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心中都有把尺,這把尺清楚的告訴我們,什麼是掩耳盜鈴,什麼是鴕鳥心態,什麼是自欺欺人。
全國總確診人數星期天破百萬大關,其實或許老早就已突破百萬,只是沒有記錄在案。封了16個月,迎來的是100萬人的確診。全面封鎖了近兩個月,迎來的是每日破萬的單日確診人數。我們對政府高官的藉口已瞭如指掌,“封鎖是有效的,當初若沒有封鎖,今天的單日確診人數會更高”、“我們沒有失敗,只是還沒成功”云云。
ADVERTISEMENT
中小型企業掀起倒閉潮,國內自殺案例激增,普羅大眾及弱勢群體舉步艱難,紛紛舉白旗向生活認輸。看著所謂的國家復甦計劃,想要達到真正的復甦門檻,根本就遙遙無期。不是我們不信任政府,而是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卻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政策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誤,疫情則一波比一波嚴峻。我們始終沒有從歷史的錯誤中學習並得到教訓。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循規蹈矩的小市民,一再的被犧牲;長期停課不停學的莘莘學子,在欠缺完善的替代方案下被犧牲;而長期奮戰的前線人員更不在話下,也被犧牲了。國與民都在疫情與權謀下,白白的犧牲了。
鄰國的三位部長早前也發表聯合文告,新加坡在未來將不再著重監測每日新增病例,而是聚焦於重症者、加護病房留醫者,以及需要插管治療者的數據,與目前監測流感的方式一樣。同時也將鼓勵人們定期自行檢測,確診後自我隔離,以取代目前的大規模追蹤和隔離程序。
而我國財政部長近日也建議更改全國復甦計劃的指標,將新增病例的指標更改為重症病例或死亡率,以區別病例嚴重程度。衛生部也發表文告,當局將不會為雪隆一帶的無症狀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及佩戴隔離手環,而是建議他們使用自行檢測的方式,並自發性的自我隔離。
兩國所提出的策略如出一轍看似相同,但其出發點卻迥然不同。新加坡採取如此措施的前提是確保國內超過一半的人民完整接種疫苗後才逐步邁向與冠病共處的新常態。而且他們仍有足夠的量能去進行嚴格篩檢與追蹤。無論是針對疫苗、篩檢、重症及死亡率等課題,都以科學數據作為支撐基礎,是真正的走在全國復甦的軌道上,正是星洲日報主筆張立德在7月26日其專欄文章〈放寬限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中所說的“底氣”。
反觀馬來西亞,財長之所以建議不將新增病例作為國家復甦計劃指標,最主要原因是所謂的新增病例已無法如實突顯國內疫情當前局勢,已失去其代表性。我一直都強調,每日確診人數,在受到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可高可低。而單日死亡人數以及加護病房病床使用率,則較能反映目前國內疫情的嚴重性。新增病例達到1萬的時候,以及新增病例只有5000的時候,若死亡病例同為100人,那我們也就知道所謂的5000新增病例,也只不過是有被記錄在案的病例而已。
或許在修改了復甦計劃的指標之後,很快的我們便能步入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甚至是第四階段的國家復甦計劃。但我們心中都有把尺,這把尺清楚的告訴我們,什麼是掩耳盜鈴,什麼是鴕鳥心態,什麼是自欺欺人。
在我們“歡慶百萬疫績”的當兒,但願官老爺們能檢視自己的良知,真正去感受這一個個數字背後這群人所經歷的痛苦,去正視這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每一個悲劇。死亡永遠不應該只是一個數字,這“100萬”或許就是你我他正在與病魔戰鬥的親人,抑或是我們已逝去的摯愛。
我們今天抵達了第一個100萬的“里程悲”,就絕對有可能會有第二個100萬。而如何預防第二個100萬的到來,才是重點。而官老爺們是否具備前瞻性,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所謂的復甦計劃和退場機制,包括了讓大多數的國人都接種疫苗。那達到目標之後呢?群體免疫後疫情的反撲並非不可能,倘若真的有疫情反撲的一天,又該如何應對?能提前預見問題,並提早擬定策略與方針,永遠都不嫌太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