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发布: 7:00am 02/08/2021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3】後奧運時代,場館之命運

作者: 白慧琪本报资料中心、受访者提供
继2008年夏季奥运后,鸟巢将于2022年冬季奥运续用为主场馆。(摄影:本刊 关丽玲)
繼2008年夏季奧運後,鳥巢將於2022年冬季奧運續用為主場館。(攝影:本刊 關麗玲)

運動經濟學者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在著作《奧運的詛咒》寫道,當商業凌駕體育,奧運已經淪為一場金錢豪賭;國際奧委會與各國政客所承諾的效益更從未實現,徒留龐大債務與各式蚊子館。

ADVERTISEMENT

就在2020東京奧運開幕前兩天,希臘總理米佐塔斯基宣佈,雅典奧林匹克中心將改造成都會公園。據《Greek Travel Pages》報道,改造計劃混雜自豪與失望,因為那曾是2004年雅典奧運的場館,過後卻沒能善加利用。

為奧運興建的場館後來怎樣了?從建築角度來看,奧運場館有什麼精神意義?迴歸本質,運動場館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回收胎死腹中,淪為廢墟

2020年1月,里約奧運公園遭當地法官下令關閉。根據BBC報道,判決理由是場館設施荒廢,且缺乏安全保障。

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曾於2013年報道,里約奧運計劃興建7座新場館,其中4座為臨時場館,賽會結束後將“回收”,改建成更小規模的運動場地或學校。

然而,波蘭建築學者Bartosz Dendura在2019年發表的學術期刊指出,礙於改造成本高企,那些場館仍佇立當地。其中,用預製材料建成的未來體育館(Future Arena)並沒有按原計劃改建成學校。

“其實原本的構想是好事,就好像設計樂高那樣,有很多模組塊可以重新拆組。”UCSI大學建築系主任張集強說,計劃是可行的,變數是如何執行。

他提起2016年普立茲克獎(Pritzker Prize)得主,智利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在當年建築雙年展的作品。他用了90噸的建築回收材料搭建雙年展入口處。“雙年展和里約奧運是同一年,當時建築界的氣氛是在反省建築對環境的破壞,包括建造過程,或更早從生產材料開始。”

2016年里约奥运盛大举行,但许多场馆在赛后荒废。
2016年裡約奧運盛大舉行,但許多場館在賽後荒廢。

2020年1月,巴西法官以场馆设施荒废,缺乏安全保障为由,下令关闭里约奥运公园。(取自BBC)
2020年1月,巴西法官以場館設施荒廢,缺乏安全保障為由,下令關閉里約奧運公園。(取自BBC)

|2008年北京奧運|承載夢想、實力、形象

中國《財新》於2018年製作的北京奧運10年特別報道〈場館們的後奧運時代 〉,盤點了當時場館的賽後用途,以文化和體育活動為主。其中,工人體育館以演唱會居多,五棵松體育館則是運動賽事的首選。

反觀主場館鳥巢,因場地太大,成本回收不易,少有藝人敢在那兒開唱。不過,鳥巢和水立方採收費參觀,成為場館其一收入。唯,後來的參觀人數肯定不比10年前踴躍。

多年來,鳥巢仍然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奧運場館。從建築學角度來看,張集強點出奧運場館有幾個重要設計考量——必須突破傳統體育館的設計和使用手法;結構上也傾向找新的方式來凸顯造型。

張集強解釋,舉辦奧運是在彰顯國力,因此場館設計也在展現國家的建築實力。否則,單從建築基礎來看,把觀眾席、大屋頂等等該做的做好就行了。“奧運場館總會有一些設計動機是超越現實需求,可以說是精神層次了。”

就像超高層建築,讓人有這個國家或城市已擠入先進國行列的印象,儘管未必有使用需求。這些建築物的目的是為了創建形象,帶給國家更強大的觀感。

2014年,亚太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时,水立方和鸟巢的夜景。(新华社)
2014年,亞太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行時,水立方和鳥巢的夜景。(新華社)

张集强:奥运场馆总会有一些设计动机是超越现实需求,可以说是精神层次了。
張集強:奧運場館總會有一些設計動機是超越現實需求,可以說是精神層次了。

|馬來亞獨立時代的“運動遺產”|場館仍在,國家精神卻消失

回到馬來西亞,雖沒承辦過奧運,但我國也有極富精神意義和價值的運動場館。這裡說的不是為98共運興建的武吉加里爾體育館,而是1957年馬來亞宣誓獨立的“默迪卡體育場”(Stadium Merdeka)。

鑽研馬來亞獨立時期建築的新加坡建築學者賴啟健說起這段歷史。殖民時期,大多數大型儀式都在獨立廣場(Dataran Merdeka)舉辦。然而,國父東姑阿都拉曼並不想在那宣誓馬來亞獨立,且場地有限,參與人數不能太多。

於是,東姑阿都拉曼找來當時公共事務局局長史丹利(Stanley Jewkes)設計一座2萬人露天體育場,取代獨立廣場。“當時能建造體育場的發展中國家不多,所以這也有現代化和發展能力的象徵。”

據賴啟健考察資料,馬來亞可說是發展中國家裡第一個用體育館宣誓獨立的國家。後來同樣在體育場館宣誓獨立的有牙買加(1962年)、贊比亞(1964年)和南非(1994年)。

赖启健:马来亚可说是发展中国家里第一个用体育馆宣誓独立的国家。
賴啟健:馬來亞可說是發展中國家裡第一個用體育館宣誓獨立的國家。

運動本來就是能跨域種族的休閒項目,而各族人民一起在體育館見證國家獨立,更是別具意義。賴啟健提到,東姑也希望通過體育來灌輸“健康國民”的概念。1957年8月25日至9月8日,馬來亞舉辦了獨立運動會(Merdeka Games),一共有11個項目。當中包括:田徑、羽球、籃球、板球、腳車、足球、曲棍球、射擊、游泳、網球和舉重。

後來,吉隆坡也建設一系列體育場館,包括國家體育館(Stadium Negara)和獨立公園。不僅如此,除了吉隆坡,各州也陸續興建了體育場館。“這樣就能通過體育項目連貫各州人民,例如舉辦大馬金盃足球賽,而且也可以代表國家出席國際競賽。”

只是,隨著人口增長,默迪卡體育場雖然增加座席,但還是容納不了進場的觀眾,不能舉辦國際賽會,所以後來還是得建新場地。

直到1998年馬來西亞舉辦共運會,國家體育中心也從默迪卡體育場轉移到武吉加里爾。城市土地運用及交通規劃專家解釋,在當時私營化政策下,馬資源(MRCB)負責建設武吉加里爾體育館,以換取市中心獨立公園地段。因經濟不景,這片土地後由國家資產管理公司(Danaharta)接管,後由國民投資有限公司(PNB)買下,興建118層樓高的默迪卡PNB 118超高層摩天大樓。

話說回來,賴啟健認為,獨立時期興建的體育場館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不同種族、社會、階層的人民都能共存在同一空間。那麼,透過體育場館展現的國家精神後來為何沒法傳承?在他看來,這份精神在1969年513事件和新經濟政策之後,就難以維護傳承了……

独立时期,东姑阿都拉曼建设了默迪卡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和独立公园。
獨立時期,東姑阿都拉曼建設了默迪卡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和獨立公園。

Stanley Jewkes当年的默迪卡体育场设计绘图。(赖启健提供)
Stanley Jewkes當年的默迪卡體育場設計繪圖。(賴啟健提供)

【預告:“奧運特備──跟運動有關的科系”將於2021年8月3日刊出,敬祈垂注。】

相關報道: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1】奧運遺產,如何形塑一座城市?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2】共運會,給吉隆坡留下什麼運動遺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14/04/2025
【神话传说/01】中国《山海经》/从神话传说看古人的生存哲学

生命浮沉有时,天地变幻难测,人心如何安放其中?锺福强说“上古人们以超自然力量解释世界,进入诸子时代,他们则开始用更理性的方式解释世界,其实都是为了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寻求某种确定性。”

【神话传说/01】中国《山海经》/从神话传说看古人的生存哲学<br />

神话古老又新奇,是零碎的呓语,是远古隐秘的诗,也是轻柔的提醒。

为一个词汇锚准定义的工作,往往必要而麻烦,那么不妨随波逐流。就像“神话”两个字应该如何定义?是否需要在神话与历史、传说、故事、小说、迷思之间,划出一道道鲜明的区隔线?抑或默许它们在有些语境里本就指涉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抱有不同观点。

以“神话”为引,找来学者、艺术家、传统文化守护者——都是采取不同姿态拥抱神话的人——谈论神话与我们的关系。神话可以是历史的、政治的,也可以是美学的、哲学的。他们分别说神话是什么,就让神话可以是什么。

另一个不那么必要的麻烦,是追究神话确有其事或无稽之谈,这不会是拥抱神话最好的姿态,偏偏他们又都给出不同回答,假作真时真亦假。

圈占了定义,追究过真假,便可大致捉摸,我们习惯把什么摆在神话对面,我们又习惯推崇哪一边的信仰,而我们因此轻视了重要的什么?

X     X     X     X     X     X     X     X     X

神话是零碎的呓语,看似缺乏逻辑,但真是这样吗?

“也许那就是当时的逻辑,是原初人民对白天黑夜等自然现象的解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秦美珊博士说,窥探原初人民的思维模式,正是神话研究吸引她的原因。“我在神话里看到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整个宇宙的不解,”天地苍茫,洪水地震不知何时袭来,“他们想要找答案。”

于是有了神鬼妖兽,指代那些人类无法抗衡和驾驭的自然力量。

从文学发展史的脉络来看,秦美珊解释,神话难有明确定义,最初以口头流传,普遍带有零散性质,缺乏当今所定义的理性思维。“譬如我们看《山海经》,里头记录的片段,不会有完整故事,不像小说有前因后果,也没有历史时间观,更多表达神话人物专注完成一件事的强大意志。”

《山海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上古神话学文献,我们熟悉的众多神祇如女娲、嫦娥、夸父、西王母,通通能在这本古籍里找到原型。成书于先秦时代,《山海经》由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累积而成,是一本记录山川生灵的地理志,也夹杂着诡谲奇幻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如何折射上古时期原初人民的宇宙观?

"【神话传说/01】中国《山海经》/从神话传说看古人的生存哲学<br

从西王母看万物有灵论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祇之一。今日我们熟悉的西王母,多是捧着仙桃的慈祥模样,而最初出现在《山海经》里的记载,却大相径庭:长有豹的尾巴、老虎的牙齿,还有一头乱发。

秦美珊认为,如此人兽混合的形象描述,反映原初人民的观念:人类与动物并无高低之别。整部《山海经》里,相关例子不在少数,众神一字排开,有者人面蛇身,有者羊身人面,千奇百怪。

“这是一种原始思维,人类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万物之灵,而是跟周边所有有灵之物一样,”远古人类信仰万物有灵,“半人半兽的形象对他们而言不是不可接受的事。”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锺福强博士指出,人类学学者曾提出另一种假说——上古人类聚成部落,会以一只动物作为部落图腾和精神象征,“这些动物可能是他们的守护神,也能起到威吓作用。”譬如古书记载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开战,熊狼虎豹都来参战,“这些动物可能是指以它们作为图腾的部落氏族。”

锺福强强调,图腾说只是其中一种假说,不必然接近真实。

可以确定的是,后来世人描述西王母时,野兽特征都消失了,进而蜕变成受人敬仰的女神。

"【神话传说/01】中国《山海经》/从神话传说看古人的生存哲学<br

从嫦娥看天人关系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

嫦娥最初不叫嫦娥。在《山海经》里,她叫常羲。作为帝俊妻子的常羲没有奔月,而是生育12个月亮,再一一给它们洗澡。

12个月亮,对应后来历法中的12月份。与现实的不谋而合,是秦美珊觉得神话有趣的地方。“我们觉得神话没有逻辑,但它似乎又有自己的逻辑。”在《山海经》中,帝俊另有一个妻子叫羲和,生了10个太阳,对应十天一旬的传统时间单位。后来在史书记载中,羲和成了制定历法的官员,“可见神话被合理化了,羲和不再是神话人物,神话思维慢慢被剔除。”

在历史观与理性思维凌驾神话思维之前,我们也可以从神话中理解到,原初人民如何看待自己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当时人类和宇宙是和谐的存在,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人类可以生日生月,“太阳月亮不是有别于人类的另一回事。”

时间观有别,秦美珊说,也是神话与历史的不同之处。“对原初人民来说,时间是循环的,如同太阳升起落下再升起,所以神话没有明确时间点,不像历史时间观是线性往前、不断进步。”

话虽如此,《山海经》这部集中国上古神话大成的奇书,自然也已流淌出属于它自己的历史长河,影响深远。

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神话?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锺福强博士说,在思考接受与否之前,先去理解最重要。
天狗与帝江:影视作品再创作

翻阅《山海经》,锺福强第一个浮现的疑问是,书中穿插的图画由谁所绘?

如今学者普遍相信,《山海经》本是图文糅杂的记录,古图后来随时间散佚。东晋诗人陶渊明著有〈读山海经〉组诗13首,其中有句写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可见《山海经》确实图文并行。然而,不同朝代的重绘版本,后来也逐一失传。“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版本,主要来自16世纪末明代画家胡文焕与蒋应镐所绘的两种《山海经》图本。”锺福强说。

神祇以外,《山海经》也记录着生长在不同山川河流的虫鱼鸟兽,今日读来仿如光怪陆离的妖怪,勾引后人的好奇心与想像力。

锺福强也是动漫迷。对他而言有趣的是,日本的妖怪文化与动漫作品,实际上深受《山海经》的图文影响。比如18世纪盛行的妖怪画卷《画图百鬼夜行》,作者是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鸟山石燕,他曾透露自己对《山海经》的喜爱和推崇。另外,不少记载在《山海经》的妖怪,都成了日本动漫作品常见的角色形象,比如九尾狐、河伯、天狗等。

"【神话传说/01】中国《山海经》/从神话传说看古人的生存哲学<br

"【神话传说/01】中国《山海经》/从神话传说看古人的生存哲学<br

“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山海经·西山经》

《山海经》最早描绘的天狗,是一种白头野猫,也是可以抵挡凶邪之气的吉兽,流传至后世衍生出“天狗食日”的说法,成了古人用来解释日食现象的传说。东渡到日本,这个文化符码再次幻化成红脸长鼻的妖怪,亦正亦邪地游移在动漫世界。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西山经》

妖兽可以飞天遁地,也会奔蹿到西方世界去。2021年上映的漫威电影《尚气与十环传奇》里有一只奇珍异兽Morris,形象原型实则出自《山海经》里的“帝江”——形状如黄色口袋,没有眼睛,却有三双脚两对翅膀。

“这是当代流行文化对于传统资源的借鉴,也是《山海经》仍受当代人欢迎的一大原因。”锺福强说。

"【神话传说/01】中国《山海经》/从神话传说看古人的生存哲学<br

用最简单的思维理解神话

娱乐消遣以外,许多我们贯彻至今的习俗仪式,或许都可在神话里寻着缘由。

“比如客家人在正月二十的‘天穿日’,将糯糯的年糕向上抛,象征把穿洞的天补好,纪念女娲。”秦美珊说,“神话可以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锺福强也认同,“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待人处事、言行举止,其实可能都受到传统价值的影响而不自知,”钻进古人的世界,重返当时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理解这些价值是如何被形塑出来的。”

生命浮沉有时,天地变幻难测,人心如何安放其中?“上古人们以超自然力量解释世界,进入诸子时代,他们则开始用更理性的方式解释世界,其实都是为了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寻求某种确定性。”锺福强说,“事实上的正确与否,不是最重要的。对他们而言,只要对世界的现象提供某种理由,并且相信这个理由,那就可以了。我们要问的是,当时他们为何如此看待世界,透露了怎样的人文动机。”

对秦美珊而言,神话描绘的是原初人民看到的宇宙,以及存在于宇宙之间的各种物事。

“我们今天读来像是精彩的故事,但在古代人们是信以为真的,而我们只需要去理解。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思维去理解。我们的思维太复杂了,所以可能我喜欢的就是神话的这种简单。”

相关报道:
【神话传说/02】走遍山海,编织专属马来西亚的神话故事
【神话传说/03】“神话可以很美丽,也可以很危险。”马来神话的真实与复杂 

延伸阅读:
【人鱼外传/01】走出神话故事,职业美人鱼梦幻背后的现实
【人鱼外传/02】美男鱼勇敢追梦,化身金孔雀,在水中翩翩起舞
【人鱼外传/03】水手眼里的“美人鱼”,儒艮正在消亡……
【视频】职业美人鱼看不见听不见的海底世界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