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畢治紀念大鐘樓(Birch Memorial Clock Tower)建於1909年,屹立逾一世紀,其極具歷史性的英式古建築風格在碧藍天空和青蔥草地襯托下,映成市內一道明媚的風景線。
這座位於市中心,即市議會禮堂後方的大鐘樓,也是遊客到訪打卡的景點之一。這座“巨人”的外觀許多人都看過,這次我們走進它的“心臟”,一睹其內部結構和運行模式。
報道:林綵潔
攝影:劉劍英
劉富明15年前接手,當上大鐘樓的“時間守護者”,維持鐘樓的運作,每隔5天就必須為大鐘上鍊、上油和調整等工作。
他說,大鐘樓在他接手時已停止運作了數年,他必須將它重新啟動,雖然他在維修古董鍾和機械的領域上有超過40年的經驗,但是當初看著大鐘的引擎,他還是感到十分陌生。
“大鐘的操作原理跟古董壁鐘和機械鐘錶大致相同,但是鐘錶的機械結構小小罷了,這個大鐘不同,它的機件這麼大而且複雜。”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一開始我都不知道要怎樣弄它,當時有關維修這種大鐘的資料貧乏,我唯有每天過來一點一點的研究和摸索,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才成功把它重新啟動。”
這座大鐘樓高達三層樓,內部十分狹窄,從門口進入後的通道是一段彎曲狹窄且昏暗的梯級,有趣的是進入引擎室前必須推開頭頂上的甲板,彷彿是從地下室走出來一般,把甲板關上就是引擎室的踏板。
大鐘樓的“心臟”在良好的維護下亮著油光,響著琅琅金屬聲,鍾陀左右轉動牽動著引擎運行。這座鐘樓的裝潢大部分還是原裝,包括大鐘、引擎主要機件、木板、木樑等,經得起歲月的大鐘樓,有著不凡且穩重的魅力。
上鍊上油,鐘聲響不絕
劉富明每隔5日獨力為大鐘上鍊、上油和調正時間等就得耗上至少一小時,為大鐘上鍊是一件不容易的體力活,他必須轉動鐵索,將重達約500公斤的鐘鈴提升起來。
他說,原裝的鐘陀是以銅鍛造,但是現在已很難找到銅製鍾陀,而且其價格不菲,所以他折衷以鐵取而代之。
他也說,鍾陀轉動的時候鐵支會互相敲擊,長期以來很容易崩壞,所以必須注意替換。
“剛開始,我還不大會控制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有驚無險的意外,當時我在調整鍾陀,鐵索突然間松落,笨重的鐘鈴急速下墜,引擎被摩擦得冒起白煙,剛好我約了的鎖頭工人就在樓下,還好他那時沒有站在鍾鈴下方,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現在我工作時都不隨意讓人進入鐘樓內。”
他說,大鐘的運作原理是以齒輪傳動的方式運行,上鍊後賦予動力,推動齒輪轉動以60分鐘轉1圈的速度進行迴轉,牽動機件敲響大鐘報點,還有時針和分針的轉動。
“齒輪上不同寬度的凹凸嵌齒,對應鐘聲的長短,大鐘樓最頂端有一個大鐘和4個小鐘,小鐘每15分鐘響一次,一次比一次長,到60分鐘小鐘響完後,大鐘就會開始報點,“鐺、鐺、鐺……”,幾點就響幾聲。”
他說,除了引擎主體的調整外,他還必須調正鐘樓四面的時鐘,調正時速主要靠眼觀和耳聽,對比時速是否一致,確保準確報時。
做好維護,歷史永流傳
怡保市政廳工程師拉茲林表示,畢治紀念鐘樓興建於1909年,由其兒子恩尼斯特(Ernest WW Birch)為紀念亡父即第一任英國參政司畢治(J.W.W.Birch)而建。
他說,鐘樓第一層的四面各有一個人物雕像,象徵當時英殖民政府的行政品德,手拿劍、秤和矇眼的人像象徵正義;手拿劍和盾象徵忠誠;沒拿武器象徵耐心;手拿劍象徵堅韌。
他也說,第二層四面的彩色畫像中包含不同時代的歷史人物。
他透露,怡保市政廳委託有經驗的技工每月進行維護工作,維護費用每年耗資4萬9900令吉,維修費用則視需要而定,而市政廳早在幾年前才重新粉刷過大鐘樓。
他說,市政廳將致力做好維護工作,以將其歷史價值永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