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近代砂拉越得以“發家致富”,採礦業是重要的經濟動力。以1823年在石隆門燕窩山等地發現的銻礦為例,使得砂拉越從不起眼的汶萊邊陲領地,瞬間成為各方爭搶的肥肉,掀開砂拉越的發展新契機,一舉改變了它的命運。
砂拉越曾經或仍然盛產哪些礦產?1962年的一份資料有這幾個數據——1872年產量最高的是銻礦,1877年是水銀,1898年是煤炭,1907年是黃金,1929年是石油,以及1961年的鋁土。
如前所述,石隆門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礦區。1823年發現的銻礦,最初是由當地的達雅人採集再交給下游的馬來人轉售,後來開始有了較大規模的開採活動。1840年,銻礦產量為1500噸,到1960年代為止,銻礦總共開採了超過8萬3000噸。然而自20世紀初,銻礦產量已經銳減,在1950年代起未見詳細記錄,可見其重要性已不復當年。除了石隆門,倫樂、三馬拉漢、魯巴河流域、泗裡街、民都魯、拉讓江流域等地也有銻礦開採活動。
石隆門“礦”源不絕
石隆門更為有名的是金礦,在1830年代已經有客家礦工從西加里曼丹翻山而來,成立公司從事採金活動,這批華工在1857年更暴發與布洛克政府之間的戰爭,導致石隆門帽山被屠殺,死傷數千人。華工事件後,主導石隆門採金業的是英資慕娘公司,以及古晉的一些華人頭家。根據統計,從1864年至1950年間,黃金產量達121萬兩;產量最高的階段是從1899年至1921年間,共98萬兩。
二戰以後,採金活動降溫,以1958年為例,僅產出864兩。自此,金礦公司逐步停止業務,除了1990年代曾經在大巴力湖重啟採金活動數年,石隆門的採金業可以說已經到尾了。
同樣在石隆門發現的礦產還有水銀,從1870年到1899年之間是盛產期,產出價值高達115萬餘元,其中1877年的產量是最高峰。進入20世紀,水銀產量已經極少。
煤炭是分佈最廣的礦產,而且採煤活動歷史悠久,據說早在1850年代砂隆地區已經有煤炭場,經營至1931年後停產,共產煤超過80萬噸。砂隆的煤礦主要供應工廠和汽船,早年古晉的火車服務也採用這裡的煤炭。其他著名的煤炭產區,還有位於西連與成邦江路的西蘭德(Silantek)地區,以及民都魯省。
石油美里,北部重鎮
砂拉越在1882年發現石油,1909年英國註冊的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屬下的盎格魯撒克遜石油公司(Anglo Saxon Petroleum Company,即後來的蜆殼公司)獲得營運權,1910年12月22日第一座鑽探油井在美里加拿大山投產,美里自此成為“油城”,迅速發展起來,成為砂拉越北部的重鎮。1913年4月,首批石油出口,此後產量日增。這座油井在1972年停產,共產出66萬桶原油,如今保留作為觀光景點,被命名為“偉大的老婦人”,油井旁邊建有一棟石油博物館。據知,荷蘭皇家殼牌集團試圖在1909年於砂拉越多個地方同步進行石油勘探活動,唯一無所獲。
三馬丹鋁土的開採一度為砂拉越帶來可觀的收入,也使得原本以農耕種植為主的三馬丹小鎮繁榮一時。1959年投產的三馬丹鋁土有些公司,據知是個擁有上千名工人的採礦公司,根據1962年的記錄,鋁土產量高達22萬餘公噸,收入達到四百餘萬,非常可觀。然而該年由於籌組馬來西亞而暴發馬印對抗,砂拉越邊界成為軍事衝突的重災區,三馬丹的採礦活動被迫中止,就此沒有了下文。
採礦歷史有千年?
除了上述礦產,砂拉越北部地區也出產白雲石;西蘭德地區的火泥;民都魯、三馬丹和荷萬地區出產的玻璃砂;另有石灰石、鎳礦、磷酸鹽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1940年代末至1960年代,砂拉越博物院在時任院長湯哈里遜(Tom Harrison)的領導下進行的考古工程,在山都望有重大發現,除了出土了許多唐宋時代的陶瓷器,另有4萬噸鐵渣也引起舉世矚目。根據推測,山都望在唐宋時期或已有熔鐵活動,這也意味著當地或許曾經盛產鐵礦。按此推測,砂拉越的採礦歷史,或可以上溯千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