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都有把尺,这把尺清楚的告诉我们,什么是掩耳盗铃,什么是鸵鸟心态,什么是自欺欺人。
全国总确诊人数星期天破百万大关,其实或许老早就已突破百万,只是没有记录在案。封了16个月,迎来的是100万人的确诊。全面封锁了近两个月,迎来的是每日破万的单日确诊人数。我们对政府高官的借口已了如指掌,“封锁是有效的,当初若没有封锁,今天的单日确诊人数会更高”、“我们没有失败,只是还没成功”云云。
ADVERTISEMENT
中小型企业掀起倒闭潮,国内自杀案例激增,普罗大众及弱势群体举步艰难,纷纷举白旗向生活认输。看着所谓的国家复苏计划,想要达到真正的复苏门槛,根本就遥遥无期。不是我们不信任政府,而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却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政策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疫情则一波比一波严峻。我们始终没有从历史的错误中学习并得到教训。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循规蹈矩的小市民,一再的被牺牲;长期停课不停学的莘莘学子,在欠缺完善的替代方案下被牺牲;而长期奋战的前线人员更不在话下,也被牺牲了。国与民都在疫情与权谋下,白白的牺牲了。
邻国的三位部长早前也发表联合文告,新加坡在未来将不再着重监测每日新增病例,而是聚焦于重症者、加护病房留医者,以及需要插管治疗者的数据,与目前监测流感的方式一样。同时也将鼓励人们定期自行检测,确诊后自我隔离,以取代目前的大规模追踪和隔离程序。
而我国财政部长近日也建议更改全国复苏计划的指标,将新增病例的指标更改为重症病例或死亡率,以区别病例严重程度。卫生部也发表文告,当局将不会为雪隆一带的无症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及佩戴隔离手环,而是建议他们使用自行检测的方式,并自发性的自我隔离。
两国所提出的策略如出一辙看似相同,但其出发点却迥然不同。新加坡采取如此措施的前提是确保国内超过一半的人民完整接种疫苗后才逐步迈向与冠病共处的新常态。而且他们仍有足够的量能去进行严格筛检与追踪。无论是针对疫苗、筛检、重症及死亡率等课题,都以科学数据作为支撑基础,是真正的走在全国复苏的轨道上,正是星洲日报主笔张立德在7月26日其专栏文章〈放宽限制?既期待又怕受伤害〉中所说的“底气”。
反观马来西亚,财长之所以建议不将新增病例作为国家复苏计划指标,最主要原因是所谓的新增病例已无法如实突显国内疫情当前局势,已失去其代表性。我一直都强调,每日确诊人数,在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可高可低。而单日死亡人数以及加护病房病床使用率,则较能反映目前国内疫情的严重性。新增病例达到1万的时候,以及新增病例只有5000的时候,若死亡病例同为100人,那我们也就知道所谓的5000新增病例,也只不过是有被记录在案的病例而已。
或许在修改了复苏计划的指标之后,很快的我们便能步入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甚至是第四阶段的国家复苏计划。但我们心中都有把尺,这把尺清楚的告诉我们,什么是掩耳盗铃,什么是鸵鸟心态,什么是自欺欺人。
在我们“欢庆百万疫绩”的当儿,但愿官老爷们能检视自己的良知,真正去感受这一个个数字背后这群人所经历的痛苦,去正视这数字背后所代表的每一个悲剧。死亡永远不应该只是一个数字,这“100万”或许就是你我他正在与病魔战斗的亲人,抑或是我们已逝去的挚爱。
我们今天抵达了第一个100万的“里程悲”,就绝对有可能会有第二个100万。而如何预防第二个100万的到来,才是重点。而官老爷们是否具备前瞻性,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所谓的复苏计划和退场机制,包括了让大多数的国人都接种疫苗。那达到目标之后呢?群体免疫后疫情的反扑并非不可能,倘若真的有疫情反扑的一天,又该如何应对?能提前预见问题,并提早拟定策略与方针,永远都不嫌太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