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问癌症的治疗除了辩证,还需要加上抑制癌细胞的中药例如虫草、灵芝吗?
答:癌症的治疗目前最有效的还是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中医治未病的观念,在癌症预防学上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中西医学各有所长与不足。如何互补不足,以病人为中心,周全的考虑病情,提供最适当的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及后遗症发生,维持病人良好的生活品质,才是最好的医学。
ADVERTISEMENT
对癌症的治疗,中医仍未发展出一套可以明确知道治疗效果的方案,所以也是受西医界最多评论之处。至于问题中提到癌症治疗除了辩证之外,是否需要加上抑制癌细胞的药物例如虫草、灵芝等。我们可以先认识这两种药后再作出回答:
(一)冬虫夏草
具抗肿瘤的作用报导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冬虫夏草中所含有的虫草多糖等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现代研究显示,免疫治疗与癌症治疗关系密切。不过关于冬虫夏草是否能抗癌在学术界仍有争议,目前很多有效抗癌的证据只限于体外实验。
(二)灵芝
灵芝是市面上众多抗癌食品之一,目前已知具有抗肿瘤特性的成分是多糖体及三萜类。现代医学实验证实有增加免疫力的功能,对于辅助西医癌症治疗使用的放化疗,灵芝可以降低副作用并提升生活品质。不过,灵芝对于肿瘤患者,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治疗,不能只依靠灵芝单方就能够治疗或者治愈肿瘤。
因此我们常听到的有效抗癌药物,很多只局限在实验室,亦即体外有效(in vitro),而还未证实体内有效(in vivo)。毕竟医疗不是直销,不能只凭个案就说有疗效,仍需搜集更多的证据。
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要体内能够阴阳平衡,才会有足够的正气(免疫力)抵御外邪侵入。所以中医重视的是望闻问切、辨证论治、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的治病,而不是一种药就可除百病。

【问药】其他文章: 林顺木/父亲前列腺癌放疗8次后,一直拉肚子。请问怎么减轻副作用? 林顺木/肺癌患者该如何用饮食调养? 林顺木/母亲有肾脏病、骨松症,请问食疗方面,什么可以多吃或少吃? 林顺木/听说中医针灸对贝尔氏麻痺症有帮助,不配西医西药可行吗? 药物应该怎么吃才有效?读者所有问题,可电邮到:sceasily@sinchew.com.my。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吉隆坡28日讯)来自吉隆坡的张璐德与乳癌和子宫内膜癌抗争多时,她曾接受多次化疗及标靶治疗等疗程,但在去年乳癌复发后,医生发现她的标靶药物已产生抗药性,需更换治疗方案。
根据最新的治疗方案,张璐德每三周需注射一次标靶药物,每个疗程药费高达2万2600令吉。
为减轻她的经济负担,星洲日报基金会决定为她筹集12个周期的标靶治疗费,共计27万1200令吉。
有意捐助张璐德(TIO KAI HOOI)的公众,除了可以填写报章刊登的捐款表格,通过现金或银行转账汇款,也可以登入星洲日报基金会网站(https://www.yayasansinchew.org.my/donations/4915),以信用卡、银行汇款或电子钱包转账方式捐款。请留意,以信用卡方式捐款者,需先在网站注册。
张璐德:18岁发现乳房长瘤
现年43岁的张璐德受访时说,她是在18岁(2000年)时发现左乳房边缘长瘤,医生说暂无需动手术,但每年都到医院复诊做检查。
直到她33岁时(2015年),她乳房的瘤变成癌症0期或前期,当时她便动手术切除肿瘤,再到2018年检查时候,发现到乳癌复发,变第4期。
她说,她在约2021年时出现严重的血崩情况,她当时便前往医院接受检查。
“起初医生尚未确诊是癌症,但考虑到本身已有癌症病史,且当时身体已因大量失血,甚至有几次是出现呼吸困难情况,医生为了降低风险,建议尽快进行手术,将病灶部位切除并送验。”
她指出,手术后,病理报告证实她患上第二个癌症——子宫内膜癌。她在2022年,子宫内膜癌再次复发,当时她因腹痛就医,医生发现癌细胞再度生长,于是安排她进行第二次手术。

经历9次手术 70多次化疗
张璐德坦言,从2018年至今,共经历9次大大小小手术,约70多次化疗,100多次标靶治疗。
她说,在2024年,她的乳癌再次复发,而医生发现她所使用的标靶化疗药物已经产生抗药性(无法再发挥疗效),必须更换治疗方案,采用新的标靶药物。
“我前前后后已经用了六种化疗药,目前我处于暂停治疗阶段(因标靶药物产生抗药性);如果这次筹款顺利,我就会开始第7线的化疗。”
她表示,根据医生最新处方,她需每3周注射一次“优赫得”(Enhertu)标靶药物(一种专门针对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用于三线或多线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不过,这类药物价格昂贵。每瓶(100mg)价格达1万1300令吉,每次治疗需使用两瓶,意味着每个疗程需承担2万2600令吉的治疗费。”
靠社保津贴 应付日常开销
张璐德原本是一名业务员,但因健康状况,她已在2022年年杪停职。
她透露,目前她的固定经济来源是社会保险的伤病津贴,有时也会获得姐姐的援助。
她表示,目前她所要承担的费用,主要包括日常开销、原有的医疗开销以及“优赫得”标靶治疗费。
“若不算上‘优赫得’治疗费,我每月的生活与基本医药支出是逾5000令吉。”
她强调,她本身并无为所有的医疗开销寻求筹募援助,而是仅向星洲日报基金会申请,筹募负担“优赫得”标靶治疗费。
“生活费及其他的医药费,我会自己想办法。”
亲撰写绘本 道出心路历程
张璐德分享,她在2021年完成公商管理硕士学位,那时她仍有工作,虽然一边应对癌症、一边接受治疗,同时还要上班上课,过程相当不容易,但她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只因为心中有个信念——“我想完成我想完成的事。”
张璐德预计将在8月或9月,推出由她亲自撰写的绘本《多乐米和癌豆豆的日子》,内容主要讲述她自身的生命故事——以一位病人的视角,道出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并透过图文方式来呈现。
她强调,她希望将该绘本定价压低,因此推出这绘本并非为了赚钱,只是希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本作品,希望能为生病的小孩及青少年带来一份陪伴。

鼓励活在当下
张璐德说,在整个生病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难处,但也有很多感动,这一路走来并不是单一的情绪或事件可以概括的。一路上,她非常感谢对她伸出援手的朋友和亲人。
她说,更想鼓励大家的是,活在当下。
“有时候,我们说‘活在当下’,但其实,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但它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和挣扎,这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