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日訊)南洋理工大學與陳篤生醫院合作開發一套採用人工智能技術診斷青光眼的創新系統,可省去人工檢查視網膜圖像的過程,眼科醫生進行診斷時不必再測量患者的眼壓,既省時又有效率。
根據南大與陳篤生醫院發出的聯合文告,這套自動化的診斷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演算法,來分析患者的立體眼底圖像(stereo fundus images),區分患青光眼和正常的視神經。
ADVERTISEMENT
立體眼底圖像指的是從不同角度拍下視網膜的二維圖像,再組合形成三維圖像。
由南大科學家與陳篤生醫院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陳篤生醫院患者做檢測時收集到的282個立體眼底圖像進行測試,發現這套人工智能系統診斷青光眼的準確度高達97%,敏感度則有95%。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今年6月出版的科學期刊“Methods”。
領導研究的南大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王力波指出,這套自動化的診斷方法容易使用,尤其適用於眼科醫生較少的國家或地區。
參與研究的陳篤生醫院眼科部門副處長兼高級顧問醫生葉偉良解釋,目前通過人工檢查視網膜圖像的診斷過程比較耗時,並且依賴專家的主觀評估。“有了這套人工智能系統,眼科醫生的工作量料可減輕,進行診斷時也會更有效率。”
研究團隊正在探討如何把這套軟件轉移到手機應用,並與眼底照相機(fundus camera)或手機鏡頭適配器(lens adaptor)一起使用,作為便攜式的青光眼檢測工具。
青光眼是一種由視神經受損引起的眼疾,發病初期往往毫無症狀,可能悄悄奪走患者的視力,造成永久失明的風險。隨著全球人口迅速老齡化,預計到了2040年將影響全球1億1180萬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