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1am 02/09/2021

数码鸿沟

焦点

乐龄科技工作坊

BengkelTeknologiSenior

数码鸿沟

焦点

乐龄科技工作坊

BengkelTeknologiSenior

【數碼鴻溝/02】面對科技老人不慢 他們只需要多些耐心

文:黄妙仪(副刊特约)
图:受访者提供
消除年長者對科技的恐懼,可讓長者享受科技的便利。


也許年輕的你無法想像,一個老人終於學會用智能手機點餐叫車的喜悅,當他們設計早安圖和用手機拍攝短片,更是讓親人都難以置信地噗哧一笑,誇獎一番。

如何讓長輩在科技時代活得快樂又有尊嚴,而不是成為無法享用科技便利的被照顧者?以理科大學講師陳筠宜博士為推手的樂齡科技工作坊(Bengkel Teknologi Senior)與有志者一起投入教育長者的行列,讓老化變得更正向。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特約 黃妙儀
●圖:受訪者提供

在我們的身邊及生活的社區,總會有不少面對數碼鴻溝的長者,他們的鴻溝可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是沒有電子配備和網絡,第二層面則是有網絡和配備但不會使用,根據陳博士過去的經驗,在20人的工作坊中,會有一至兩位學員沒有配備,或剛買智能手機,而處於第二層面的學員,只懂得使用接聽和撥打功能,及瀏覽臉書。

“這道鴻溝與地理環境,長者的教育水平,還有過去的工作經驗相關,每個老人的程度都不一樣,可是他們都想要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數碼知識,需要學習的平臺。”

不少長者既不想勞煩別人,也怕浪費孩子的時間,所以就以最簡單的方式,遞出手機讓身邊的人代勞,陳筠宜嘗試改善這種情況,只要有耐心地引導,就能作出改變,如果長者遇到不夠耐心的教導者,會影響他們對學習科技的意願,把“我不會”作為一切前提。

陳筠宜拉近數碼鴻溝的努力,在去年開始獲得了金心獎的肯定,她希望有更多人投入高齡文化的服務行列。

“我們要向他們解釋自己學的重要性,以後你出去就可以自己使用了。”

疫情讓樂齡科技工作坊無法開班,但陳筠宜講師在教學、寫論文和批改作業之餘,還定期抽出時間到理大的疫苗接種中心當服務櫃檯志工,只為了能繼續接觸長者,為他們減輕數碼鴻溝的負擔,其團隊的志工,也分別到各接種中心站崗。

只要善加引導,老人皆能成為美圖創作者

樂齡科技工作坊在2019年展開,拉近了年輕人和樂齡人士,這看似最遙遠的族群,陳筠宜博士表示,消除年長者對科技的恐懼,是年輕人的最大挑戰,雖然他們使用著自己的手機和電腦,但生怕一按錯就會出事,引發爆炸,或導致金錢損失。

“因為在他們的年代不是人人會用電腦,有什麼可以減輕他們的恐懼呢?幸好很多志工是設計師,於是我們從創意著手,在第一天讓大家參與創作。”

樂齡科技工作坊是個引導長者學習的平臺。陳筠宜認為教長者使用科技應該要設身處地以長者的角度去思考,包括考量他們的生理狀態如視力和聽覺等。
讓年長者掌握數碼知識,不但杜絕網絡騙局,也能讓他們擁有獨立的機會。

她說,當學員發現原來要拍美照,可用濾鏡;剪接影片,可直接套用模版;早安圖也能簡單合成,大家就像發現新大陸般,紛紛踴躍投入創作。

“你會驚訝,他們在WhatsApp的傳播力量,比在其他社交媒體更熱烈,長者都喜歡看WhatsApp,在資訊瘋傳同時也存有風險,因為消息不一定是真的,但很多長者都會信以為真,畢竟過去在他們的年代,被髮布的消息可信度高,而現在人人都是內容創作者,誰都可以分享。

“第二天進入網絡安全主題,採用故事元素,因為長者和大學生不同,大學生可以發講義,很多知識都在網上,他們有自學條件,而年長者則比較喜歡聽故事,要讓課程和他們的生活有關聯,還會教他們使用應用程式(App),有很多老人家都沒有用過電子服務。”

陳筠宜佩服學員們的用心,從起初對科技畏懼,受鼓勵後就努力嘗試。每當回想起學員們首日架起手機腳架學拍攝,第二天午餐就能訂到自己想吃的食物,放學時還能自己叫車,學會網購,這些都是學員和團隊的最大成就。

“這些我們看似簡單的事情,對長者來說是獨立的象徵,他們以後可以自己動手,不必再依賴身邊的人。”

她認為,樂齡科技工作坊是個引導長者學習的平臺,其實教學並非複雜的事,因為課程和內容都很簡單,反而課程設計更費心力,要設身處地以長者的角度去思考,包括考量他們的生理狀態如視力和聽覺等,注意教案的字體、顏色和字形大小,摒棄複雜的指示,以短句和重點記錄,取代完整的段落,輔導員與學員的比例為一比二,以做到更全面的關注。

樂齡科技工作坊通過和高等學府合作的方式,順利在雪蘭莪的賽城、吉蘭丹和柔佛舉辦。

教授網絡安全,通過臉書揭發網絡騙局

在工作坊負責教授網絡安全課題的陳筠宜表示,從講解棄用身分證號碼和生日日期這些不安全的密碼,到建立由大寫小寫和符號組成密碼的重要性,同時也教授如何分辨假消息和杜絕網絡騙局的方式,除了通過工作坊的臉書揭發各種騙局,也成立了手機群組,讓學員遇到疑是騙局時,有個詢問的窗口。

這些群組在佳節時會特別熱鬧,有許多賀卡的傳送,每日早安圖和喜歡旅行的長者會製作紀念短片,她喜見學員的分享,也在群組中獲悉長者的生活圈議題。

工作坊改變了過去大家對長輩接受新科技的步伐緩慢,或不感興趣的固有觀念,陳筠宜表示,與同儕一起接受有系統的教學,反而更添動力。她說,其實教年長者不難,全靠長者的學習意願和動力。

“我們不是專家,我們做的是把老人視為重點,將心比心,如果我是老人,我希望年輕人如何對我,我提醒團隊,我們所做的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長者,所以每一個環節,都要為他們著想。”

在克服數碼鴻溝之餘,也拉近了年輕人與長者的距離。

樂齡科技工作坊從成立至今,分別在賽城、柔佛和吉蘭丹免費開班,一共招收了60名學員,而志工們平日非正式教導過的人,則不計其數。尤其在疫情的當下,MySejahtera的使用已成為年長者的難題。她和志工在接種中心經常會遇見沒有智能手機,需填寫表格的長者,或手機狀態不勝負荷,開啟MySejahtera需要一段時間,回程需要志工幫忙叫車的長者。

“現在有很多子女不在父母身邊,看見他們,我會覺得心疼,在疫情之下必須放下身段尋求旁人的協助。”

打破刻板印象,長者“退休模式”也能很精彩

從全球到我國,高齡化文化似乎未成熟建立,陳筠宜指出大家對年長者的刻板印象是退休後含飴弄孫,在家看電視,休息就好,不必去學太多東西。

“可是我們沒有去問這個生活模式是不是他們要的?他們退休後是不是要待在家,還是要繼續工作,覺得自己能為社會付出?”

她發現社會非常缺乏與年長者相關的科技活動,除了太極和歌唱等興趣班,特別在她從香港深造回國後經常翻閱到樂齡人士陷入網絡騙局的新聞,於是積極投入訪問工作,瞭解本地年長者對學習科技的需求,撰寫報告書,尋求企業贊助樂齡科技工作坊。

“雖然很多企業認同我們的計劃,但基於商業考量,贊助年長者的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個投資回報率(ROI)不高的做法,大家更傾向於贊助屬於小孩和年輕人的活動。”

在疫情期間面對數碼鴻溝的年長者,面對多重挑戰。

因為陳筠宜和團隊珍惜年長者在過去對社會的貢獻,所以希望能通過免費的樂齡科技工作坊進行回饋,終於在碰夠釘子後,找到唯一的贊助商與高等學府展開計劃。

每個人都會老去,為長者也為未來的自己著想

“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們現在做的事是為高齡文化做好準備,如果年輕人沒有為年長者著想,那麼我們老去的時候,誰要為我們著想呢?

“這是很簡單的想法,當我們老了,才開始做這些計劃,已經太遲了,因為現在你沒有讓年輕人建立思維,去參與和設計這些高齡計劃,10年後也會面對相同的問題。”

陳筠宜的理想是在全馬各地開辦工作坊,讓所有年長者擁有同等的學習機會,為了節省經費,他們就地取材,在當地的高等學府招收志工,也根據地域文化與需要設計教案,在有綠佈景和電腦設施的場地上課,就加入電腦和綠佈景的運用知識,在有醫療背景志工的校園,還會分享和醫療相關的應用程式,讓年長者學會隨時預約問診,認識服藥提醒應用程式等。

樂齡科技工作坊的目標是教育年長者享受科技的便利和拉近年輕人與長輩的距離,因為通過科技可建立共同話題。

她透露,當理大成立的樂齡科技體驗室竣工後,年長者就可以親身體驗虛擬實境VR和3D打印機等設施,希望通過團隊小小的努力,能讓高齡文化得到關注,大家能以新思維看待年長者的需要。

延伸閱讀:
【數碼鴻溝/01】在科技邊緣浮沉 老店煥新追上科技腳步
【數碼鴻溝/03】數碼化計劃提供便利 重視技術但不能忽略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