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除了日常訓練以外,也經常會到全國或其他國家參與比賽。打包行李這件事,成了運動員的家常便飯,有者往往一兩小時就把行李箱的物品給收拾好。
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運動員出征前,既需要準備在訓練和比賽場上用到的運動配備,也要攜帶足夠的護具、營養品、衣物和其他個人用品等。來看看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員,在外出比賽時都帶些什麼。
ADVERTISEMENT

●阿茲祖(2020年東京奧運腳車麒麟賽銀牌)
兩個行李箱用來裝腳車、輪胎是固定操作,帶上一本書和可蘭經
大馬“袖珍火箭”拿督阿茲祖指出,每次出國比賽時,他個人的行李重量一般會控制在20至25公斤,另外還會有兩個用來裝腳車的行李箱及一個用來裝輪胎的行李箱,由於攜帶物品眾多且非常大件,都會盡可能將行李重量減至最低。
他分享,在出席一些大型賽事的時候,他都會攜帶兩款腳車,即比賽時所用的場地腳車(Track Bike),以及訓練和熱身使用的公路車(Road Bike)。
腳車是選手們的最佳拍檔,也是最強武器,在運輸過程中肯定要小心至上。每次出門遠行,運動員都需要卸下車架和輪胎,各別放在行李箱裡面。由於腳車架體積較大,一般會用牢固硬殼、質地輕盈的腳車行李箱來裝置車架,比賽時的腳車輪胎,也會裝在特別的保護箱內,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擠壓和衝擊損傷。
與此同時,他也會帶上腳車訓練臺(Bike Trainer),以便在隔離期間或待在狹小室內空間時,將公路車架在訓練臺上,原地騎行,作為訓練或熱身用途。
除了腳車,安全帽是賽事中不可或缺的配備。阿茲祖一般會帶兩個安全帽,各別在熱身和比賽時使用,萬一在比賽中受傷而導致頭盔損壞時,仍能及時替換。另外,用來補充營養的蛋白粉和維他命,用來拆卸和組裝腳車的“Allen Key”等等,都是行李中的必備物品。
每次到外參賽或訓練,阿茲祖都會確保自己帶上至少一本書,例如名人傳記類型的書籍,以及可蘭經。每當休息時,就會用閱讀來舒緩緊繃的思緒,同時還能吸收新資訊或新知識。
在結束東京奧運比賽之後,阿茲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自己之所以能突破重重嚴峻的狀況挑戰而在本次奧運贏得獎牌,其中秘訣就是閱讀可蘭經。
他說道:“閱讀是很重要的。因為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後,身體和精神都會非常疲憊,當回到房間休息時,可以抽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閱讀,會讓人覺得放鬆,也能夠讓自己轉移重心,從緊張和壓力的備戰訓練中抽離出來。”

01 腳車訓練臺(Bike Trainer):把公路車放在架上,讓滾筒充當“跑步機”的作用,原地騎行。即使在隔離期間或待在狹小室內空間時,也能保持訓練的習慣。
02 肌肉滾輪棒:用來按摩小腿、背部、臀部、頸部和肩部等部位肌肉組織,有助放鬆緊張肌肉和加速肌肉恢復。
03 彈力帶
04 書籍:阿茲祖每次出門比賽都會確保自己帶上書籍,每當休息時,就會用閱讀來舒緩緊繃的思緒,同時體會閱讀帶來的喜悅和力量。
05 腳車服和運動衣:場地腳車服一般是整套式的,不同於公路車選手的腳車服是兩件式,衣服和褲子分開的。阿茲祖一般會依據比賽場數而決定帶多少套比賽服裝,若有3天的比賽則帶3套,不必擔心腳車服來不及幹或替換的問題。
06 卡鞋:卡鞋是選手騎車時的貼身夥伴。阿茲祖這次只帶一雙卡鞋,因為鞋子狀況良好,而且卡鞋並不容易損壞,沒多帶多餘的卡鞋做替換。
07 公路車(Road Bike):用來熱身和室內原地騎行訓練。
●張俊虹(2017年世錦賽10米跳臺冠軍)

跳水衝擊力很大,護腕、膠布、肌貼不可少
我國跳水名將張俊虹指出,她出國參賽時一般會攜帶20公斤左右行李,所攜帶的物品包括泳衣、護腕、膠布、肌貼、吸水毛巾、防滑膏等等,至於鞋子對於跳水運動員而言並沒那麼重要,準備一雙球鞋即可。
從電視上可以看到,跳水運動員的手腕、腳腕、腰背等部位經常貼滿了褐色膠布和繃帶等護具。對此她指出,跳水的衝擊力是很大的,從高空躍下,跳水運動員的落水速度極快,每次進入水面時,全身得承受巨大沖擊力,因此上述提及所攜帶的護具,都是為了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此外,她一般會以聽歌、玩手機遊戲的方式來緩解緊張情緒,隨身帶些糖果之類的小零食。

01 防滑膏:在做倒立或其他特定動作的時候,張俊虹都會擦一些防滑膏在手和腳上,以防止打滑。包括鋼管舞者都會經常使用防滑膏。
02 吸水毛巾:吸水毛巾常常出現在跳水的比賽現場。在每一輪比賽中,跳水選手都會站在跳臺上,用吸水毛巾擦乾身上水分,然後把毛巾扔進水裡,從高處以各種姿勢躍入水中,再取回毛巾。由於跳水涉及抱膝和屈體等動作,若手腳溼了容易打滑,因此跳水前用毛巾擦乾防滑的動作極為重要。相比一般毛巾,吸水毛巾質地輕盈,具有很好的吸水功能,容易擰出多餘水分。
03 泳衣:跳水選手所穿的泳衣講究貼身和舒適,雖然跟游泳選手的泳衣相似,但在設計、材質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04 護腕:從高空躍下,跳水運動員每次以兩手交疊將手腕反折的方式進入水面時,全身得承受巨大沖擊力,其中以手腕承受的壓力最大,最容易痛,使用護腕,就可以更有效地減輕巨大沖擊力給手腕帶來的傷害。

05 1000ml 水瓶
06 按摩球 :用來按摩腰部、肩部、背部、大腿、腳底等部位肌肉,舒展筋膜,舒緩緊繃感,促進血液循環。
07 彈力帶:熱身時用來活絡臀部、腳部等部位。
08 肌貼:肌貼具有防護作用,能減少該部位受傷的幾率,偶爾哪個身體部位痠痛時,運動員就會貼上這褐色的肌貼,除了能提醒運動員對該部位稍加註意,也能讓運動員更加安心去比賽,在心理層面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09 膠布:除了身上的肌貼,跳水選手腳踝上纏著厚厚的膠布同樣為人矚目。膠布具有束帶增壓、穩定支撐等特點,張俊虹本身會在腳裸纏上膠布,以起到固定和保護傷痛或不適部位,減少受傷幾率。
10 皮膚打底膜:為了減少膠布貼在皮膚上久後撕開時的不舒服感,一些選手會先綁好薄薄一層的皮膚打底膜,為皮膚打底,之後才來粘膠布固定。
11 按摩滾輪:運動員用來輔助放鬆的器材之一。在熱身或身體放鬆時,用來按摩腰部、大腿、小腿、手臂等部位,以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

12 護照
13 筆
14 耳機
15 髮夾
16 娃娃抱枕
17 梳子
18 口罩
19 膏藥
20 錢包
●吳柳瑩(2016年裡約奧運羽球混雙銀牌)

帶上五六支球拍,多套運動衣供替換
出征3次奧運會的大馬羽球混雙名將吳柳瑩分享,她一般會帶上一大一小的行李箱出國比賽。部分羽球選手在參賽時都會帶上8至10支球拍,而她本身則會帶上五六支球拍,同時也會帶上一些羽球拍線、羽球手柄纏帶和一兩筒羽球,作為備用。
羽球屬於激烈運動,每次打完羽球,選手們的衣服褲子幾乎能擰出汗水,在備戰訓練時需要準備充足的衣物。吳柳瑩指出,由於每天備戰訓練都會大量流汗,往往一天內要換上兩三件衣服,需要時間洗淨晾乾,在參加東奧時,自己就準備了6套比賽服和6至8件訓練時穿的運動衣,以及羽球鞋、跑步鞋、休閒鞋等三四雙鞋子,以及5雙以上的襪子。此外行李箱裡也會放置膠布,能量補充品、營養品、毛巾等物品,加上個人膝蓋受傷和曾經動過手術關係,一定會帶護膝、止痛藥等必備物品。
吳柳瑩向來有閱讀習慣,每次出國比賽必定會帶上一兩本書,偶爾想要冷靜下來的時候,就會在房內看看書,或玩手機打遊戲,緩解備戰時刻的緊張情緒。

01 羽球拍:部分羽球選手在參賽時都會帶上8至10支球拍,若意外損壞時也不至於影響比賽,而吳柳瑩此次出征東奧時帶了五六支羽球拍。

02 彈力帶:熱身時用來活絡臀部、腳部等部位。
03 羽球線:部分羽球員會自帶羽球線,以備不時之需。
04 膠布
05 按摩小球:用來放鬆和按摩肌肉的小球。
06 襪子
07 書:吳柳瑩每次出國比賽都會帶上一兩本書,偶爾想要冷靜下來的時候,就會在房內看看書。
08 護膝:吳柳瑩因為膝蓋受傷和曾經動手術的關係,出門比賽一定會帶護膝、止痛藥等必備物品。

09 各國奧運徽章:交換徽章是聯繫各國選手和工作人員之間情感的其中一個橋樑。許多運動員喜歡彼此交換各國徽章,拉近友誼距離,留作紀念,吳柳瑩也不例外,圖為她在東京奧運會中和其他國家選手交換的奧運徽章。

10 各國口罩:有別於以往的奧運會,運動員因防疫所佩戴的口罩成了東京奧運會的其中一道獨特景觀。配合國旗特色和團隊制服,各國口罩的設計造型都具有鮮明的國家特色。圖為吳柳瑩在東奧中向其他國家選手朋友收集到的口罩。

11 包包裝飾:羽球包上吊掛著粉絲製作的鑰匙扣。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告别童年,踏入社会打滚后,你还记得“童真”的模样吗?在走远的人生路,或许短暂停驻走入“森林童真”展览间,欣赏雕塑创作者李淑文(Yiji)的作品,能让你找回丢失已久的纯粹。
毕业于国家中央艺术学院的插画系,雕塑创作者李淑文(Yiji)在出版社工作数年后结婚生子。她选择当个全职妈妈,全心全意陪伴小孩。在育儿的过程中,她从孩子的童言童语中获得疗愈,重新唤醒了李淑文封尘心中已久的童年记忆。
于是,她将这些感受投注在“森林童真”的石塑展览中。展间所有的作品以森林作故事背景,带给人一股神秘感。

若细细观察,每一个雕塑人物的脖子细长,她说:“细长的脖子引领我们的视觉,眼睛看向脖子,慢慢从脖子延伸到人物表情。人物的表情其实是我作品的重点。”


所有石塑人物雕像的表情一致,深邃眼神传递空洞神情,仿佛若有所思。她表示,透过这样的设计,主要让人们得以暂时清空脑袋。

雕像用手做出呵护的姿态,只看见眼前的花朵,忽略了后方绽放的花儿。由此,李淑文欲传递的讯息是,当紧盯眼前的问题,倒不如试着放远视野,那些后方的花朵,正是你曾克服的挑战与小成就。
“有时候我们太忙,脑袋太满,发现不到身边的小东西。当你清空脑袋,再看看身边的小东西,你会用另个角度去看同样的事。”
从小孩的视角创作,童真味十足
决定当个全职妈妈,陪着小孩成长,同时也从孩子身上看见不一样。
“孩子的思想和看东西,真的跟大人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我们一直往一个方向理解,从来没有想过从别的角度看。”
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她都放在作品里了。用小孩的视角创作,她笑着说,变得更幼稚了。

作品以三格漫画的方式呈现。苹果为保护罩,在里头的小孩儿随着苹果的由绿转红,慢慢探出头来看世界的美好。这也是李淑文想传递给女儿的讯息,“我们给了她稳定的基础,希望以后出去外面的世界, 她都会有底气面对任何问题。”
二十多件雕塑品,李淑文用了半年的时间创作。选用趋近灰色的色调,让看的人有种沉静安详的感觉。看向作品《飞翔木马》中的“木”马,无论色泽还是纹理都像木,但其实由石塑粘土雕制成。

“石塑粘土比其他粘土的延展和雕塑性更强,适合用来处理细节。”她使用亚克力颜料,一层接着一层上色,打造层次感,增加“森林童真”展览的故事性以及深度。


“风干以后会发现上了色的石塑更像是哑光色,好似画里走出来的一样。它介于2D和3D之间,不会太清晰,可以给到一种朦胧感。”
每一个石塑品都是李淑文一笔一画,亲手捏制。李淑文强调,每一个雕塑品都有专属的故事,但都围绕在孩子的内心世界。

3种颜色分别代表内心小孩的不同状态:最初的思绪——勇敢、欢乐与平静。作品中常见三座石塑雕像的组合,李淑文认为,这或许投射了她与两位手足的形象。
像是《拥抱变化》的作品,李淑文从童话故事里的小红帽和狐狸出发,欲向大众传递转念的重要。

“我把大野狼换成一只善良的狐狸,重谱不好的结局。”为了让两个石塑雕像呈现相互靠近的感觉,她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整方向。
至于名为《雨回音》的作品,则是源自她的亲身体验。
“一次我在雨中行走,但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一颗小蘑菇在角落。我一直走,眼睛一直望着它。我自己在脑子里想像,雨滴在菇盖的声音,因此才会命名作品叫做《雨回音》。”


从手作开始的石塑路
重新踏入艺术领域,是在孩子长大后。她意识到需要培养自己的专属兴趣,从手作包包开始到干花耳饰,透过网络或市集为大众所知。
“我后来尝试在耳饰加入一些黏土元素。为了打好基础,我从软陶入手,但发现它们在细节上的表现不如预期。于是,我开始寻找其他种类的黏土,最终找到了石塑粘土。”
先从小品开始做起,她将作品放上名为“隐木林 隐子雕塑”的脸书专页,意外地获得青睐。
“我很幸运获得很多人的喜欢、买我的作品,让我更有信心往这方面发展。也让我被Gallery看到,欣赏我的东西。”她决定挑战开个展,雕塑大型作品。
问起希望看展的人能从中感受什么?李淑文盼能唤醒每个人内心的孩子,再次去感受和体验童真。她强调,童真不代表童年,“因为每个人的童年不一样,但说起童真,我觉得每个人都始于一张白纸,很白很干净。”
人人都有过孩童时期,曾经那样子的纯洁、简单、容易开心和满足。


“他们热衷探险,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很强,思维不受限制。”但随着年纪增长,人们逐渐被框架,失去好奇心,“什么样的成绩才有前途?什么样的职业才最赚钱?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这个都好像定着了。”
时间不能倒退,那张白纸已被涂满。由此,她希望借由“森林童真”展,唤醒成人内心的小小孩。
“尝试看看如何空出一些白纸出来,干干净净的,给我们内心的小孩。”她说。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森林童真” 展览资讯
展出日期:4月15日至28日
开放时间:早上10点至下午6点
展览地点:CAPITAL Fine Art
151 Jalan 5/42 off Jalan Gasing, 460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相关文章: 透过“雨林守护者”展览,让更多人看见沙巴原住民文化 匹克球热潮来袭 你体验过了吗? 善用家具边角料,开办环保手作木工坊Art Space 颁奖台之外的奥斯卡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