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回頭想一想,為什麼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到擁擠的景點出遊,甚至沒帶口罩,反而會擔心孩子到學校上課呢?
教育部已經宣佈10月3日學校將分階段復課,得到的大多數回饋是父母不願讓孩子們曝露在病毒的風險當中,拒絕讓孩子返校。然而,雪隆區成人接種率達到80%以及疫情趨緩後,進入復甦計劃第二階段,所有完成接種人士可以堂食,以及獲准在州內旅遊,包括入住酒店和民宿。
ADVERTISEMENT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開放後的第一個週末以及馬來西亞日的假期,遊客湧現於州內各景點。無可否認,出遊可以釋放壓抑已久抑鬱心境,讓我們回頭想一想,為什麼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到擁擠的景點出遊,甚至沒帶口罩,反而會擔心孩子到學校上課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真實的例子,美國調查員在一間工廠的健康飲食問卷調查中問道:“如果在午餐時段提供蘋果作為飯後甜品,請問您會吃嗎?” 調查的結果幾乎都是一樣,“這樣很好啊,很健康”;“當然會吃啊,蘋果是健康的水果”。因此在得到調查結果後,廠家就在午餐的時段置放了一堆蘋果,給員工自由領取。
午餐時段過後,調查員發現蘋果幾乎沒有人領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做了更深入的調查,他們赫然發現員工之所以沒領取蘋果,是因為蘋果“敗給”了薯條,廠家提供了蘋果但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薯條,因此員工們都選擇了薯條。
可能我們會說當時廠方並沒有將薯條放進問卷選項中,這樣調查結果可能會不一樣。那好,我們就試著把薯條與蘋果放進問卷中,問題可能就會變成,“如果午餐時段廠家提供蘋果與薯條,請問您會選擇哪一個?”答案也許會與之前相差無幾。為什麼會這樣?在行為科學上的解釋是,人對於未來的自己會想像得完美,而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然而在現實的行為卻違背而行,這也許就是人性吧。
“一邊怕開學,一邊瘋出遊”是我在報章上閱讀到一篇報道極為諷刺的標題,如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反疫苗父母感染全家,或者父母探親後感染而傳染給小孩的新聞,很顯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道防護牆,如何保護好孩子,免於感染與父母的防疫意識有關連。如今身為父母其實很不容易,與看不見的病毒作戰之餘還需要一邊擔心小孩的心靈健康,一邊憂心小孩的學習以及成長。
這與蘋果及薯條的問卷調查如出一轍,父母想保障孩子的安全,然而出遊卻將孩子曝露在風險當中的行為一樣。那麼父母是否當下應該意識及審視,出遊風險高,還是上課風險高?如何為上課的孩子做好防疫措施?如何讓孩子安全出遊?在疫情當下,我們無法像過去一樣自由自在地活動,國家的防疫政策讓我們更自由,我們就需要更自律,願天下父母加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