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使用的磁条技术简单且成本低,但全球冠病疫情促使零接触支付兴起,加快了磁条的淘汰步伐,美国支付巨擘万事达卡公司日前便宣布从2024年开始不再发行磁条卡,以安全性更高的晶片密码及使用指纹的生物识别卡取代。
冠病自去年肆虐并成为大流行,防疫措施下要求的身距促使零接触支付在疫情期间兴起,但却也导致一些老技术的步向死亡,如上世纪60年代研发,并广泛应用在信用卡、借记卡、银行提款卡的磁条──一种允许将卡信息编码到卡背面磁条上的技术。
磁条卡的逐渐没落,当然也与信用卡技术于近年出现不少转变不无关系,如安全性更高、更便捷的晶片卡。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磁条卡只是一个简单的存储介质,就像硬盘一样,信息就直接写在磁条上面;晶片卡则像是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必须通过机器对你的认证才能获得你要的东西,无法直接复制,因此,晶片卡也就比磁条卡安全。
美国支付巨擘万事达卡(MasterCard)公司日前宣布,从2024年开始,万事达信用卡及借记卡在包括欧洲在内的大多数市场,将不再发行磁条卡,而以安全性更高的晶片密码及使用指纹的生物识别卡取代。
虽然万事达卡公司表明,美国的银行从2027年起不再发行磁条卡,但美国和加拿大的预付卡则不受这变化的影响。
由于晶片卡已经在欧洲广泛使用,万事达卡公司预测磁条卡将最先在欧洲消失。
据了解,苹果及其合作伙伴高盛,也设定于2027年开始发行没有磁条的全新Apple Card。
英国则早于2006年便将所有卡片支付手段转换为晶片密码卡(chip-and-pin)。
不过,万事达卡公司强调,它是第一个逐步淘汰磁条卡的海外支付网络。
英国广播公司引述万事达卡公司一名发言人,晶片密码在全球的接受度已经很高,达到了可以开始逐步淘汰磁条的程度。
他宣称,选择逐步淘汰,是为向各公司转为晶片密码支付提供一条“长跑道”。
万事达卡公司也坦言,冠病疫情突显了人们对不同支付方式的兴趣,也让磁条卡这种支付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万事达卡公司制订的时间表,旗下信用卡及借记卡到2033年时都不再出现磁条卡,完成晶片迁移的终极目标。
磁条卡技术源自上世纪60年代。为了替中央情报局(CIA)员工制造身份卡,IBM公司的工程师弗洛斯特.巴瑞(Forrest Parry)想到将经过编码、位于磁带条上的信息贴到一张塑料卡上的方法,但却无法将磁带条与塑料卡粘贴在一起。结果,他的妻子多洛茜想到可以用高温将磁带条与卡片粘合在一起,于是用自家的熨斗实现了这一步。
巴瑞夫妇没有意识到,这项看似简单的技术对零售业、运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通过磁条与销售点设备、数据网络及交易处理计算机的结合,全球信用卡业务得以蓬勃发展,全世界的人每年通过“磁条”读卡器刷卡超过500亿次,每年处理的交易量超过6万亿美元。
去磁条迎晶片,提升交易安全性
可是,冠病疫情的爆发,人们为了避免感染而减少接触,进而带动了无接触支付。在2021年第一季度,这种可以用于卡片或智能手机上的支付方式的使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10亿次。
与此同时,生物识别支付系统的实验也在继续,这些系统允许通过人脸识别及掌纹扫描等方式进行支付。
提升交易安全性,其实也是信用卡“去磁条迎晶片”的一个重要发展过程。
EMVCo早于2000年就颁布了银行IC卡相关标准,但介于晶片卡的成本比磁条卡更高,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晶片卡迁移时间略有不同。
EMV三个字母分别代表Europay、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威世卡)三家支付网络,也是制定该标准最初的三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目前标准由EMVCo机构管理,由威世卡、万事达卡、JCB、美国运通、中国银联和Discover共同负责,Europay则已被万事达卡收购。主要任务系发展制定与主管维护EMV支付晶片卡的规格、标准与认证,监督并确保该标准在全球的安全互通性与其付款环境的可用性
根据万事达卡公司制订的时间表,旗下借记卡及信用卡到2033年时都不再出现磁条卡,完成晶片迁移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