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去年發現日本市售寶特瓶裝茶及茶包等茶類能夠大幅降低冠病病毒的傳染力,而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特聘教授鄭劍廷研究團隊則於今年通過實驗,證明綠茶萃取物能夠抑制冠狀病毒。
臺灣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從綠茶萃取的多酚兒茶素群,能夠遏制冠狀病毒複製、強化免疫機制及改善急性肺損傷。
綠茶萃取物能夠遏制冠病病毒,是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特聘教授鄭劍廷研究團隊所發現,並已於7月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抗氧化物》(Antioxidants)。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兒茶素(Catechin),又稱兒茶酸,是茶葉中黃烷醇類物質的總稱,也是茶多酚中最重要的一種,約佔茶多酚含量的75%到80%,是茶的苦澀味的來源之一。
兒茶素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病菌及保護心腦器官等多種藥理作用,被人體攝入後會很快在生物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或糖苷化。研究發現,在兒茶素結構中引入其他基團可有效提高其穩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並特異性增強兒茶素藥理作用。
此外,兒茶素還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腎臟、肝臟及神經系統等。由於兒茶素存在脂溶性低、穩定性差、在人體內利用率低等缺點,以致大大限制其開發應用。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酶法、化學法、微生物法等對兒茶素進行結構修飾以提高其藥效及生物利用率。
根據臺灣中央通訊社報導,鄭劍廷自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以來,已對兒茶素進行逾17年的研究,先後發現多酚兒茶素可以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菌,並在冠病肆虐全球期間,再次在實驗中驗證多酚兒茶素群遏制冠病病毒的功效。
通過實驗,鄭劍廷團隊成功證明濃度到達每毫升195微克以上的的兒茶素,能夠遏制一種促成病毒複製與感染相關的“冠病病毒複製酶”,從而有效防止病毒持續複製與變種。
研究團隊指出,冠病患者會走向上調TLR-4介質炎症訊號,相似於細菌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的敗血症,實驗中的白老鼠在服用兒茶素群后能增加免疫相關的CD8+ T細胞百分比,以提升適應性免疫力、加強自噬機制等作用,達到減緩病徵的效果。
由於人體服用兒茶素群的實驗數據也顯示,免疫作用相關的CD8+ T細胞可以維持4到5小時的高峰,因此建議體重50公斤的民眾,每天分2到3次攝取總劑量2.5公克的兒茶素群 ,血漿就可以獲得足夠的兒茶素濃度,理應能抑制冠狀病毒在人體中的複製能力。
不過,鄭劍廷也提醒,儘管可以靠喝綠茶來攝取兒茶素,惟劑量或不足以抑制病毒,因為實驗所用的是通過專業技術萃取兒茶素群,同時已去除咖啡因,與市售綠茶的兒茶素有所不同。
報導引述現任衛生福利部技監的論文第一作者楊芝青談話,指全球頻傳接種2劑冠病疫苗後仍確診的案例,因此,希望通過服用兒茶素,增強免疫力及抵抗力,一同來對抗冠病病毒。
論文共同作者的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吳彰哲表示,除了證實可以對抗流感病毒,研究更發現兒茶素具有抑制冠病病毒複製的能力,也能降低病毒造成的肺部發炎,對民眾在疫情期間的預防保健有很大的助益。
日本去年發現茶能降低冠病傳染力
茶中所含兒茶素能夠防疫,最先是來自日本研究團隊的推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於去年11月27日宣佈,他們從實驗中發現日本市售寶特瓶裝茶及茶包等茶類,能夠大幅降低冠病病毒的傳染力。
由於團隊當時的研究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並沒有驗證人飲用茶後的防疫效果,因此不知道在人體內的效果,但已被期待未來能成為遏制疫情的對策之一。
根據日本《讀賣新聞》及《產經新聞》的報導,奈良縣立醫科大學MBT研究所所長細井裕司說,這項研究有可能成為民眾聚餐時的防疫對策,未來希望能解開造成病毒“不活化”(殺死病毒)的機制。
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在所進行的實驗中,選擇市售2種瓶裝綠茶、紅茶茶包及奈良所產的“大和茶”茶包,然後在這些茶中混入病毒的液體,正中調查病毒的變化。
結果顯示,30分鐘後,茶包沖泡的紅茶內含病毒量減少99.99%、大和茶減少99.9%;其中一種瓶裝綠茶的病毒量減少99%、另一種則沒有變化。
負責實驗的奈良縣立醫科大學教授矢野壽一表示,由於有些茶可以讓病毒失去傳染力,有些茶則沒有這種效果,有可能是與茶中所含兒茶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