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城乡余集

发布: 7:00am 20/09/2021

建筑

城乡余集

张集强

微气候建筑

杨经文

建筑

城乡余集

张集强

微气候建筑

杨经文

张集强/微气候建筑

作者:张集强
城乡余集/张集强/微气候建筑
位于梳邦的Mesiniaga Tower为杨经文早期的成名作品,外观以螺旋状的开放平台做为植栽及通风用,水平铝板按阳光角度做布置,为实现微气候建筑的著名案例。

随着前首相敦马哈迪宣布2020年宏愿计划,包括多媒体超级走廊、吉隆坡双峰塔、吉隆坡国际机场、布城及赛城等等一系列大型建设计划以建设带动经济,到了1990年代中国家经济已迈入快速发展期。当时的政治氛围,大部分的国家级仍然强调文化特征,以马来文化及现代化伊斯兰样式为主。然而,除了强调政治正确的建筑趋势,有一些建筑师尝试摆脱这些包袱,以不同的视角,以及在作品中探索其他的可能。

当中,有建筑师以理性的角度去探讨建筑与环境共生的可能,例如(Ken Yeang)在他的超高层建筑中置入设计的概念,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有别于其他后现代的地域主义建筑,杨经文在设计操作上面,倾向于回归到环境层面,并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反思。

ADVERTISEMENT

杨经文的作品以高层商业建筑为主,他的作品难能可贵的是在高度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牺牲一部分可利用的空间,以遮阳板、导风板、外部及内部连贯空间等等。运用高科技,以科学化的计算及实验,包括针对座向、阳光角度、风向来设计建筑的外观。此外,他在建筑外层覆盖植物做为建筑微气候的调节因数,建筑的外观造型取决于气候因素,而非以文化或历史意象做为建筑的表征。

他提倡以微气候建筑应对当前建筑过去强调造型所造成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微气候建筑最早由美国建筑师欧给兄弟在1953年提出,他们认为国际样式将全世界不分地点的建筑形式变成单一化,使建筑与外围环境关系尤其应对气候问题等脱节,因此提倡区域性现代主义建筑,即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加入不同区域环境条件,尤其气候条件为主要考量。

城乡余集/张集强/微气候建筑
槟城乔治市的巫统大厦,侧墙面西为电梯间及设备间,以避免下午西晒而造成室内过热的问题。在设备间与主要空间中间留有通风带,以便有效将热空气带走。
Mesiniaga Tower:开启建筑新想像

杨经文在英国建筑协会完成建筑专业训练之后,开始担任建筑师。1974年返马不久后加入Tengku Datuk Robert Hamzah创立的TR Hamzah & Rakan Rakan事务所,后来成为合伙人改名为TR Hamzah and Yeang建筑师联合事务所。然而在有感于建筑专业缺乏对环境的理解,受到日本代谢派主义大师,也是吉隆坡国际机场的建筑师黑川纪章的鼓励之后,他在90年代前往剑桥大学修读生态环境研究所,同时前往美国宾州大学景观建筑系修课。这两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补充了建筑专业所缺乏的环境概念,也为他后来致力推动的微气候建筑,奠定下更好的基础。

他最早的成名作品为1985年完成的自宅设计Roof-roof house,此建筑为最早期仿生态设计,计算吉隆坡阳光规迹与角度,在建筑物上覆盖多一层的遮阳拱形构造。1992年,在梳邦的高层建筑设计案Mesiniaga Tower,他以螺旋状的连续植栽装置,以及按阳光角度而设计的铝板遮阳板、雨水收集灌溉装置、通风导板等,开启了热带现代建筑的新想像。这设计案引起国际的关注,并获得世界级的阿卡汉建筑奖(Aga Khan Award )。杨经文其他作品包括槟城巫统大厦、槟城MBF大楼、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阳光大厦(Solaris Tower)等。他的事务所迄今设计了超过200个建筑作品,然而强调现代化的布城却不见其作品的踪影,确实让人觉得可惜。

城乡余集/张集强/微气候建筑
乔治市MBF大楼,建筑实体空间与虚空间交错,使得室内空间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是现代公寓设计中空中花园的先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33pm 29/03/2025
市政府组织130工程师 排查全曼谷700建筑
市政府组织130工程师  排查全曼谷700建筑  //主
工程师评估曼谷医院可能遭受的损失,医生和救护人员在等待指示后才能进入医院大楼。(法新社照片)

(曼谷29日综合电)曼谷市长查猜指出,市政府已组织130名志愿工程师,对全市700栋疑似受影响建筑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他说,建筑安全排查工作预计将在2至3天内完成,初步评估显示,大多数建筑未出现严重安全问题,目前通报数量最多的区域尚未发现重大隐患。

他呼吁市民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并表示市政府已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查猜周六在市政厅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听取各部门汇报后表示,当前工作重点是全力展开救援行动,同时加紧开展建筑安全排查,确保公众安全。

他指出,市政府已临时开放部分公园供市民在夜间避难,超过700人前往避难点。市政府将在避难点提供免费食物、饮用水,并安排音乐演出,以帮助市民舒缓压力。

针对在建高楼倒塌事件的调查,查猜表示,目前仍未能与相关承建商取得联系,具体责任调查仍在进行中。市政府将在救援工作完成后进一步调查事故原因,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