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10pm 24/07/2021

新村記事/吳詩玉(古晉)

作者: 吴诗玉(古晋)

東馬砂拉越也有華人新村,新村搖籃一年復一年地搖著,養大了一代代的小孩,其中包括我。

小村莊有個好聽又朝氣的名字——新生村。這個小村莊擁有最多的就是人情味,那是人心珍貴的特質。在利益金錢掛帥的社會,人情味彌足珍貴。

ADVERTISEMENT

小村莊早期人口不多,每家每戶幾乎都熟悉彼此。有時候是晨早晾衣服的陳媽巧遇買菜返家的林阿姨,有時候是買菜的李嬸途經張媽的家,返家的方向因為聊開的愜意轉而迎入屋內是常有的事。家常閒話聊著不覺就是幾個小時,臨別依依還會硬塞幾顆鮮果或幾條青蔥,以釋出友善的方式表達內心的熱情。

6歲那年,由於幼兒園和我家大約是間隔三四間房子的距離,雖然只是懵懂的小矮人,但也被賦予自己走路上學和放學的權利。排除馬路如虎口的擔憂,當時的母親絕對放心將她6歲的女兒交給村裡良好的治安。某天放學,走到家門外才發現籬笆上了鎖,怎麼叫也沒人應,那時也不懂得心慌,只是呆愣著不知道該往哪裡去。住在同一條路但距離其實很遠的李姓同學的外婆剛好牽著同學途經我家,我就這樣被熱情的大嗓門外婆的另一隻手牽回家裡去,還給我吃午飯配一杯熱美祿。

其實也不曉得已三十多年的往事為何深烙心裡,如今走回記憶通道並梳理文字才明瞭,那是因為心裡藏著感激。只是因為同村,陌生又熱情的老婆婆願意把我接回家照顧,所以牢記至今。那天媽媽幾時來接我已經忘了,但我記得媽媽找到同學的家時,我們正在玩捉迷藏。我躲入他家人房間,還鑽到床底下。灰塵沾滿我的頭髮,旁邊還擺著一個尿壺,但我都不在乎。當我竊喜同學一定找不到我時,那位大嗓門外婆就把我喊了出去。媽媽臉青唇白的樣子想必是問了鄰近的幾戶都找不到我而心慌,直到家用電話的牽引才尋來這裡。那天媽媽也沒責備我,只是叮嚀往後若遇上同樣的事只准到隔壁家,免得又被另一戶熱情友好的同村人接走而找不著我。

讀小學的90年代,家裡掛的還是硬紙皮手撕日曆。家中弟妹每天盯著一張張薄如蟬翼的日曆數算日子,更搶著在夕陽隱入山間後撕下逝去的光陰,好像不這樣做就不能給每日生活的結束賦予儀式感。待那胖嘟嘟的小張日曆紙越來越瘦,一年也快走到盡頭了。母親去小商店買菜時,無需限定消費多少,老闆就大方地用舊報紙把兩三個新的硬紙皮日曆包好遞給母親。那些繽紛五彩的硬紙皮都會印上當紅明星或歌手的俏臉,有時候不是我們喜歡的臉孔還能拿回小店要求換一個。小店的老闆和喜歡往店裡鑽的老顧客都以心相待,彼此之間建立起一種微妙的情感,再用濃濃的人情緊緊相系。

父親靠土地養家,蔬菜、瓜類和薯類除了批發出售就沒有可去的地方了,所以自家餐桌常年不缺纖維和維生素。它們通常是被猴子或野豬偷吃了幾口而殘缺的番薯,洞孔太多的蔬菜和長得不好看的瓜類。

這些出師未捷的一群也會隨著價格下降而堆積在母親緊皺的眉心上。母親會準備七八個袋子,再把各類蔬菜裝入以分送給鄰居。母親有農村婦女的簡樸大方,無論對象是誰,家庭成員有多少,她一律塞滿袋子。之後就是我的工作了。那時還是小學生,臉皮還沒成年人那麼薄,手提沉甸甸的袋子,人字拖套上就走出自家門口當送菜員去。每到一家,扯開喉嚨呼喚,不管走出來的是叔叔還是阿姨,看到我和手上的袋子,口裡準會說:“唔思奔按多,亞媽媽盡卡氣,感恰亞媽媽啊!”我把母親教會我的幾句客套話從緊記的腦海裡搬出來使用後,又往下一家前進。全部送完再往回走時,被袋子勒出了血紅印痕的掌心還是滿的,因為鄰里回贈的食物或不同的蔬果又塞入我的手裡了。如此熱情相送直到母親的5個孩子都長成臉皮薄的少年人後才不再繼續。

新生村的小商店很多,除了五臟俱全的小型雜貨店,其他還有五金店、咖啡店、中藥店、服裝店等等不下40家,但奇怪的是每家店主都和村民熟絡,只要遠遠看見就能直呼名字打招呼。所以這裡長大的小孩都不敢變壞,因為剛發生的事不到幾天就能傳遍整個村子,而送到父母耳裡可能只需幾個小時。曾經有個孩子逃學,在商店附近繞了幾圈就被聞訊而至的母親捉回學校去了。村裡的小孩就像村民的孩子,大家都很有默契地提供安全的監督,用不張揚的方式相互表達友愛與關心。

前幾年,65歲的父親盲腸發炎緊急動了手術,回家休養的兩個星期內,也沒告訴任何人,但村裡的人還是知道了父親入院及出院的事。除了親戚送來的關心,那些鄰近的安哥安娣或更遠的陳叔李伯都聞訊趕來,廚房的冰箱在那些日子被陸續送來的鮮果和雞蛋塞滿了,小抽屜拉開就是裝載祝福的紅包封,連母親和父親常光顧的數間小商店也給母親硬塞了補品水果和切切的叮嚀。隨著村裡接連不斷的溫情傳送,父親的疼痛早已不是一個人或一家人的事了。

升格為古晉副縣

新生村馬路邊有一所華文小學,三十幾年前是簡陋的木板校舍,在歲月和白蟻的催逼下,校舍疲態盡顯,搖搖欲墜的結構彷彿宣告一個時代即將終結。村裡各團體組織積極奔走相告,捐款建新校舍的呼籲響遍街頭巷尾。為了村裡的孩子和自身血脈相連的文化認同,村裡濃濃的人情和熱情化成一股凝聚力,建校呼聲一呼百應,捐款比雪花飄得更急,短短的兩年內,四層樓高的鋼骨水泥建築物就巍峨聳立,地圖上從此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四層樓的新校舍沿用至今,一年復一年地呵護及見證新村孩子的成長。

記得多年前,第一間超級市場落戶新生村這塊商機無限的淨地,超市裡完善的設備和齊全的貨物讓村民們多了購物的選擇和樂趣。母親一開始也跟其他人一樣每天往超市跑,但過了幾個星期又走回熟悉的小店了。上了年紀的母親喜歡小商店對她無條件的信任,喜歡小商店友善親切的氛圍,喜歡在晨早跟賣菜的老闆娘聊日常,喜歡跟每日碰頭的買菜路人微笑點頭。只有這裡,母親才能感受到小村莊熱情的脈搏。

隨著發展的腳步,新生村人口已累計超過一萬人,也升格為古晉市的一個副縣,雖然只是小小的“升級”,也已能讓茶餘飯後的咖啡店沸騰好久,村民臉上的光彩有一種媳婦熬成婆的滿足。近幾年的新生村被塗脂抹粉,不再是二三十年前那個單純樸素的大姑娘了。大型商場入駐,連鎖餐廳悄悄紮根,各類娛樂場所閃著晦暗不明的聚光燈,浮華景象吸引了小村莊裡一群群年輕又不甘寂寞的心。雖是循著時代的推移不斷變裝,為小地方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但也悄悄抹去了村莊曾經擁有的恬靜安寧。

得與失之間永遠尋不著平衡點,這興許是世間不變的定律。

不斷地前進是美事,只是夜深人靜的夢裡總會懷念那個曾經純樸的過往。或許已知回不去,所以只能放進夢裡懷念。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