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00am 10/09/2021

爱长在

养生

歧老现象

老人

老化

养心

爱长在

养生

歧老现象

老人

老化

养心

【愛長在】消除社會“歧老現象” 老人家不僅要養生,也要養心

张露华(记者)

社會上存有很多“歧視主義”,從膚色、貧富、種族、性別、疾病,甚至每個人都或許會經歷的老去,都會因為“年齡主義(Ageism)年代”而使到年齡成為一種禁忌。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養老院運營者協會副主席曾琬茗博士
唯有接受是自然的,才能打破社會“歧老現象”
馬來西亞養老院運營者協會副主席曾琬茗博士說,每個人對老的定義不一樣,有的人認為自己能動就不是老,除非是等到入住院那天才是老人。

“其實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都怕老?大馬人都很擔心老化,因為我們的社會架構文化帶出一個訊息‘老化是很可怕的’。”

她表示,市場上有各種抗老方法與產品,甚至整容宣傳,都帶出“老化是我們的敵人”的訊息,抗老行業市場價值是數以億計,而且增長率是不可思議的快,全球接近10%人口都在使用抗老產品,不只是老人,年輕人也熱衷於抗衰老。

她感嘆,除了一般人以貌取人之外,職場上也注重美麗的外表,要保持年輕樣貌,才可以跟年輕人競爭或求職,所以我們現在是處於一個“年齡主義”(Ageism)年代,以年齡掛帥的一種主義,除了性別與種族偏見,年齡也成為了一種可被歧視的存在。

她認為,每個人都會老,都得面對老化問題,今年已經50歲的她,從來也不怕被人知道自己的年齡,因為老化是自然過程,但文化差異卻令我們對老化感到羞恥、自責。

“老化,在分化著我們,令人們避免談起年齡,覺得年齡越大,就越發失去自尊。”

曾琬茗提到,除了對老化的偏見之外,社會也缺乏老人設備,令“老”成為一個禁忌,一些社區甚至把老人院趕出社區,認為老人院會降低該社區的產業價值。

因此,她認為,要打破對老人的偏見,就必須讓人接受老化是自然與強大的,給予老人一個全面的公民身分,打造一個沒有年齡界限的社會。

“養老,不只是政府責任,而是所有人的責任,從個人、學院、非營利機構,但作為決策者的政府,必須擔當領導角色。以老人院為例,全國有超過1000所的老人院,但只有300所有合法註冊,政府該設法去幫助它們,保障所有老人的福利。”

“我與老人有很多接觸,活到80歲的人也不少。這些退休後的老人也想要獲得工作,但這需要政府的獎勵,才有人願意聘請樂齡人士,提供訓練以及更友善的環境,讓老人可以重回職場,就就好像新加坡一樣。”

臺灣長庚醫院養生文化村專員徐子峻
貫徹養老與養生的退休村,讓老人有尊嚴的老化
銀髮事業比我國走在前頭的臺灣,在老人長照服務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國參照的地方,如臺灣長庚醫院養生文化村,就是一個把養老與養生概念合二為一的退休村,讓居住其中的長者擁有便利的醫療服務,也可以享受生活。

長庚醫院養生文化村專員徐子峻表示,文化村設立已經16年,把馬斯洛需求理論上的5大需求實踐在養老事業上,分別是生理、安全、歸宿與愛、自尊與自我實現。

他解釋,隨著臺灣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高齡核心家庭是未來的主流,所以打造適宜的養老院是迫切的。

“目前臺灣80%的老人是居家養老,12%社區中心,其餘則是機構養老。健康老人在核心家庭裡會慢慢成為主流,造就養老機構的出現,讓老人老得慢,病得輕,活得好,有尊嚴的老化。”
“而長庚養生文化村就是這樣的養老機構。這裡佔地34公頃,目前已經有千多戶居民。涵蓋醫(醫療)、食、住、行,讓住戶猶如住在自己的家,擁有休閒公園,可以適量運動與享受自然環境,更重要的是有醫療照顧。社區內也有免費巴士服務,鼓勵長者外出,做一個快樂的長者。”

他表示,該養生村是醫養結合的改革,醫療是基礎,安養是核心,院方利用科技與專業工作人員,監察長者的健康,以免耽誤醫治,所以養老是一門管理藝術,而不單是提供養老的地方與提供三餐這麼簡單。

不惑生命學苑課程總監林曉薇
老人不僅要養生,也要養心
老人要養生,也要養心,身心健康,才能把老養好。

不惑生命學苑課程總監林曉薇,過去20年是從事青少年教育,3年前開始轉投老人照顧領域。

她認為,老人的健康水平,除了醫療照顧與居住環境之外,內在因素也可有助維持健康水平。

“學苑開辦之後,我們主辦了各種課程讓長者學習。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學習之後的長者,他們的日常健康行為會改變,對慢性疾病憂慮有意識,而逐漸養成良好習慣,都有助於長者改善健康。”

她舉例在課程問題時間,其他同學在提問時,旁聽的同學在某種程度上覺得自己健康出現了問題,而去檢查與治療,而且也讓有健康問題的老人覺得自己不是孤獨的,有人陪伴面對挑戰。

她表示,給長者的課程,除了是培養他們的興趣之外,也需要考慮到長者的需求,才能吸引長者參與,如財務規劃課程。
她表示,一般人會認為,財務規劃課程是為年輕人而設,其實長者也有這方面的需求。

通過觀察,他們發現退休老人最擔心就是老本問題,甚至感到消極或情緒低落,因此就開辦財務規劃課程,可以有效調節長者的消極情緒,減少孤獨感。

她認為,長者能夠參與他們感興趣的課程,是可以調節他們的幸福感,讓他們的黃金歲月活得更開心。

她強調,不只年輕人需要教育,教育對老人也很重要,因此希望以後有心的組織可以開辦更多老人學習課程,在社區內推廣老人學習,讓他們過上快樂的老年。

“為了推廣老人學習,我們把課程製成視頻,歡迎大家善用資源,在社區推廣老人學習。”

凱迪基金創辦人高桂蓮
老人的幸福感來源,來自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老人的幸福來源有哪些?金錢、子孫滿堂、白頭到老的老伴?以上皆是,還要再加3+1!

凱迪基金創辦人高桂蓮認為,老人的幸福來源分為6個方向,除了以上3個之外,還要有老友、老居、老身,以及社會資源。
在家庭架構轉變下,從個人、成家、孩子、空巢到獨居,她認為這些轉變都是現代老人要去克服與理解的現況。尤其健康身體是每個人的生活基本條件,活得越健康幸福感會加強,反之則會越弱。

“生理疾病,我們看得到,也可以吃藥控制,但經常被忽略的心理健康,如失落、焦慮、尤其是在疫情之下,老人困在家中,憂鬱、自殺傾向都有逐步提高的現象。”

為了提高老人幸福感,她建議可以參照以下方法:

1.鼓勵老人活到老,學到老,從中提升老人參與感與自發性,規劃自己退休生活與培養興趣。

2.活到老玩到老,鼓勵老人多走出去參與活動。

3.與時並進,接觸新科技,學會上網等等。

4.回饋社會,參與社會服務,以本身的經驗與知識回饋社會,是很好的人力資源。鼓勵銀髮再貢獻,讓年輕人或社會知道長輩的知識。

高桂蓮表示,該基金會過去二十多年一直以幫助人為目標,從2018年開始關注老齡化問題,推動老人關懷、社區活動,成立不惑生命學院,讓老爸老媽學習各種課程。也開辦種子培訓課程,讓義工回到社區貢獻。

“我們也通過與臺灣高雄醫大合作,提供照顧服務員課程,兩屆課程培訓了約50名學員,填補照顧人員不足的問題。”

相關文章:
【愛長在】給長者一個空巢的“家”? 還是一個安居的“家”?
【愛長在】蕭婕緹/長輩不愛喝水、容易嗆咳 你是不是選錯杯子?

【愛長在】面對生死無常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