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发布: 7:00am 12/07/2021

陳亞才/​印度廟結構與感恩大典

作者: 陈亚才
雪州最精致的印度庙,位于瓜拉雪兰莪的Bukit Rotan。
雪州最精緻的印度廟,位於瓜拉雪蘭莪的Bukit Rotan。

按照印度教的觀點,人體如同一個小宇宙,也是一座廟。南方印度廟的建築結構以人體為對比,最前端的腳部對比寺廟入口處的(Gopuram),最尾端的頭部對比寺廟主神的房間(Garpa Graham)。從門塔到主神房間形成一條中軸線,其他建構依序是門塔、旗杆、祭壇、主神的坐騎、大空間、中空間、小空間、主神房間。

門塔是南方印度廟的建築風格,也稱為達羅毗荼風格(Dravidian style),自11世紀開始盛行於印度南方各邦,包括Tamil Nadu、Andhra Pradesh、Kerala、Karnataka、Telangana等,可說是南方印度教寺廟的標誌。

ADVERTISEMENT

在結構上,門塔是整座南方印度廟的最高部門,其次是寺廟主神房間的塔尖。相對而言,北方風格(Nagara Style)印度廟的最高位置,是寺廟後方主神廟的高塔,稱作大塔(Sikhara)。

4692SMF2021-07-0816257550431699899644.jpg

在印度,有的寺廟範圍很大、佔地面積很廣,於是出現多重圍牆和多個門塔。正門的門塔通常開在東方,被認為是吉祥的方位;其他側門的門塔,基於主次關係,其高度就低於正門門塔。

門塔是向上伸展的直立長方形建構,接近地面的面積較寬,越往上就相對縮小。最底層是大門,供人們進出。大門之上,有單數層次的結構,每一層都佈滿雕塑。每一層中央位置都有一個小門或洞口,按印度教的說法是供眾神出入。每一個門口都有門神把關。門塔的最高處是壺狀金屬容器,稱作Kalasam,數量是單數。

門塔的高度必須跟寺廟的規模呈正比。換言之,小廟不得蓋不成正比的大門塔。在馬來西亞,常見的門塔從3層到7層不等。在印度,最高的門塔是在泰米爾納都邦的藍嘉納坦斯瓦米廟(Ranganathanswamy Temple),接近240米高。

門塔的雕塑主題以眾神和神話故事為主,也有極少數以條狀和塊狀結構呈現。至於門塔上的神像雕塑,跟寺廟的主神相對應。舉例言之,如果供奉的主神屬於溼婆系統(即溼婆、雪山女神、象頭神、穆魯幹),那麼,門塔上的雕像將以這一組神、神的坐騎、侍從、門神、乾達婆等組成,還有溼婆的64種化身為主。

若是屬於毗溼奴系統的寺廟,則以毗溼奴及其十大化身、金翅鳥、哈奴曼猴神為主。另外,若是女神廟,則以雪山女神的化身為主,包括難近母(Durga)、卡莉女神(Kali)等,再搭配溼婆系統諸神。門塔上的神像組合也會配上神話故事,例如“乳海攪拌”等。每一個神像通常會重複出現在門塔的各個層次,但是造型有別。

關於寺廟的顏色,南北有別。北方寺廟偏向單一顏色,南方寺廟通常色彩豔麗。按照習俗,通常一般印度廟蓋好之後,會讓寺廟保持沒有上漆的情況一段時間,幾個月或一年後,才塗上第一層單色的漆;數年之後,再上完整的漆。

吉隆坡十五碑印度庙众神并列的门塔。
吉隆坡十五碑印度廟眾神並列的門塔。
印度庙门塔上的雕塑,主题是“乳海搅拌”。
印度廟門塔上的雕塑,主題是“乳海攪拌”。

每12年舉行一次的大典

接下來談談印度廟中的奉獻與感恩大典(Maha Kumbabishegam)。印度廟門塔的頂端有壺狀金屬容器,一般是單數,叫做Kalasam;在各別主神和副神之房間的塔尖,也有一個類似的容器。

在古代印度,統治者為了防範天災,擔心農作物被大水淹沒,或者因過於乾旱而無法生長,因此擇定良辰吉日,在寺廟舉行奉獻與感恩儀式,將糧食和穀物的種子裝在這種容器作為儲備。由於容器位於寺廟最高處,即便遭遇大水災,也不會淹到廟頂。待天災過去,這些穀物種子就可以用來播種,造福人民。

门塔顶上的金属容器,称为kalasam。
門塔頂上的金屬容器,稱為kalasam。

12年是穀物種子還能生存的期限。12年內若沒有任何天災,就通過舉行儀式,重新更換容器內的穀物種子。發展到後來,已經有更好的方法應對天災,每12年更換容器內的穀物變成一種形式,而且是每一座寺廟重大且盛大的慶典。奉獻與感恩大典變成接引天地能量,更新和強化寺廟眾神之神威的儀式;也是寺廟裝修、擴建、增建神龕以及祈福、遊神的吉日。每隔12年舉行一次,也作為掃除隱藏12年的各種不好的東西。

奉獻與感恩大典的期限通常相當長。以吉隆坡十五碑的斯里甘達斯瓦米廟(Sri Kandaswamy Kovil)為例,該廟在2011年舉行奉獻與感恩大典,持續進行48天。在這48天內所進行的儀式和事項包括:更新容器及舉行大型的聖浴(即清洗)、場次眾多的祭祀祈福儀式、遊神等;有的寺廟也會出版特刊作為紀念。

由於每12年進行粉刷、或裝修、或擴建,因此,我們發現一般印度廟都是相對新,即便是百年寺廟也是如此,很少保留陳舊的外觀。多年前黑風洞為272級的石級塗上繽紛的顏色,有些人不以為然。若是瞭解奉獻與感恩大典的傳統,教外人士或許比較容易釋懷。

配合奉献与感恩大典而举行的圣浴。
配合奉獻與感恩大典而舉行的聖浴。
我国各印度庙配合奉献与感恩大典而出版的特刊。
我國各印度廟配合奉獻與感恩大典而出版的特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