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運動的一呼百應,讓我聯想起今年4月在菲律賓的Community Pantry(社區補給站)運動,跟大馬的白旗運動的發起有著一樣的目標:協助在疫情當中需要幫助的人,我國白旗的運動中看到各種不同支援:包括物資、租金等,菲律賓的社區補給站比較純粹,就是物資上的協助。
發起人是個年輕的設計師Ana Patricia Non(儂),4月初在馬尼拉的奎松市街頭推了一輛裝滿了物資的推車,並插上了“領取你所需要的,捐獻你能力所及的(Take What You Need,Give What You Can)的牌子。一開始有些需要幫助的人感到不好意思,必須要發起人再三勸說才放下心領取這些免費的物資。更讓人感動的是,這個非常容易被仿效的模式迅速地竄起。4月尾,菲律賓有超過350個類似的補給站,他們除了提供罐頭食品、水果蔬菜,也提供口罩等日用品。至於受惠的人士,就拿第一個補給站來說,從一天10個人領取到後來同個補給站每天協助2000個家庭,根據媒體的報道,一些補給站甚至出現人龍,需要排上幾個小時才能領取到物資。
ADVERTISEMENT
正如我們的白旗運動,這個社區補給站的活動也讓人貼上了標籤。吉打州務大臣公然點名白旗活動含政治議程,在菲律賓,社區補給站的活動也被貼上標籤,警察手持槍械查問這些補給站,甚至由杜特爾特領導的組織也指控社區補給站的活動為共產黨招募會員的管道,或將相關人士標籤為共產黨同情者,不堪其擾的儂因此暫停了補給站的活動幾天。可想而知,這引起了民憤,最後儂在市長的保證下重啟了活動。
菲律賓人口超過1億,疫情下經歷了幾次的封鎖,影響了經濟。根據2月的數據,失業人口高達420萬(4.2%),發放援助的機制也非常緩慢。有媒體學者因此認為社區補給站之所以能引起效應,不管是民眾自發性設立補給站、或者是排隊領取物資的民眾不濫用的自律、或者是排山倒海的捐獻等,都是一種聲音的表達,人民團結一致在疫情中求存的表現,這股聲音可以是一種政治表述。
對於這種政治表述,掌權者/執政者如何回應,就是一種政治智慧的表現,如果應對方式積極正面,就會加分,反之,如果採取避開問題的負面方式,就會引起反效果,其中很多執政者在不願意面對民眾的不滿情緒時,往往會對某些民間運動貼上“含政治議程”的標籤,偏偏這種標籤就是逃避現實的一種表現。我們社會當中一些人,也因為一些運動被貼上了標籤就敬而遠之,例如認為某些社會運動被某個政黨人士主導,這個運動就沒有支持的意義。雖然不能否認一些社會運動容易被騎劫,但是運動背後真正的意義,之所以能引起反應的原因,不可以被忽略。
例如白旗運動,馬來西亞的情況或許不如菲律賓般惡劣(但,我國在《經濟學人》最新的迴歸常態指標不如菲律賓),從政者應該思考的是,如果真的是太平盛世,民眾能有所共鳴,紛紛響應這些活動嗎?這些活動/運動背後的訴求,背後承載的動力,難道不是民眾對更好生活的期盼、呼喚甚至求救的聲音嗎?
如果沒有這種體悟,這些從政者或許就該讓位給更接地氣的人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场由煤气管道泄漏引发的大火,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灾害,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尤其希望居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千万不可仅凭肉眼和嗅觉判断空气质量,而应依赖科学的数据,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避免健康遭到永久性的空污伤害。
布特拉高原天然气输送管泄漏引发的严重大火,除了再次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事件也为我国人民的防灾意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肉眼可见的灾难防范和救援措施之外,此场大火所可能带来的空污,更是我们没有应对经验的灾难。
此次事故在熊熊烈火冲天,及引发强烈爆破的同时,根据附近的蒲种居民所言,天然气爆炸也使到天空下起了“石子雨”。从居民的描述来看,泥沙覆盖屋檐、院子和阳台,汽车车身布满沙石,宛如一场沙尘暴。然而,这一异常现象的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让人担心的的环境问题。
尽管有市民表示,“石子雨”中未发现其他可疑物质或碎片,空气中没有刺鼻味道,也未出现明显的空气污染情况。然而这些只表面现象,这情形并不意味着空气质量没有受到影响。事实上,空气污染除了肉眼可见的烟尘之外,还有许多污染内容并不都是肉眼可见的。许多有害气体和微颗粒是无色无味的,如PM2.5、PM10等微粒物质,它们能够轻易被人体吸入,进而影响肺部健康和呼吸系统。
因此,面对此次如此严重的突发性灾难,公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虽然事故发生后雪隆地区有雨水,但政府和环保部门仍应迅速展开空气质量监测,并及时公布数据,以确保居民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政府在此时刻,有必要通过各媒体向公众传达防空污讯息,提高大家特别是灾区范围附近居民,对空气污染的认识,避免因误判而忽视健康防护措施。
同时,居民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尤其是在空气质量数据不明确,及污染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可能受污染的环境中。如果有必要外出,则要佩戴口罩,以有效减少有害颗粒物的吸入。
此次事故暴露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煤气输送管道的泄漏引发火灾,暴露了对管道的监管疏漏。政府和相关企业在事件后,必须加强管道巡检,并严格管制有铺设天然气管道附近范围的所有工程,以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这场由煤气管道泄漏引发的大火,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灾害,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尤其希望居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千万不可仅凭肉眼和嗅觉判断空气质量,而应依赖科学的数据,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避免健康遭到永久性的空污伤害。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