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2:05pm 01/09/2021

氣象

天气

暖化

氣象

天气

暖化

氣象局總監——風起雲湧的見證人

报道:本刊 梁慧颖
照片:马来西亚气象局提供

局的工作僅僅是預報未來一週的天氣嗎?在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這個年代,氣象局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氣象局服務超過30年的慕哈末希爾米(Muhammad Helmi),今年8月剛上任總監一職。他將為我們講解氣象局的角色,還有如果要成為氣象員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ADVERTISEMENT

慕哈末希爾米說,要成為氣象員不一定需要有氣象學的學歷,但必須要有很強的數學和分析能力。

對於氣象局新任總監慕哈末希爾米(57歲),平時有看電視的讀者可能有點印象,因為他曾經於2006至2008年期間代表氣象局上電視,為廣大民眾播報天氣。而能夠在電視出現,他笑說這正正是當初吸引他加入氣象局的原因之一,他一直都很嚮往對著鏡頭向民眾傳達資訊。

在他大學畢業以前,他其實沒想過要成為氣象專家,只是對電腦非常著迷,希望將來從事跟系統分析和軟體開發有關的工作。那時候1980年代,他剛從馬來亞大學數學本科畢業,電腦還不普及,要找這方面的工作並不容易。剛好氣象局那時正在招聘,他便去試一試,結果就這樣加入了氣象局,一直到今年8月上任氣象局總監一職。

氣象局每天24小時不間斷分析各種各樣的氣象數據,氣象員的角色是解讀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和為天氣做預測。

在氣象局的三十多年裡,他經歷過多個不同部門和單位,最初被派駐沙巴氣象局,過沒多久即被安排到澳洲墨爾本受訓一年。回國後他被派往雪州,負責為梳邦國際機場進行天氣觀測和發出天氣預報,之後陸續被派到其他部門增加歷練,例如海象監測部、雷達衛星部、研究與技術開發部,以及讓他有機會上電視的企業傳訊單位。升任總監之前,他的職位是副總監,負責氣象局的營運。

與他國交換氣象數據防不測之風雲

氣象局有很多部門,他說有些部門每天24小時不停運作,即使遇上疫情也不能喊停,例如航空氣象服務。另外,有些部門屬於支援單位,比如電腦部還有研究部。但即使只是支援單位,這些單位的角色也很重要,例如電腦部必須確保氣象局的電腦系統正常運作,因為每分每秒都有大量氣象數據輸出和輸入,許多事情都是經由電腦處理和演算。

到底氣象局是如何觀測天氣呢?他說,這裡頭涉及很多科技和設備,例如氣象雷達,是用來探測大氣中的降水分佈及強度;還有外觀很像配電箱的百葉箱(又稱史蒂文生式百葉箱,Stevenson Screen),是用來收納氣象測量儀器的設備;以及長得很像氣球但又不是一般氣球的探空氣球,會攜帶探測儀器升空並回傳大氣參數,氣象局人員每天會放飛兩次這樣的氣球。

我國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成員國,有責任和義務與其他國家交換氣象數據,不可能關起門來只管自己的事。他舉例:“比如侵襲菲律賓的颱風,即使不是在我國海域生成,也可能會影響我國天氣,例如為我國海域帶來強風,或是為沙巴和砂拉越部分地區帶來惡劣天氣。這是為什麼與其他成員國分享數據顯得如此重要。”

南亞海嘯後加強偵察

對於氣象局,很多人只知道氣象局負責預測氣溫、降雨幾率還有風速,但其實氣象局還有其他任務,尤其自從2004年發生南亞海嘯以後,氣象局需要關注的事情就變得更多了。

他說,2004年那場始料未及的海嘯確實令氣象局大開眼界,在那之前,雖然氣象局已經有地震觀測站,但這些觀測站多數都是手動監測,數據也不夠即時。經過那場海嘯的震撼教育後,氣象局趕緊加強地球物理學還有海嘯偵測的能力,目前全國主要地點都設有地震觀測站、驗潮儀和海嘯警報器。

雖然比起鄰近國家例如印尼和菲律賓,我國被地震和海嘯襲擊的幾率非常低,但氣象局還是不敢掉以輕心。他說:“儘管有些人聲稱可以透過動物行為來預測地震,但根據科學研究和專家說法,地震是無法預測的,只有當地震發生時才偵測得出來。”而這問題又回到為什麼跟其他國家分享氣象數據很重要,因為假設菲律賓發生地震和海嘯,我國氣象局可以從菲律賓驗潮儀所採集的數據來判斷我國是否會受到波及,再由此決定需不需要發出海嘯警報。

他本身曾在2001年參與一項海洋考察,乘坐日本考察船前往印度洋和太平洋,見識外國專家如何在茫茫大海中安裝海氣象浮標,以及如何透過浮標觀測系統來監測大洋氣象。那次考察的兩年後,我國也安裝了第一座海氣象浮標,位置靠近拉央拉央的南中國海,他有幸參與了這項任務。之後我國又陸陸續續安裝更多浮標以偵測海嘯,每次工作人員前往安裝和維護時,都需要提前幾個月做好準備,而且在海上航行有可能會遇上惡劣天氣,這些都是他職涯中難忘的回憶。

然而他感嘆說,這些造價不菲的浮標容易遭受強風和巨浪侵襲,加上人為的蓄意破壞,這些浮標後來有的失蹤有的損毀,基本上已一個都不留。

氣象局觀測氣象的設備:驗潮站
氣象局觀測氣象的設備:海嘯浮標(海嘯預警系統的一部分)
氣象局觀測氣象的設備:探空氣球
氣象局觀測氣象的設備:地震觀測站
氣象局觀測氣象的設備:史蒂文生式百葉箱

用超級電腦 觀察問題

在天災頻傳的21世紀,另一個氣象局無法迴避的問題是氣候變遷還有全球暖化。在他擔任總監之前,他曾經代表我國出席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會議,根據IPCC研究,全球極端天氣事件有加劇之勢,而我國氣象局的觀測記錄也顯示我國出現暖化跡象。

對於氣候變化,他說氣象局除了密切留意每日天氣之外,也利用2017年購置的超級電腦來演算我國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化,而預測的結果對很多領域都會很有幫助,例如政府如果要興建水壩,事先必定需要知道哪裡的降雨量比較高,再來決定水壩應該建在哪裡。另外,農夫也需要了解氣候變遷對他們的影響,比如假設氣溫上升,哪些農作物適合在那樣的天氣條件下栽種。甚至醫學界也應該對氣候變化有所警惕,因為比如傳播骨痛熱症的黑斑蚊,其繁殖高峰期會受天氣因素影響。

他指出,氣象局使用的超級電腦,在2017年購入時是東南亞當時最大型的電腦,具有超強的運算能力。儘管如此,天底下還沒有一臺超級電腦能夠不差毫釐地精準預測天氣,氣象局人員還是必須參考其他國家的推算,然後再做比較和判斷。

本地無氣象學本科 
相關領域也被接受

說到這裡,如果想成為像他那樣的氣象專家,到底應該從哪裡入門呢?

他說,目前本地還沒有大學提供氣象學本科課程,所以如果年輕人想要讀氣象學,就只能到外國大學深造。儘管如此,如果想要進入氣象局工作,其實未必需要有氣象學文憑,只要具有其他相關領域例如數學、海洋學、物理和地球物理學的學位,即符合加入氣象局的條件,像他本身就是數學系畢業。

進入氣象局後,他說,氣象局還會安排培訓,早年的氣象員都是被安排出國進修或受訓,不過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本地已有能力自行培訓人才,目前局裡的培訓都是氣象局自己負責。

除了學歷之外,他認為氣象員還必須具備以下能力:

1.數學和分析能力

在氣象局工作,每天需要面對很多上至大氣層,下至地理的圖表和數據,氣象員必須能夠解讀這些數據背後的意義,所以分析和運算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2.溝通能力

氣象員會接觸不同領域和不同階層的人,對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例如在機場工作的話,氣象員需要向飛機師彙報天氣概況,而由於飛機師都學過基本的氣象學知識,因此氣象員在面對飛機師時就得用專業回答技術問題。相反的,如果是面對一般群眾,例如上電視預報天氣,那麼氣象員就得用一般人都聽得懂的話來解釋天氣概況。

3.寫報告的能力

氣象員的工作採用輪班制,一天有兩個班次,分別是上午8點至晚上8點,及晚上8點至上午8點。為了順利交接工作,氣象員務必把報告寫好,清楚向接班的同事說明觀測結果。

4.良好的體能和心理素質

因為是輪班制的關係,氣象員有時值日班,有時值夜班,生活作息必須適時調整。而且有時候可能只有一個人當班,當一個人獨自當班就必須扛起所有工作,無論體能或心理上都要有充分準備。

大馬雖得天獨厚 也要謹慎應對

很多人常說馬來西亞得天獨厚,沒有太多天災,對於這點他是挺認同的,因為比起很多國家每年都遭受颱風侵襲,我國至今只發生過兩次熱帶風暴,一次是1996年吹襲沙巴的格雷(Greg),另一次是2001年侵襲柔佛南部的畫眉(Vamei)。雖然我國常發生閃電水災,但他說我國水災相較於外國的颱風災情只能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我國在氣候方面確實是比許多國家都幸運多了。

無論如何,2004年南亞海嘯還有2015年沙巴蘭瑙地震已經給予我們警示,馬來西亞並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無虞。他說,我國還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向其他國家學習,特別是在監測地震和海嘯方面。最重要的是,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應該保持謙卑,無論是氣象員或是平民百姓,都不應該漠視自然界的威力。

更多文章:

黛安娜獎得主周宇康——慰藉留學生的心靈捕手

MQA認證嚴守高教素質防線

景觀設計——大自然的美妝師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