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陈思寇老师从学校退休后,度过了将近40年的快乐晚年生涯,她掌握两项前提来照顾自己。一、活着的时候减少病痛,每活一天都是快乐享受。二、走的时候要痛快安心,不造成子女负担。
“生老病死”似乎是既定思维,总认为多活一天人生就少一天,而且是往“老去”迈进,更可以说“老”和“病”是孪生兄弟,渐渐老了,病痛一定跟着来。
一位学员家里开医院,她说:“一位90岁老妈妈固定来拿药,只要跟她打招呼,她就说——唉!就是吃不死呀!看她没人陪伴,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
老了,谁照顾?
老了,一定要让自己长期在病痛中吗?又,这是必然的过程?还是可以提早预防的呢?如果及早把“病”这个阶段做个规划,让它变成是“乐”的生活模式,然后到了尘归尘、土归土的末端时分,就“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ADVERTISEMENT
错过不再!解锁所有内容
VIP会员的专有特权
若您已是普通会员,现在就升级成为VIP。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在台湾卫福部的统计里,银发大大人平均卧床7.3年才过世,卧床代表了失能状态,不但生活起居需要人手照顾,花费的金钱也是一大负担(听说至少需准备台币300万),就算有长照2.0的辅助,家人仍要长期投入精神和体力。
为了减少政府在长照上的负担,也为了减轻家中子女的劳累,“健康老”的概念于焉产生,也就是“死亡”虽是不可逆,至少介于“老”和“死”之间,不必让“病”占去太长时段,这个观念和做法也不是等“老”了再说,而是20岁起即可灌输这样的观念,从年轻即懂得养生之道,一生减少病痛,到最终真能享受“寿终正寝”的福分。
“健康老”,其乐无穷!
北京陈思寇老师从学校退休后,度过了将近40年的快乐晚年生涯,她掌握两项前提来照顾自己。一、活着的时候减少病痛,每活一天都是快乐享受。二、走的时候要痛快安心,不造成子女负担。
陈老师认为身体要健康,除了和遗传有关,还要把握另外两个,一个是每天锻炼身体,勤快走动;一个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早注意变化,找对方法改进。有一回起床,闪到腰骨爬不起来,通常家人会往医院送,但独居的她把长年学来的穴位按摩轻揉重捏,躺了一会儿,逐渐恢复而爬起身,而后谨慎小心的她,不让腰痛再犯。
除了规律的日常生活,她注重提升精神境界,建立学习计划,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易经、阅读、剪报、看球赛转播,她建议电视整天开着,好像有人陪伴,也跟得上时代的资讯。陈老师每天既忙碌又充实,她说:“我没空寂寞”。
子女想请人照顾,她嫌碍手碍脚,一个人来去自如,其乐无穷;她规定子女不要常来探望,每两周来一次即可。她说:“儿女不来是常态,来了是惊喜。”
手边的钱财,陈老师也不苦守,儿女过生日她送上礼金,她说:“与其死后分产,大家闹得不愉快,倒不如现在就有福同享。”
实践“快乐走”
陈老师真的在“老”和“死”之间以“乐”来度过,网络“中老年讲堂”影片中,她分享人生真谛:“给周遭的人快乐就是快乐”,还说“分离是正常,不让悲伤来受累。”
94岁时,陈老师虽有肾脏病痛,但要求子女不要把她送到医院,更不可用开刀延续生命,她认为这一生赚到太多了,越不怕死,就死不了,直到2017年9月16日,年事已高的她身体不支,知道病情不可逆,10月17日开始断食,只喝水,不准家人灌食,到了10月21日滴水不沾,当天下午5点13分安详离去。
在划下人生休止符时,这位实践“健康老”的银发大大人,以最尊严的方式告别世界,也给她的儿孙,包括我们这些非亲非故的晚辈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