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朋友特意送來她母親煮的Asam Pedas,甜酸辣口味層次多元的Asam Pedas湯底,沒有“旺來”作配料,吃起來美味可口,但少了母親生前煮的酸辣之中帶有黃梨香的味道。
Asam Pedas多是嗜吃酸辣的人的心頭好,但各人煮法不一,有些用黃梨配料,有些沒有。母親煮Asam Pedas用的都是帶有酸甜俗稱本土品種黃梨,辣椒香料與酸甜交錯的黃梨預先過火攪均烹煮,加上羅望子(亞叄果)及甘望魚或黃尾魚,即成為一道酸辣香噴味道令人嗅之垂涎欲滴的娘惹菜餚。
ADVERTISEMENT
六七十年代,檳城一般老輩人接觸黃梨,一概只有果身瘦長、果眼狹小深密,價錢便宜的本土普通黃梨,以及果身肥圓粗大,果眼淺寬且大,價錢較高的“峇裡黃梨”兩種區分,不像現在還有Josapine、MD2等多樣品種在市場上銷售。
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稱之為“菠蘿”的黃梨,臺灣人稱“鳳梨”,閩南語“鳳梨”與“旺來”發音接近,本地粵籍人則稱黃梨為“Wong lai”,與閩語“旺來”相接近,故此坊間慣把“旺來”當作黃梨稱謂。
華人社會,重視新的一年開始,祈望好運旺勢連綿,寓意吉祥好運的“旺來”就此常被用在過年拜神祭祖,果身顆粒越見豐圓碩大、黃梨花越見大束盛開的越受多人垂青。
農曆新年期間, 市場上,家居擺設的黃梨吊飾及祭祀品琳琅滿目,一些家庭,以凝固成型在玻璃的“旺來”蠟燭及捏塑旺來形狀的香枝祭拜神明,另有一些用金紙“天金”或“刈金”折成大小不一的“旺來”供品敬奉神明,無不希望透過“旺來”的吉利隱喻,圖個家門興旺,年初一到十五元宵,民間祈望如願以償的“旺”亦成為與新年祝願最為密切的吉祥字之一。
七月十五中元節,街區設壇普度拜拜,祭品中一籮籮旺來頗為顯目,供拜過後參合其它祭品作“福分”派發給會員,每年亦復如是的向大仕爺求個吉利祝願,讓會員善信們把旺旺帶回家。
閩籍人在喪禮為逝者墳墓完工進行謝土儀式時,旺來被視為不可或缺的水果祭品。祭祀儀式禮成之後,家眷在墓前現場一起分享共吃旺來肉,削落的旺來皮零零碎碎撒在墳土上,切割下來的旺來頭及旺來尾,分別栽在墳頭與墳尾,冀望先人庇佑家眷子孫興旺,年頭旺到年尾。
清明上墳祭祖掃墓,不少閩籍人效仿墳墓完工進行謝土儀式般的形式,用黃梨祭祀先人,臨走前把黃梨頭與黃梨尾栽在墓頭墓尾,有者更把整個旺來並同古仔紙或五色紙壓放在先人墓碑上,藉此代表有子孫掃墓,同時亦附有旺運當頭的求好祈願。
年前,一位臺商朋友聽說本地閩籍人清明掃墓用旺來祭祀祖先,一臉疑惑,據他所說,臺灣人在清明節掃墓或過年祭祖,部分人把平時象徵旺旺來的鳳梨視為祭祖“禁品”,之所以有此忌諱,主要掛礙於鳳梨祭祖,家門就此招禍,喪事連續“旺旺來”的緣故。
坊間未曾聽聞祭祖把旺來視為禁品的說法,不過,為逝者治喪出殯前靈桌上供拜的水果,未曾見過以旺來當祭品,倒是本土民間相沿而成的一種喪禮習俗。
不同國度或不同的地方區域,流傳著不盡相同的習俗風貌,正如Asam Pedas的“旺來”,酸甜交錯的味覺特徵,隨著光陰歲月發展衍變而成“風味”各異的習俗一樣,時有時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