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養老篇】
給長者一個空巢的“家”?還是一個安居的“家”?
ADVERTISEMENT
老有所依,老有所居,除了家之外,老人院、養老院是不是就等於無奈之下的選擇?孩子把父母送入老人院就是不孝的做法?
在華人傳統價值觀裡,孝道是非常重要的觀念,把父母照顧到終老是孩子的責任。然而在現代家庭結構改變下,孩子婚後組織小家庭或外地工作,留下家鄉的空巢老人。
與其讓長者留守空巢,把他們送入就近的養老院,方便照應與探望,會不會是另一種孝順的轉念?是要為長者保留一個空巢的“家”,還是給他們一個安居的“家”?馬來西亞又是否能夠找到這樣理想的養老居?
在澳洲經營養老事業約二十年經驗的陳楚南認為,華人重視孝道,但不意味陪著老人到老就是孝順的孩子。“孝”不一定是孩子陪伴老人到老,而是能夠為父母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們老年更健康、快樂,為未來感到安心,才是孝道最高境界。
“過去二十多年我照顧了千多位老人家,每個人有自己的故事,這樣的事情我看太多了,長者與孩子同住不一定就是快樂。昆士蘭大學一位教授針對兩代代溝問題做了一項研究,找了一百多對與成年孩子同住的長者,幾乎所有長者是說無奈,孩子則說負擔,不只金錢,還有精神負擔。”
養老院辦得好,老人住得開心舒適
早在80年代,陳楚南在吉隆坡當工程師,後來父親在老家中風,所以就辭職回家與姐姐一起照顧父親終老。那一年多時間,讓他們體會照顧長者的酸甜苦辣。
那時候他常自問,為何孝順與事業或家庭無法兩全其美。直至後來他移民澳洲後,接觸很多移民當地的華人,因為語文、飲食差異,老年生活過得很不愉快。從這些老人身上,他終於找到答案,就是沒有一所可以讓家人放心的護理中心,所以心裡頭就想為這些長者的安養困境做一些事情。
“之後我發現澳洲的老人,因為養老設施很好,孩子不在身邊也很開心,我研究之後開了一家養老院。當這所養老院成功之後,我把這個概念帶回去古來,開始了一家與澳洲相同概念的長者護理中心,回饋同鄉,讓他們也能得到很好的養老照顧。”
也是澳洲頤康環球集團創辦人的陳楚南,主張養老院必須兼顧四個H,那就是家(HOME)、酒店(HOTEL)、度假村(HOLIDAY RESORT)及醫院(HOSPITAL)。
他解釋,沒有人希望離開家,所以就創造另一個家讓長者居住;養老院如酒店,才能吸引改變人們對老人院的看法,進而願意靠近;度假村,讓長者覺得有度假的感覺。最後是醫院,必須要有醫療照顧基礎,但卻沒有醫院感覺。
“把這4個因素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很理想的老人院,孩子也不會覺得內疚,長者解決了安養問題,無論任何情況都可以住到終年。”
陳楚南提到,他在澳洲經營的養老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很多華人因為面子問題不敢把父母送老人院。在各地區華人當中,臺灣人最注重孝道,新加坡第二,大馬第三,香港、澳洲最能接受養老院概念。
“只要是一所好的養老院,這些面子、觀念的問題都可以改變,在養老院也可以度過一個快樂的晚年。”
部分老人院面臨財政壓力,進而影響照護品質
如何養老,最終還是迴歸到經濟能力。
阿彌陀佛援助總會分行經理兼老人院院長葉校廷表示,大馬老人院有3類,分別是政府經營、非營利機構及慈善團體,和私人機構。前兩者是靠政府資助與大眾捐助,後者則是收費經營。
她表示,當然營利性質的療養院,有專業護理人員,需要護理的長者往往都需要這種療養院。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說,中小型老人院還是佔大多數,都是由非專業人員經營或負責,讓可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入住,少數慈善性質老人院,會收留一些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
“談到費用上面,政府或慈善團體辦的老人院,大部分都是全免或象徵式收費,從100至1000令吉不等,而私營養老院則屬小型性質,收費從1500至3000令吉不等。而中大型的養老院收費可以高達3000至6000令吉,所以這類的養老院都是以中上階層為主。”
她坦承,非營利或慈善團體經營的老人院收入是主要難題,因為主要收入來源都是靠民眾捐獻。但民眾都有觀念,認為慈善就應該是免費的,所以如何在不穩定的收入中經營下去是一大挑戰。
“可是在這些老人院工作的人,難道全部都是義工嗎?或者在裡面服務的人就應該是義工嗎?是否所有人都應該不收分文的工作或服務?”
她表示,慈善性質的老人院工作都非常繁重,而且經費有限,所以通常都是聘請沒有經過培訓或經驗的人邊學邊做,以外勞為主,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她感嘆,我國的養老政策比較有限,反觀新加坡棄養父母者,可以被提控,然後根據孩子收入安頓父母入住老人院,解決老人安養問題,但我國還沒有來到這一步。
有愛心就沒有麻煩,遇困難想辦法解決
恩惠之家院長張胡坤牧師,從事老人工作32年。年輕時念書經過吉隆坡茨廠街,在茶樓經常跟老人談天,幫老人填寫申請福利金錶格,完全出於幫助老人的一腔熱忱。
眼見很多老人拾荒、乞討,他就想建一家老人院安頓老人,就要求母親把一間店屋讓給他開老人院,就是今天的恩惠之家起點,當時他才26歲的小夥子。
張胡坤錶示,建老人院時,他還是一名社工,錢不多,倒是認識了不少更生者,所以他要求更生者幫忙他裝修,後來就變成了老人院的工作人員,當時收留了9位男性長者。
後來有一位老婦人找他,問為何沒有收留女長者,剛好教會有一處會所空置,所以他又開了老婦院,1989年有了自己的地方後,就把兩家老人院合併起來,目前照顧著六十多位老人。之後還在檳城建立另一家恩惠之家,包括了孤兒院。
“為什麼會選擇開老人院?因為我喜歡老人,所以有人給我老人只有的外號。從1988年至今,我負責了幾百位老人的生養死葬。”
“我現在已經61歲了,我們都是靠社會資助,日子雖然難過,但還可以維持下去。我有三十多位義工幫忙我,如果單靠我自己是做不來。在我的信念裡,有愛心就沒有麻煩,有麻煩就沒有愛心,我希望可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使很困難,但也總有辦法。”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