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5:59pm 20/09/2021

马六甲

纸灯笼

中秋

马六甲

纸灯笼

中秋

手藝傳三代:傳統燈籠點亮中秋

文化需要傳承,才能薪火相傳。來自古城馬六甲的張瑞清,由於對傳統紙燈籠的執著與堅持,自小跟隨父親學習製作傳統紙籠燈,間中雖然因為工作而中斷,但30多歲後又開始拿起鐵線絲及玻璃彩紙,埋頭苦幹做出一個個傳統燈籠,從不間斷。

報道/攝影:梁德福

張瑞清一家三代都製作傳統燈籠,為傳承傳統文化盡點棉力。左起張振華及張瑞清。

每年節,一盞盞精美的傳統紙燈籠繼續散發它的魅力,也勾起無數人美好的童年回憶。

張瑞清本身有正職,從小就住在觀音亭街,父親張振華今年已93高齡。父親在觀音亭街開雜貨鋪,間中也製做傳統紙燈籠,而張瑞清從小在耳濡目染下,也對這手藝產生興趣,並繼承父親衣缽,過去30多年來每逢中秋節親手製作傳統燈籠,至今至少四五百個。



傳統燈籠的工序比不繁雜,張瑞清示範第一個步驟:起模。
起模後再將它固定形狀。
在固定閉狀上粘上玻璃彩紙。
張瑞清(右)指導女兒如何為燈籠上色。

93高齡的張振華欣慰子女繼承傳統手藝,並希望他們堅持下去,讓它不會被淘汰。他說,年輕一代有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自由發揮,他也從不過問。

“我放手交給孩子去做之後,就不再過問,只希望他們認真的去做,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難得的是,張瑞清也後繼有人,孩子也開始學習製作傳統燈籠,今年中秋節,他們一家為製作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張瑞清受訪時指出,第一次製作傳統紙燈籠是六年級,當時由學校老師教導,但因為父親一直都有做,所以他很快就學上手。所以,嚴格說來,他製做傳統紙燈籠已超過半世紀。

他說,他第一個做的是菱形燈籠。 “早年燈籠來來去去都是那些,例如金魚、龍、船,但是,勝在全是手工製作,所以珍貴。”

他表示,之前因為要專注生意而暫停製作燈籠10多年,30多歲後生意上了軌道,這才又重新制作紙燈籠。

他強調,做燈籠純粹是興趣,而且,他對傳統燈籠相當執著,總覺得它很美,很有魅力,也能勾起無數人美好的童年回憶。

“尤其當我看到顧客一家大小來買燈籠,做父母的笑著對孩子說:看,這是我小時候玩過的燈籠,一家大小開心笑起來時,心裡覺得很欣慰,讓我更堅持做下去,也開始想到要傳承這個華人傳統文化。”

宮型燈籠,呈獻簡單美。
這隻金魚燈籠已盛行五六十年,至今依然深受歡迎。

張瑞清說,紙燈籠是華人的傳統,身為華人有責任去傳承。所以,這麼多年來,他都盡一己之棉力,每年華人農曆新年後就開始做燈籠,因為是兼職,所以有空一點點做,這樣才來得及在中秋節時做好。

他表示,傳統燈籠的工序比不繁雜,首先是起模,然後再固定形狀、粘紙、晾乾、上色即可。由於出自手工,所以一天也不可能製作太多燈籠,從早到晚頂多只能做10個燈籠。

他說,結婚以前,他與父母及大姐一起做燈籠,後來姐姐移居英國,父親也因為年紀的關係,放手交給他打理。他婚後即在太太協助下,繼續製做傳統燈籠。

他表示,父親的年代,馬六甲有五六家制作傳統燈籠的店,如今可能就剩他一人在做。

“這是一門不賺錢的生意,一年就只在中秋節推出一次,要靠它賺錢是不可能的事。”不過,他認為紙燈籠的魅力就在復古,可以勾起童年回憶,這是電子燈籠做不到的。

好精靈的猴小弟弟。
十二生肖中的羊,如今變成“綿羊燈籠”。
蛇型燈籠,外形相當討喜。
好可愛的老虎紙燈籠。
十二生肖燈籠大受歡迎

張瑞清說,傳統燈籠應該繼續以手工完成,機械化生產會失去原來的味道,意義也完全不同了。

他每年都會特別製作當年生肖的燈籠,今年,在顧客的建議下,他與家人首次推出一套“十二生肖燈籠”,頗受歡迎。

張瑞清說,有人問起為何他不做一套十二生肖燈籠,經過思考後,他決定動員全家人一起完成。

“兒子、女兒今年也幫忙製作燈籠,年輕人的手工比較好,所以上色方面就交由女兒負責,早年我們有做好一些生肖的模型,今年只是增加猴、羊、蛇及虎。”

他表示,年輕人的想法比較不同,在造型上也稍作一些改進,讓部分生肖燈籠看起更可愛、更討喜。

他說,“十二生肖燈籠”推出相當受歡迎,訂單不斷,這是令他相當意外的。

傳統公雞燈籠,你小時候玩過嗎?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