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02/08/2021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3】後奧運時代,場館之命運

作者: 白慧琪本报资料中心、受访者提供
继2008年夏季奥运后,鸟巢将于2022年冬季奥运续用为主场馆。(摄影:本刊 关丽玲)
繼2008年夏季奧運後,鳥巢將於2022年冬季奧運續用為主場館。(攝影:本刊 關麗玲)

運動經濟學者安德魯·辛巴里斯(Andrew Zimbalist)在著作《奧運的詛咒》寫道,當商業凌駕體育,奧運已經淪為一場金錢豪賭;國際奧委會與各國政客所承諾的效益更從未實現,徒留龐大債務與各式蚊子館。

ADVERTISEMENT

就在2020東京奧運開幕前兩天,希臘總理米佐塔斯基宣佈,雅典奧林匹克中心將改造成都會公園。據《Greek Travel Pages》報道,改造計劃混雜自豪與失望,因為那曾是2004年雅典奧運的場館,過後卻沒能善加利用。

為奧運興建的場館後來怎樣了?從建築角度來看,奧運場館有什麼精神意義?迴歸本質,運動場館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回收胎死腹中,淪為廢墟

2020年1月,里約奧運公園遭當地法官下令關閉。根據BBC報道,判決理由是場館設施荒廢,且缺乏安全保障。

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曾於2013年報道,里約奧運計劃興建7座新場館,其中4座為臨時場館,賽會結束後將“回收”,改建成更小規模的運動場地或學校。

然而,波蘭建築學者Bartosz Dendura在2019年發表的學術期刊指出,礙於改造成本高企,那些場館仍佇立當地。其中,用預製材料建成的未來體育館(Future Arena)並沒有按原計劃改建成學校。

“其實原本的構想是好事,就好像設計樂高那樣,有很多模組塊可以重新拆組。”UCSI大學建築系主任張集強說,計劃是可行的,變數是如何執行。

他提起2016年普立茲克獎(Pritzker Prize)得主,智利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在當年建築雙年展的作品。他用了90噸的建築回收材料搭建雙年展入口處。“雙年展和里約奧運是同一年,當時建築界的氣氛是在反省建築對環境的破壞,包括建造過程,或更早從生產材料開始。”

2016年里约奥运盛大举行,但许多场馆在赛后荒废。
2016年裡約奧運盛大舉行,但許多場館在賽後荒廢。

2020年1月,巴西法官以场馆设施荒废,缺乏安全保障为由,下令关闭里约奥运公园。(取自BBC)
2020年1月,巴西法官以場館設施荒廢,缺乏安全保障為由,下令關閉里約奧運公園。(取自BBC)

|2008年北京奧運|承載夢想、實力、形象

中國《財新》於2018年製作的北京奧運10年特別報道〈場館們的後奧運時代 〉,盤點了當時場館的賽後用途,以文化和體育活動為主。其中,工人體育館以演唱會居多,五棵松體育館則是運動賽事的首選。

反觀主場館鳥巢,因場地太大,成本回收不易,少有藝人敢在那兒開唱。不過,鳥巢和水立方採收費參觀,成為場館其一收入。唯,後來的參觀人數肯定不比10年前踴躍。

多年來,鳥巢仍然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奧運場館。從建築學角度來看,張集強點出奧運場館有幾個重要設計考量——必須突破傳統體育館的設計和使用手法;結構上也傾向找新的方式來凸顯造型。

張集強解釋,舉辦奧運是在彰顯國力,因此場館設計也在展現國家的建築實力。否則,單從建築基礎來看,把觀眾席、大屋頂等等該做的做好就行了。“奧運場館總會有一些設計動機是超越現實需求,可以說是精神層次了。”

就像超高層建築,讓人有這個國家或城市已擠入先進國行列的印象,儘管未必有使用需求。這些建築物的目的是為了創建形象,帶給國家更強大的觀感。

2014年,亚太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时,水立方和鸟巢的夜景。(新华社)
2014年,亞太經濟論壇在北京舉行時,水立方和鳥巢的夜景。(新華社)

张集强:奥运场馆总会有一些设计动机是超越现实需求,可以说是精神层次了。
張集強:奧運場館總會有一些設計動機是超越現實需求,可以說是精神層次了。

|馬來亞獨立時代的“運動遺產”|場館仍在,國家精神卻消失

回到馬來西亞,雖沒承辦過奧運,但我國也有極富精神意義和價值的運動場館。這裡說的不是為98共運興建的武吉加里爾體育館,而是1957年馬來亞宣誓獨立的“默迪卡體育場”(Stadium Merdeka)。

鑽研馬來亞獨立時期建築的新加坡建築學者賴啟健說起這段歷史。殖民時期,大多數大型儀式都在獨立廣場(Dataran Merdeka)舉辦。然而,國父東姑阿都拉曼並不想在那宣誓馬來亞獨立,且場地有限,參與人數不能太多。

於是,東姑阿都拉曼找來當時公共事務局局長史丹利(Stanley Jewkes)設計一座2萬人露天體育場,取代獨立廣場。“當時能建造體育場的發展中國家不多,所以這也有現代化和發展能力的象徵。”

據賴啟健考察資料,馬來亞可說是發展中國家裡第一個用體育館宣誓獨立的國家。後來同樣在體育場館宣誓獨立的有牙買加(1962年)、贊比亞(1964年)和南非(1994年)。

赖启健:马来亚可说是发展中国家里第一个用体育馆宣誓独立的国家。
賴啟健:馬來亞可說是發展中國家裡第一個用體育館宣誓獨立的國家。

運動本來就是能跨域種族的休閒項目,而各族人民一起在體育館見證國家獨立,更是別具意義。賴啟健提到,東姑也希望通過體育來灌輸“健康國民”的概念。1957年8月25日至9月8日,馬來亞舉辦了獨立運動會(Merdeka Games),一共有11個項目。當中包括:田徑、羽球、籃球、板球、腳車、足球、曲棍球、射擊、游泳、網球和舉重。

後來,吉隆坡也建設一系列體育場館,包括國家體育館(Stadium Negara)和獨立公園。不僅如此,除了吉隆坡,各州也陸續興建了體育場館。“這樣就能通過體育項目連貫各州人民,例如舉辦大馬金盃足球賽,而且也可以代表國家出席國際競賽。”

只是,隨著人口增長,默迪卡體育場雖然增加座席,但還是容納不了進場的觀眾,不能舉辦國際賽會,所以後來還是得建新場地。

直到1998年馬來西亞舉辦共運會,國家體育中心也從默迪卡體育場轉移到武吉加里爾。城市土地運用及交通規劃專家解釋,在當時私營化政策下,馬資源(MRCB)負責建設武吉加里爾體育館,以換取市中心獨立公園地段。因經濟不景,這片土地後由國家資產管理公司(Danaharta)接管,後由國民投資有限公司(PNB)買下,興建118層樓高的默迪卡PNB 118超高層摩天大樓。

話說回來,賴啟健認為,獨立時期興建的體育場館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不同種族、社會、階層的人民都能共存在同一空間。那麼,透過體育場館展現的國家精神後來為何沒法傳承?在他看來,這份精神在1969年513事件和新經濟政策之後,就難以維護傳承了……

独立时期,东姑阿都拉曼建设了默迪卡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和独立公园。
獨立時期,東姑阿都拉曼建設了默迪卡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和獨立公園。

Stanley Jewkes当年的默迪卡体育场设计绘图。(赖启健提供)
Stanley Jewkes當年的默迪卡體育場設計繪圖。(賴啟健提供)

【預告:“奧運特備──跟運動有關的科系”將於2021年8月3日刊出,敬祈垂注。】

相關報道: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1】奧運遺產,如何形塑一座城市?

【奧運特輯:運動盛會的遺產/02】共運會,給吉隆坡留下什麼運動遺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