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inchew.com.my/wp-content/uploads/2021/09/45b63510-e91d-4f28-ac74-3a207077a9a0eceb2b6a-bd06-4ae7-b461-35e88a6a0fb-600x400.jpg)
除了成本費用日趨增加外,再加上日本政府出資補貼,許多日企趁著中國近日大力整頓中企之際,紛紛選擇在東南亞各地或印度落腳。但中國有完整產業鏈優勢,又讓這些外商捨不得出走陷入長考之中。
中國生產成本愈來愈高
距今30年前,東芝剛在大連設廠時,日本還是亞洲地區貿易與製造的佼佼者。不過物換星移下,現在已不可同日而語。2019年時,日本跟韓國與臺灣之間的貿易量是3900億美元,但中國卻是9350億美元,足足多出近2.5倍。
ADVERTISEMENT
至於薪水方面,中國勞工每小時的鐘點費已漲到約6.2美元,已是改革開放以來的10倍之多。按比例來說,雖然只是日本國內薪資的4分之1,但卻是泰國勞工的兩倍。回溯至2008年時,中國的時薪還只跟泰國一樣平起平坐。
除生產成本愈來愈高以外,日本企業大舉出走中國移往東南亞地區,也與最近許多中企遭大力整頓有關。
其實,早從2012年開始,日本人直接在中國中國投資就與日俱減,但在印尼、泰國、越南,甚至於南亞的印度,卻看見愈來愈多日商。以東芝來說,就是要用亞洲各地的產能來彌補從中國中國撤出的不足。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減少對中國中國的的依賴性。
像日本小型電子公司OKI也宣佈,將棄守位於深圳有20多年曆史的工廠,不再當地製造印表機,生產線將全部轉到泰國。不過,由於中國中國有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就製造與經營層面來說,都較有便捷優勢。因此,還是有很多日企選擇會留在中國。
根據有官方色彩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2020年的調查,僅8%日企表示將減少或撤走自己在中國中國的工廠。以東芝來說,就算出走到東南亞,在大連還是保有幾條產線。
即使一些外商說自己有多愛國,也不會想要一刀切斷與中國中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關係。不過,若企業想要樽節開支與確保貨源的話,中國中國已不再是首選,因其他亞洲國家已取而代之了。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