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那一年,小學畢業驪歌過後等待上中學的長假,11月的最後一天,28歲的大哥新婚之日。
大哥應摯友即雲頂高原總經理的邀請,由一位好友駕車載送,從檳城驅車前往雲頂小度蜜月幾天。萬想不到,行駛到靠近峇當加里的死亡彎時發生意外,被迎面而來的拖格羅裡嚴重碰撞。
大哥遺體於隔天晚上十一點多運抵夜蘭亞珍的台山衛生所,也是上世紀1935年,由庇能台山寧陽會館先賢設立,為離鄉背井的鄉親提供養病的地方,遇上孤身一人的鄉親病歿,該館理事伸出援手為逝者收殮,在衛生所底樓處理身後事。後期,逐漸開放給外人辦喪事,台山衛生所即成為舊年代老輩人慣稱的夜蘭亞珍“死人間”(殯儀館)。
傳統習俗,老輩人忌諱年輕逝者在家辦喪事,給家裡尤其老輩人帶來厄運。然而,從人文關懷角度,是不希望父母或長輩眼看自己子女或後輩先行離開,於治喪期間,每天看著逝者棺木,添增痛失親人的悲哀傷痛。
一些醫生,知道華人民間習俗存有病者逝世在外,不能回家大廳設靈堂治喪的觀念,因此會建議家眷將時日無多的年長病者帶回家終老,有者甚至依靠氧氣管延長生命時間,回到家中,才拔管讓病者在家安然離世。
老輩人重視“壽終正寢”,老死在家,在自個家正廳入殮設靈堂治喪。《朱子家禮》:“正寢即今人所居正廳”,寢就是大廳,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家中正廳。視正廳為家中最莊嚴神聖的地方也是老輩人的一種相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甘榜還可以看到一些病重的老人,臨終前被家人從臥室移到大廳,稱搬鋪或“徙鋪”,讓病者在大廳嚥下最後一口氣,完成“壽終正寢”意願。
一些有意讓在外逝世的長輩回到家正廳進行喪禮的家屬,都會依照殯葬業專人教導和指示,在遺體還沒運回到家之前,於大門處掛上紅彩當喜事辦,將逝者視為“生人”迎接回家。
回到家門前的遺體,腳先進入大廳,家人燃燭燒香以湯圓祭祀家中神明,有者給逝者“餵食”湯圓或紅棗象徵吃甜及焚化金銀紙之後,取下門彩,用紅紙貼封遮蓋神龕,即移動遺體把腳往外朝向,移鋪入殮,開始進行三天或五天的喪禮儀式,方便喪府發喪通知親友弔喪、進行宗教喪禮儀式等。
根據華人喪禮習俗,年輕人去世,一般至多三天治喪期。大哥回到檳城只“逗留”至隔天中午,即逝世後第三天發引出殯,父親和母親遵循白頭人不送黑頭人的禮俗,沒跟隨出殯隊伍給大哥送殯,但還是阻止不了兩老在出殯當天到殯儀館“看”大哥最後一面。
生命有生有死,有聚有散,眼下多少感染疫情病歿的不幸者,無法在親人陪同下度過三天或五天治喪的最後“相聚”時刻,遙望至親孤單上路,教家屬們情何以堪?
上個月,一位朋友七十多歲的親戚不幸確診冠病疫歿,家裡人除了悲痛,同時遺憾無法實現多年前允諾過逝者生前多次樂觀說過的意願,“有一天走的時候,一定要在家裡多留5天,聽一聽道士做功德唱的潮州曲調,讓久未見面的親友碰面相聚,出發前,幾首上海老歌金曲,才開始動身前往另一個生命旅程。”
華人傳統對生死持有轉化的看法,相信有來世,冀望生者可以調適,感悟生命的存在價值,追念逝者永在的精神,在宇宙間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