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欄

|

昔日專欄

|

節選好物

發佈: 9:00am 04/05/2021

趙少傑/它不只是一個杯墊

作者: 趙少傑

忘了從哪一年開始,自從閱讀習慣改變後,書架上滿滿的舊書開始長了書斑,書的上端也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毅然決定將大部分的書本換成食器,讓書架和餐桌變成一個視覺和味覺連接的展示櫃,提升在鄉下村子裡的生活氣質。一不小心,幾年過去了,如今堆疊在架子上的已是一疊疊大大小小的碗碟,在這些碗碟上也開始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等待被使用。

ADVERTISEMENT

我承認“收集”是一種病,並且久久都不能痊癒,甚至當居住空間越來越擁擠,架子上再也無法擺放更多東西,最多也只能在碗碟的縫隙間塞下小小的杯墊,收集杯墊的想法開始在心中萌芽,有機會的話,那就繼續將這些縫隙填滿吧!

杯墊是一個不小心就會收集太多的東西,它的尺寸通常不大,主要就是依照杯子的尺寸再大多一環,厚度也隨著不同的材質而製成,如果是紙皮或布製成的杯墊,它只是薄薄的一小片枕在杯子下方,收藏完全不佔空間。杯墊的功能其實不外是防止瓷杯滑落、防止刮傷桌面、吸水、隔熱以及防止茶水外漏溢出。其實杯墊也沒有什麼正規或標準的使用方法,更多時候充當襯托的功能,增添杯子的氣質與色彩而已。

一個好的茶杯或咖啡杯必須有個相襯的杯墊,那可以營造典雅的氣質,如英式骨瓷茶杯那樣,可是一般英式茶杯都是組合配對好的套裝,就是最常見的杯子與小碟子組合,與茶杯相同花色的小碟子兼可放置小茶匙,就再也容不下任何杯墊了。家裡有各種不同材質的杯墊,有木、藤編、麻繩編織、陶瓷、皮革、雲母片、漆器等,主要為了搭配不同材質的杯子需求。買了一些木製的杯墊,主要是用來搭配一些粗陶類的茶杯和茶碗,底下墊著這些手作樸素古拙的小木皿,每一件的尺寸和木紋都有些許的差異,除此之外,用一些細藤或麻繩編織的墊子,搭配茶壺或透明玻璃咖啡壺,形成餐桌上大大小小的“圓風景”。

4377TLK20214281551518653975.jpg

4377TLK20214281551508653973.jpg

除了木,我也很喜歡手繪瓷器,透過各種不同的釉料,瓷面的色彩和質感都各有精彩。曾經在旅途中買了一些瓷面杯墊,其中一個我最喜歡的是來自葡萄牙手繪公雞造型杯墊,非常可愛,手繪公雞將畫面撐得很滿,公雞有一隻碩大的眼睛,由一粒粒紅圓點組成的雞冠造型非常討喜,這些充滿稚氣的歐洲手繪瓷器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4377TLK20214281551498653970.jpg

最省空間的是日本布料杯墊,樸素的草木染杯墊非常適合用來搭配日本茶盅或茶杯,雖然方便整理與收藏,但也是最為麻煩,因為每當使用後,得手洗、曬乾方可收納在櫃子裡,然而天然染料很容易脫色,因此在清洗幾次後,色彩會變得比較黯淡。

4377TLK20214281551508653971.jpg

杯墊的出現,據說是在19世紀時期的酒吧,一開始他們使用毛氈或布片來當作杯墊,但不是用來墊在酒杯下吸水,而是蓋在酒杯上,防止飛蟲和灰塵掉入杯內,直到後來才將它使用在啤酒杯下吸水,方便酒吧服務員清理桌面的汙漬。在酒吧裡杯墊除了具有最基本的清潔功能之外,同時也有記賬、交換聯繫方式和廣告的功能。我不喝啤酒,因此很少收集硬紙板的啤酒杯墊,但曾經有買過數個色彩鮮豔的英國雞尾酒杯墊是我很喜歡的,這幾個用軟木漿和鐵皮製成的鐵皮杯墊,上面印有松鼠、蜂鳥和魚的圖案非常討喜,總可以在派對的桌上增添趣味和色彩。

雖然再美的杯墊都會被杯子的底部所覆蓋,但是我喜歡將杯子拎起,露出杯墊外觀的那剎那,展露它表面的色彩與質感,雖然它的出現只有那麼一瞬間,但是那種含蓄、不張揚的美感,小小的圓形卻像是一個小天地,杯墊它在餐桌上,穩穩當當地扮演著陪襯的角色。有人說:“精緻的杯墊,為我們帶來別緻而富有情調的儀式感,而我們的生活也賦予這些小物件新的樂趣。”對我來說它不只是一個杯墊那麼簡單,它更像是桌面上一個微型的畫展,每一個不同形狀、色彩、材質的杯墊,散落或並排在桌上,構成如畫廊中的展覽,讓人一邊喝茶聊天,一邊在拎起和放下杯子間欣賞它的美。

4377TLK20214281551508653974.jpg

4377TLK20214281551508653972.jpg

相關文章:

趙少傑/全都是“到此一遊“的證據

趙少傑/生命裡的圓舞曲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1am 29/03/2025
陈静宜/古晋毕打拿市场的潮州蚝煎

古晋这家潮州菜档口的蚝煎有温暖亲切的猪油香,好好地展现地瓜浆遇高油温凝结后的紧致与弹牙,蚝浓满口香,我还没来得及咽下,便竖起大拇指说好吃……

在古晋吃到很纯朴的蚝烙。

在外地人眼中,古晋市的毕打拿市场(Petanak Central Market)在早市收摊之后便了无生气,谁还会去那里呢?没想到一到傍晚,华灯初上,轿车一辆辆不约而同驶进市场旁空地停下。

下了车的人们,像寻芳客般义无反顾往窄小楼梯上走,莫非市场二楼另有玄机?当我抱着好奇也跟着当地友人往上走,发现果然别有天地。这些“寻芳客”,果真在寻“芳”,福建话“芳贡贡(phang-kòng-kòng)”的“芳”,意指香喷喷,二楼是熟食区,炒锅铿锵、油烟奔腾,客人迅速被不同美食所召唤,才正要开始热闹呢。白天与黑夜、寂寥与欢腾、楼下与楼上,这强烈反差升起一股魔幻感。

一个楼层分两大区,朋友带我绕了一圈,场域广到差点找不到来时路。有专做小吃、专做热菜、专卖点心的档口,每家店以铁栅栏相隔,像住宅区的住户那样,打烊时要关铁门上锁的。朋友说:“一区是周一休、一区是周四休,无论何时来都不会扑空。”

市场外是波光粼粼的砂拉越河,河畔袭来凉风,白天的燠热散去、压力释放,迎来美景与美食。

我当地朋友的老公,人称老林,是潮州移民后代,他毫不迟疑地走向一家专做潮州菜的档口前。像台湾海产摊那样,没有制式菜单,菜单是跟店家共同讨论出来的。他先点了鲈鱼,“今天的鲈鱼好。”店家强化他的选择。接下来选烹调法,煎、煮、炒、炸?店家推荐做酸菜半煎煮,先煎后煮,鱼肉能更容易吸入汤味。

另外他又点了蟹肉玉米、马尼菜炒蛋、茄汁炸米粉,转头问我:“你想加点什么?”我想,蚝烙是潮汕菜,古晋有潮州移民后代,潮菜到了古晋变什么样呢?我上回在古晋吃过一档创意蚝煎,简直像蚵仔饼干,令我啧啧称奇,这回想看看其他档口的蚝煎如何。

古晋美食代表之一的马尼菜炒蛋。
古晋除了人们熟知的哥罗面、叻沙外,茄汁系列的主食也是特色,如茄汁炸米粉。
古晋的炒粿角用亚答糖炒、有菜脯碎,吃起来咸甜咸甜。

我答:“蚝煎。”

他马上说:“好,这个好,古晋的不一样。”他语气中带有赞许的意味,仿佛我补上了他漏点的菜,也仿佛在肯定我是识货的。老林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先生,关系牵得有点远,然而我感觉在选了蚝煎的那刻,饕客间的电波连上线,我们距离一下子近了。

那蚝煎有温暖亲切的猪油香,好好地展现地瓜浆遇高油温凝结后的紧致与弹牙,蚝浓满口香,我还没来得及咽下,便竖起大拇指说好吃。

闽南称蚝煎,潮汕称蚝烙,我在潮汕吃过两款蚝烙,一种是餐馆菜,保有料、形、香——蚝多、形圆、芳香,外酥内软而不油。这能衬起价格,但像在吃韩式海鲜煎饼,少了地瓜粉浆的拉扯感。另一种专做观光客生意的半煎半炸,因为烙的时间长,油炸可以加快速度,然而油黑又含油重。

我在广东揭阳吃过饭店级版本的蚝烙,规格、火候都很好,沾酱是鱼露。
我在中国潮州吃过一款半煎炸的蚝烙,含油重。

台湾蚵仔煎是小吃价,粉浆偏糊软,重调酱。闽南地区的粉浆用得少,用来黏合蚵仔与蚵仔间,自有它的考量。

而像古晋这摊这样,很单纯表达蚵仔、地瓜粉浆、油香,就像回到初衷那般自在、亲切,即便已经吃过许多地方蚝煎的我,仍然被它的纯朴所感动,犹如古晋给我的感觉。

我在古晋吃过一款特别的蚝烙,像蚝烙饼干。
相关文章:
陈静宜/一颗汤圆的两难
胡须佬/老伯炸鸡兴衰史
张丽珠/再见小居林
牛忠/因为我们都太年轻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