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面對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無硝煙戰疫,此時能做的,不只是勇於承擔一切,仿如時時刻刻一再警戒自己並承認,病與歿,隨時在身邊逼近,無一僥倖。
那麼,既然已知道日常中不再隱然,社會邊陲的吶喊與呼救,一片哀鴻遍野,為何 “你” 還在樂此不疲地為世間複製更多的二度傷害?
ADVERTISEMENT
如果,人性的善念與惡意,就流淌在指間一按鍵中,無聲交叉著,“你”會選擇站在殘殺,還是解救的一方?
20年前,曾在星洲日報任職社會新聞組記者一年多,每日與“死亡”個案的距離總是形影不離。記得當時入行不久,便前往採訪一宗組屋墜樓輕生案,翌日刊出新聞後,像是掀起一陣 “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般,接踵而來的,在雪隆地區頻頻傳出類似的慘案,試過一天內趕場採訪了3宗墜樓案,回到報社將3則新聞趕寫成連環篇,晚報一出,才赫然發現,在同一天的同一頁面,還有其他州屬的同類新聞。來到第4天,辦公室接獲來電,指前天同一地點又發生了,主任一聽,當機立斷:“別去了,接下來暫時不報道這類新聞。” 過了兩天,撥電查詢警方投報的數據,果真好幾日的連鎖效應,卻出奇地平息下來,當下才頓悟,少了一篇報道,就少了一宗仿效,畢竟那時候並沒有時下的網絡傳播那樣,隨時隨地傳播。
上個月28日,清晨一醒來,手機好幾個群組像是蝴蝶開翅效應一樣,散開一張在天橋底下自縊的清晰圖像,那一刻的甦醒絕對比噩夢還要驚悚、寫實,我毫不客氣地在群組勸阻怒吼:若稍存良知,請別再轉貼!翌日一則報道更無奈,衛生總監在冠病例常彙報會上指出,今年首3個月警方一共接獲336宗輕生案件,平均每日4宗!似乎接下來的日子,類似自尋短見個案真的接二連三地上演,更難過的是,任誰始終也阻止不了社媒轉貼傳播的現象。
如前所述,這一股 “維特效應” 已經在我國蔓延開來。猶記得2003年的沙斯風暴席捲全球之際,4月1日傳來香港巨星張國榮的墜樓案,香港各大媒體抓準時機,將他殞命的來龍去脈大篇幅報道,結果在一個月內,當地至少引發超過百宗的輕生案,當中不少是仿效在現場留下遺書,一時蔚成風氣。
然而,以現在疫情困頓氛圍下,我們每一天人手掌握著流通的第一線信息,一年多來的冠病全球大流行,看著疫情無止盡地在變異籠罩,促使宅家隔離的日子久了,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孤獨感,進一步加劇了焦慮和恐慌。再加上經濟失措下引發的失業海嘯,堪比病魔纏身可怕。
今時今日,任何事故所產生的 “維特效應”, 已不僅僅存在於主流媒體報道中的傳播責任,畢竟這個時代已阻止不了人人都是自成一家的自媒體,真假難辨的信息在社交媒體轉貼時,就像詛咒符一樣延燒開來。說實在,我們已經不缺那些分秒急轉的確診飆升數據、病歿家亡、防疫混亂等負面傷懷的信息,此刻,如果你收到一則有關輕生貼文、照片、視頻的時候,能否剋制轉發的衝動,止住下一宗悲劇的發生?
藉此文章,懇請停止渲染、轉貼、分享有關“輕生”的新聞、圖片和視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