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政府尚未透露更多關於排放核廢水的信息,只是聲稱淨化後的核廢水裡含有氚,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更誇下海口說:“那些水喝了也沒什麼事。”雖然如此信誓旦旦,但是第三方專家比如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卻未能證實他們的說法,也沒有確切的證據支撐他們的言論。
加上欠缺透明度,導致各方尤其是環保組織疑慮重重,人心惶惶。環保組織到底怕什麼呢?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葉洢穎
圖:本報資料中心
當日本政府宣佈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之後,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便在官網發佈文告指出,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逾123萬噸具有放射性汙水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鍶-90(Sr-90),放射性氚(超重水),碳-14(C-14)以及其它放射性物質,如碘-129(I-129)和鈷-60(Co-60)。
他們認為,東京電力公司的多核素去除設施水處理技術(ALPA)並不能去除放射性氚或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鍶-90、碘-129和鈷60等其他放射性同位素。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當這些放射性物質隨著核廢水被排入大海,會被海洋生物攝入,於是長期在海洋食物鏈中積累,最後有可能通過食物鏈回到人類的餐桌上。
當中最讓人擔憂的是,半衰期逾5700年的碳-14將會成為人類體內的集體輻射劑量主要元素。
“它會融入到蛋白質、核酸,特別是DNA等細胞組成當中,由此造成的DNA損傷可能導致細胞死亡或潛在的遺傳突變。”
再來,根據2017年《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裡的一篇研究報告提到,半衰期為29年,又在水裡具備高溶解度的鍶-90,可導致DNA雙鏈斷裂。
這一連串預判,無法不令人感到憂慮。
會產生什麼影響是個謎
長期和水源、化學物質打交道的大馬水務與能源研究協會(AWER)高級經理林素芳在關於日本要排放核廢水入海里的問題時指出,如果認為核廢水排入大海就不會對人類造成影響是過於樂觀的想法。
“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時,我們海洋的生態系統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我們不知道這些汙染物質會對魚類、蚌類、海藻等等產生什麼樣的作用,目前沒有(資料)可供參考,無法去預估後果。
“我們不會用放射性的汙染物質在人類或動物身上做不同的實驗作為觀察,所以不知道到底會對生物產生什麼後果、影響會有多深遠。”
儘管結果是未知的,但她認為不可能對人類毫無影響。
“除了對海洋系統和人們健康造成影響的隱憂,其中最直接的影響是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幾年前有報道指出福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後曾發生廢水流入海里長達6個月,而遠至北美的近海地區也發現他們海域的放射性水平(radioactivity level)比之前要高。”
“在全球貿易流通性下,我國也會從各國進口各類海鮮和製成品。如果日本真的一意孤行地排放廢水入海里,我國的海關在檢測進口海鮮和製成品時就必須更嚴謹,一一檢測這些進口食品的放射性水平是否超標,而不再是抽樣檢測。這將是一項耗時耗力耗費金錢的事項。”
她強調,沒有任何一方可以保證被排放入海的廢水不會流入我國海域。
“若這些廢水流入我國海域,造成我國海鮮和製成品的放射性水平超標,這不但對我們的食品安全造成影響,也將直接影響我國漁民的收入,進而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
“這是因為一旦我國海鮮和製成品的放射性水平被其他國家檢測出超標,這些國家將禁止進口我國的海鮮和製成品。這和我國禁止進口任何不達標準的貨品是同理的。”
有沒有最優解?
難道除了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就沒有別的處理方式嗎?其實是有的。
日本政府原來擬定的5套方案中,除了排放入海,另外4個分別是:沿著管道往深層地下泵入、蒸發到大氣中、電解為氫氣釋放以及將其固態化掩埋在地下。
而在這4種方案裡,動輒數百億至數千億日元,且設施所需的佔地面積大多為2000平方米以上,掩埋方案甚至需要28萬平方米,同時都需要至少2年以上來進行。
相比起來,排入海洋僅需17億至34億日元;準備時間最短,僅需16個月;排放設施佔地面積僅為300至500平方米,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於是成了日本政府最終的選擇。
儘管他們表示將會用海水稀釋核廢水,讓氚含量達到日本國家標準值的四十分之一程度、即世界衛生組織(WHO)飲用水水質指南的七分之一程度才排放到太平洋,只是至今仍沒有第三方專家查驗淨化後的核廢水是否真如他們所言已經達到標準,是否真的除了氚,就無其他放射性物質。
根據德國一家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曾對排放計劃展開研究,建模結果顯示,一旦核廢水排放入海,在57天內這些核廢水就隨著洋流擴散至太平洋的大半區域,接著只需3年的時間,就能擴散到美國和加拿大海域。
人們愛吃的扇貝、龍蝦、金槍魚等海鮮,會否攝入這些物質?會攝入多少?然後才來到餐桌上呢?我們吃進肚裡,長期以往在我們體內積累,會有什麼問題?不得而知。
“未知”也許是毫無風險、少數風險,又或者是巨大的風險,目前並沒有人可以確切告訴我們答案。
我國飲用水的標準
對於麻生太郎誇下海口聲稱淨化後的核廢水可以飲用的言論,林素芳反駁質詢問:既然飲用也沒問題,又何須排放到大海?
既然提到飲用水,那我國的飲用水標準又是如何呢?
對此,長期追蹤、觀察我國水源問題以及現況的她說,雖然我國的濾水廠不會每天檢測所有的化學物質和重金屬,重金屬的檢測頻率(testing frequency)是每3個月至半年一次(依原水和淨水的情況而定)。這是為了避免濾水成本過高,繼而造成水費高漲。
“但是,我們的濾水廠每天會定時檢測大腸桿菌(E-coli)、氨(ammonia)、濁度(turbidity)、總氯(total chlorine)和遊離氯(free chlorine),而檢測的頻率也依原水和淨水的情況而定。
“假設河流的濁度高,就會每半小時查一次。”
然後,她又以士毛月河為例,當士毛月河水面對氨濃度較高的問題(尤其在天氣乾燥的時候),從士毛月河抽取原水的濾水廠需更頻繁的檢測氨的含量,以避免原水的氨濃度超標。
“這是因為如果氨濃度超標,濾水廠就必須停止運作,進而造成制水問題。”
她指出,我國經過過濾後的飲用水實際上是在國際標準之上,因此不需要過於擔心,甚至也沒有必要購買價格過於高昂的濾水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