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
前些日子,閒暇宅家實在無聊,光頭佬意外的在衣櫃的上格,翻出了一些“壓箱寶”,或謂之“沉底貨”,像極了與舊情人的重逢,讓光頭佬忍不住竊竊自喜,心裡暗爽了一下。
ADVERTISEMENT


說來羞愧,從小到老,光頭佬一直都沒學會,或養成儲蓄的良好習慣。我愛人深諳她老伴與生俱來的弱點,也體諒光頭佬是個徹頭徹尾的月光一族,然而,所謂“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光頭佬始終還是跑不出她的五指山的,科科!
話說那光頭的,生平最怕的事即為欠銀行錢,所謂爛船也有三分釘(咦!千萬別誤會),俺想說的是,所以再爛的人也有一丁點優點的,光頭佬的優點便是:供車、供屋一點都不含糊,絲毫不敢馬虎,因為畏懼那“合法的借貸公司”利上加利,或是這邊“烏公”,那邊調整利息的,死限之前,死活都會乖乖自動上繳,循規蹈矩的連雞蛋裡絕對挑不出一條毛來。所以,當愛人嗲聲嗲氣地對著老伴說:“親,供完這一間,再供一間好不好?”光頭佬簡直不敢說不……哇佬欸!供到光頭佬嘿嘿喘才罷休,這個遊戲,真的一點都不好玩。所幸的是,當光頭佬歷盡了滄桑,吃盡了苦頭,人老珠變黃,連頂上的頭髮都掉光光之後,總算玩完兩鋪“遊戲”,就立馬升起了白旗,Game over投降了。
話說回頭,那一天,與光頭佬重逢的“舊情人”,說穿了,充其量也只能稱之為“私房貨”而已,即光頭佬像是收私房錢般的偷偷藏起來的寶貝藏物。換句話說,這些藏品其實就是光頭佬另類的“儲蓄”。由於這些有些年歲的老情人易脆易損,因此必須要藏得深,要藏得密,好像生怕給俺愛人抓姦在床,揭了底似的。


緣於光頭佬感情氾濫且又“濫交”,這個那個統統都愛,愛,愛不完,收藏的興趣廣得連自己也受不了,舊書是一塊,新書又老是買不完,也永遠看不完的,再加上紫砂茶壺、茶葉、瓷器、書畫、古董傢俬、黑膠唱片、CD卡帶,還有郵票捏,難怪我愛人偶爾會作獅子吼:“家是給人住的,不是給東西住的吼”,發聾振聵,地動山搖,果然是一吼驚醒夢中人,可惜的是,那一吼也不過是“夢醒十分(鍾)”而已,而後,那光頭的還不是照樣“暗中來”。

光頭佬這回舊情復燃的舊情人,說來真個是環肥燕瘦,各有千秋。譬如一套稀罕少見的娘惹咖啡釉色蟋蟀草蟲紋蓋杯,4只完好無損的娘惹白地長尾雉牡丹紋折腰小碗,七八件白地珊瑚紅釉“福壽多子紋飾的碗碗碟碟,還有幾件零零星星單件的娘惹中型碗、圍棋罐什麼的,一來品相完好,冇穿冇爛,年代雖然均為民國時候的民窯瓷器,過去或許很普遍,現在倒是在市場上也不易多見,雖然也不是非常貴重的藏品,但由於是當年剛剛入手玩瓷器時入藏的小玩意,紀念價值是很非凡的,puppy love嘛。


那時候,光頭佬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新手,因為這樣,才會對這些非常一般的貨色,還當真以為是寶貝似的珍而惜之,一層層的包紮,細心的呵護,裝在堅固的紙皮箱,然後束之於高處,不讓家人輕易觸碰。也難怪乎,時隔多年,光頭佬竟有重遇老情人的錯覺,呵呵!
近前,適逢光頭佬牛一,馬齒徒增,疫情當下,那光頭的也真是沒有什麼心情去慶祝生日。於是,隨手拍了幾張那套有點賀壽味兒,帶點喜氣的珊瑚紅“福壽多子紋飾”瓷器圖片,張貼在個人臉書上,厚顏無恥的為自己祝壽,未料引起諸友好們,紛至沓來的生日祝福,頗為熱鬧。只是那高企不下的新確診病例,始終還是讓人憂心忡忡的。這次是光頭佬第二回在MCO期間度過的簡單生日,一切從簡,只能用一種平常的心情,過過一般平常的日子。光頭佬衷心希望這一場漫長而磨人的瘟疫速速過去,好讓一切恢復正常,即便是過著平庸的日子又何妨呢?祈願大家都健康,平安是福,活著就是勝利!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古晋这家潮州菜档口的蚝煎有温暖亲切的猪油香,好好地展现地瓜浆遇高油温凝结后的紧致与弹牙,蚝浓满口香,我还没来得及咽下,便竖起大拇指说好吃……

在外地人眼中,古晋市的毕打拿市场(Petanak Central Market)在早市收摊之后便了无生气,谁还会去那里呢?没想到一到傍晚,华灯初上,轿车一辆辆不约而同驶进市场旁空地停下。
下了车的人们,像寻芳客般义无反顾往窄小楼梯上走,莫非市场二楼另有玄机?当我抱着好奇也跟着当地友人往上走,发现果然别有天地。这些“寻芳客”,果真在寻“芳”,福建话“芳贡贡(phang-kòng-kòng)”的“芳”,意指香喷喷,二楼是熟食区,炒锅铿锵、油烟奔腾,客人迅速被不同美食所召唤,才正要开始热闹呢。白天与黑夜、寂寥与欢腾、楼下与楼上,这强烈反差升起一股魔幻感。
一个楼层分两大区,朋友带我绕了一圈,场域广到差点找不到来时路。有专做小吃、专做热菜、专卖点心的档口,每家店以铁栅栏相隔,像住宅区的住户那样,打烊时要关铁门上锁的。朋友说:“一区是周一休、一区是周四休,无论何时来都不会扑空。”
市场外是波光粼粼的砂拉越河,河畔袭来凉风,白天的燠热散去、压力释放,迎来美景与美食。
我当地朋友的老公,人称老林,是潮州移民后代,他毫不迟疑地走向一家专做潮州菜的档口前。像台湾海产摊那样,没有制式菜单,菜单是跟店家共同讨论出来的。他先点了鲈鱼,“今天的鲈鱼好。”店家强化他的选择。接下来选烹调法,煎、煮、炒、炸?店家推荐做酸菜半煎煮,先煎后煮,鱼肉能更容易吸入汤味。
另外他又点了蟹肉玉米、马尼菜炒蛋、茄汁炸米粉,转头问我:“你想加点什么?”我想,蚝烙是潮汕菜,古晋有潮州移民后代,潮菜到了古晋变什么样呢?我上回在古晋吃过一档创意蚝煎,简直像蚵仔饼干,令我啧啧称奇,这回想看看其他档口的蚝煎如何。



我答:“蚝煎。”
他马上说:“好,这个好,古晋的不一样。”他语气中带有赞许的意味,仿佛我补上了他漏点的菜,也仿佛在肯定我是识货的。老林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先生,关系牵得有点远,然而我感觉在选了蚝煎的那刻,饕客间的电波连上线,我们距离一下子近了。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