购物中心那样很快消失。但线上购物(可不必去购物中心)也是一种选择,并且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这就不禁让人深思了,不是吗?”

沈芝庆说,学术是指有结构地追求学科知识,从学校学习的语文、数学、地理和历史等基本科目,到更专业的大学学科。这个学习过程通常依赖死记硬背,即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做法。“相比之下,真正的教育大部分来自原始和自然的学习过程,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自然、探索、观察和采取行动,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而这些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而不仅在课堂上进行。”

沈芝庆认为,课堂上学习不到的85%教育,可以从家庭、自然环境、体育或户外活动中补足。

他说,有些人接受过良好的正规教学,却过度强调正规学术,而不是注重于全面及体验式的学习,这将造成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在生活中表现良好,尤其在企业和经商方面。

沈芝庆举证,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人都没有完成高等教育,有些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像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李嘉诚、比尔·盖茨(Bill Gates)、林刚河(Ekovest)、麦克·戴尔(Michael Dell)……我们的骆文秀、陈志远、汤爱迪生等,这绝不可能只是巧合。

“但请别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说必须放弃学业才能成功。许多人在学校中表现出色,也同样取得很大的成功,原因是他们也在教育的另85%方面做得很好,不是单纯依赖那15%。

“一个人即便在学校考到很多A,也不代表这人拥有思考能力,而一个在学校所有科目都不及格的人,也不可能太聪明。”

沈芝庆在主题乐园世界中,不断追求“好玩、创新”元素,位于迪拜Motiongate主题公园的“John Wick: Open Contract”,就是一座以《疾速追杀》电影系列为主题的过山车。
思考能力是死记硬背的终结

沈芝庆提醒,进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普遍的现代,教育也在改变,从以往取得资讯和知识的模式,转向培养出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从未如此重要,这也是死记硬背学习的终结。你的未来将不再由你拥有多少个A或学位来决定,这是因为人工智能透过赋予每个人知识和资讯的力量,重新设定竞争格局。教育也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为明天的需求做好准备。

“拥有批判思维的能力,就像能够打好羽毛球或足球,或者把歌曲唱好,这需要大量的练习。但遗憾的是,死记硬背几乎无法或完全无法培养此能力,毕竟批判思维,需要在接受之前提出质疑和挑战。”

学校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沈芝庆说,马来西亚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制度下,学校采纳的死记硬背教学法只是“洗脑”的做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而不是真正的学习。

“死记硬背要求你牢记并接受资讯,没有质疑甚至不完全理解,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需要深入理解资讯背后的基本原则,要去理解‘这是为何’而不是‘这是什么’。”他举例:“为什么地球会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转?”

他说,当然谁对谁错是次要的事,重点在于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教育核心的价值所在。

在他看来,依靠死记硬背的学生不会质疑被教导的内容,导致他们服从。但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学校采用死记硬背的这一套,将逐步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创造力来自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和做事,学校却在做相反的事,他们阻止独立思想和个人意见的做法,已经扼杀个人的创造力。”

他提醒,当教科书上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且不存在提出异议的空间,学校里的孩子变成了教科书设计出来的机器人。

“坏学生”不代表是没用的人

沈芝庆自揭,他于1982年在锺灵中学念中四时因为不服从和“有意见”的性格,其操行被班主任打D评。事关他在课堂上不会对老师的教导照单全收,反而在好奇或不明白时主动举手发问,甚至发表意见。但在老师眼中,这是“问题学生”的表现。

沈芝庆因此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并受到惩罚。1983年他念中五时,校长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他和几位同样被认为“有主见”的学生,与其他行为评分较差的学生编排到同一班级,这个班级被戏称为“问题学生班”。

“放牛班”有如龙虎门,有调皮学生、“阿飞仔”或意见多多者,都被校方视为“没有希望”的学生,无法考好成绩,老师不看重且不会细心教导。这件事让沈芝庆感到生气:“我的学校将好奇心视为罪行,就像犯罪或暴力一样。

“校长的策略到底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个谜。无论如何,他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这个因行为评分为D的班级在第二年取消。”

他发现,学校的本质是将学生培养成士兵,灌输类似军队的纪律,不允许质疑,服从才最重要,但他完全不认同这种做法。他本身就已证明,即便曾被归类为“坏学生”,也不代表他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世界顶级主题游乐网站Blooloop组织的首席执行员,把年度全球主题乐园界50大最有影响力人物奖颁发予沈芝庆(右)。沈芝庆的人生历程证明了,即便他曾被标签为“坏学生”,也不代表他是没用的人。

他强调,培养出有如士兵的学生根本不是学校乃至大学的目标,学校要求学生穿着同样校服、同一款袜子,甚至留着相同发型的做法,尤其应该受到批评。

“你跟我,我跟他,每个人都不一样。大家都保持独特性,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这才更重要。”

沈氏休闲集团至今参与全球超过300个主题乐园项目,包括Motiongate Theme Park(图1)、DreamWorks的Kungfu Panda(图2)、Lost Paradise in Bahrain(图3)、Ski Dubai(图4)、Laguna Waterpark(图5)等。
Motiongate Theme Park。
DreamWorks的Kungfu Panda。
Lost Paradise in Bahrain。
Ski Dubai。
Laguna Waterpark。

 

沈芝庆认为,我国的传统学校教育长久以来犯下这样的错误,那是因为自称为教育家的决策者和所谓的学术专业人士,也是死记硬背的产物。所谓“由盲人带领盲人”,因此走向一个缺乏批判思考和创造力的未来。很快地,这将导致传统的学校教育脱节和过时。

“为何像我可雇用未来劳动力的雇主,却无法参与制定教育政策?这些‘专家’是否了解工作中的生产力和效率?他们是否有经营依赖创新生存的企业?他们是否面对商业生存挑战的经验?答案,其实都隐藏在这些问题里。”

沈芝庆(左)结交许多中东好友。
母亲是学习榜样

“我母亲没受过教育,但她是我见过最成功,最勤劳的人。”
沈芝庆的已故母亲洪秀珍生于1934年,从中国下南洋来到槟城落地生根。母亲从年轻开始独自一人,靠着种菜、饲养猪只鸡只和各种杂工的收入,把沈芝庆共9个兄弟姐妹培养成才。

他回顾母亲这一生,每日忙个不停,清晨5时起床收割蔬菜带到批发市场出售,然后赶回家喂猪和鸡,下午去做各种杂工,晚上还要回家与孩子们一起缝制雨伞,至晚上11时才停下。后来,母亲的养猪和鸡场,也从小小规模扩大到数百只猪和上千只鸡。

“我母亲通过多年的努力,把一间破旧的木屋改建成一栋拥有两层楼、七间卧室的房子,这一切都来自她的辛勤工作!”

沈芝庆把母亲视为学习的榜样,母亲的身教,让他学习到勤奋与刻苦耐劳的精神。他更加认同一点,即一个人接受的85%教育里,其中一部分来自生活的环境。“母亲是文盲,但她在生活中非常成功,她在15%的学术是0分,但在85%的其他方面表现非常出色。”

“母亲不识字,但一生勤奋、坚韧、充满常识、性格坚强、聪明,靠自学成才,懂得家禽养殖场的成本和动物健康管理。”

更多【】:
周仰杰(Jimmy Choo)/从无名鞋匠到王妃御用设计师
大胆想像精彩人生, AI专家苏仲成: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从害怕大海到热爱深潜 伊帕用镜头掀开海底神秘面纱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