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綜合電)新一波疫情爆發,加上聯邦儲備局潛在退市和中國經濟放緩速度可能超預期,經濟學家預估馬幣短期內將承壓,兌美元匯價將徘徊在4.25至4.30水平。
ADVERTISEMENT
儘管馬幣展望不明朗,但近期美元因聯儲局不急於縮減大規模刺激措施而轉弱,加上國際油價走高、國內政治回穩等利多提振,馬幣兌美元隨區域貨幣止跌回升,昨日更強勢升高360基點,從上週五的4.1890令吉飆上4.1530令吉,力保4.20關口。
大馬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坦言,聯儲局潛在收水將為美元帶來支撐,而我國下半年經濟增長隱憂都可能令馬幣短期承壓。
“我預見未來6個月,馬幣下行風險將更佔上風,預期馬幣兌美元今年杪將介於4.25至4.30水平。”
星展銀行研究看法一致,自2015年以來,馬幣兌美元匯價每次跌穿4.20水平,都將進一步貶值至4.40,相信在下半年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政府有意擴大財政預算赤字,從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的6%提高到6.5至7%等“基本面因素”影響下,馬幣兌美元可能出現新一波貶勢,下調兌美元目標至4.20到4.40區間。
《彭博社》報道,冠病疫情已然對亞洲貨幣造成嚴重影響,當中又以東南亞貨幣衝擊最大,除了馬幣跌至一年多低位,泰銖今年也下跌超過8%,降至3年低點,菲律賓比索則跌至15個月低點。道明證券稱,新臺幣和人民幣雖然顯示出韌性,但成長前景趨於黯淡也使它們保住漲勢變得吃力。
在7月中國經濟放緩速度超預期後,交易員們把目光投向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以期尋找有關全球經濟前景的線索。這一關鍵製造業指標自4月以來一直回落,若跌至榮枯線下方,則可能引發避險情緒升溫,進而打擊亞洲貨幣。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二公佈,官方製造業PMI從7月的50.4降至50.1,略低於《彭博社》調查經濟學家50.2的預期中值。非製造業PMI指數降至47.5,意味著自去年第一季度最初爆發疫情以來首次出現萎縮。
由於新一波疫情衝擊消費和全球成長,7月中國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不及經濟學家預期。中國央行此後承諾穩定信貸供應,並增加支持小企業和實體經濟的資金量。
道明證券新興亞洲和歐洲首席策略師科特查(Mitul Kotecha)稱:“就亞洲而言,韓國、臺灣、新加坡和中國這樣更開放貿易經濟體的貨幣對成長最敏感。疫情危機期間,這些貨幣的表現都不錯,但成長前景減弱和貿易放緩可能會限制它們的漲勢。”
“市場已經開始計入未來幾個月全球成長前景疲軟的預期,成長已經見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