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24/09/2021

中文

礼物

红楼梦

良伴

精彩

耿耿

中文

礼物

红楼梦

良伴

精彩

耿耿

17歲的生日禮物/耿耿(安邦)

耿耿(安邦)

17歲生日時母親送了一本《紅樓夢》給我。之前我只讀過少兒版的,並不覺得故事特別吸引,因此不太滿意這份禮物,只隨便看一看前面的人物簡介——咦,巧姐是誰?什麼……王熙鳳有女兒?看來少兒版刪了很多人物情節,難怪讀起來不甚連貫——遂翻開第一頁,兩個星期內一氣呵成追完120回,從此以紅迷自居。

能在年少時初讀紅樓,何其幸運也何其不幸。幸運的是你得以體驗閱讀的至高享受——優美的文字,鮮活的人物,的對白,合理又真實的情節轉折……令人慾罷不能如身歷其境;不幸的是從此別的小說都讀不下去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我連《水滸傳》《金瓶梅》都只讀一遍算數。

ADVERTISEMENT

猶記得當年一開篇就被吸引住,跟隨大荒山青梗峰下那塊石頭歷劫紅塵。看到演唱紅樓夢曲子那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才恍然大悟:“原來在這裡!”——少兒版刪了整段太虛幻境。首次踏入薄命司的我激動不已,搖頭晃腦吟詠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和曲子。結果如痴如醉的模樣引起媽媽的好奇,也要搶讀一番。送禮人開口要求未免不便拒絕,我只好規定每人輪流讀一回合。當然我沒那麼老實,通常多讀了兩三回合才把書交出去。媽媽把書放在米缸上,趁炒菜的空檔轉身一頁一頁地翻閱。更驚喜地發現新大陸:“咦!這不是〈紅豆詞〉嗎?老師沒告訴我們這首歌出自《紅樓夢》!”接著她興奮地哼唱起來。雖然“掛不明的更漏”有點走調,“呀!恰便似遮不住的……”怎麼也轉不到青山隱隱,但在流不斷的綠水悠悠的旋律中媽媽回到了童年的課堂上。

不明白“玉粒金蓴”的意思也不妨礙媽媽大聲歡唱,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遺傳給了她的女兒。我看見生僻字:“媽,繁體的夢字下面換成死字是什麼意思?”字典就在邊上,但:“不知道,和死有關吧。”

一些字很容易猜,比如“攆”,一說攆出去丫環們就哭求留下,肯定是趕出去的意思;一些較有挑戰性,比如“彀”,字形無跡可尋,幸好出現的次數“夠”多,我們才猜得到它的意思;“蠲”也常常出現,我有邊讀邊心裡管它叫“觸”免,大概猜到是免除的意思;“ 才”最難,筆劃那麼複雜,又有絲又有兔,結合語境猜了好久終於猜到是“才”的異體字。詩詞就不客氣直接跳過,什麼警幻仙子賦、會芳園贊、芙蓉女兒誄……統統無視;〈葬花詞〉名氣太大,不得不勉強看一遍。說來好笑,有個詞語註釋找不到,放在一起好像斷句——“周瑞家的在內忙迎出來”,看得摸不著頭腦,這個突兀的“家的”到底是什麼?看久了才知道那個年代的平民婦女沒有姓名,老公叫什麼你就是什麼“家的”: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賴大家的……

是我一生的

我和媽媽就這樣一面猜謎,一面你追我趕,每看完一個章節便熱烈地討論。我們最佩服寶釵的冷香丸——費那麼多功夫收集四季花朵和雨水製成,只為了應付一個發作時“也不怎麼樣,不過喘嗽些。”的小毛病,真是啼笑皆非;為了省親建造大觀園,連小道士小尼姑及唱戲的女伶都特地從江南採買回來,結果元妃過來半天就走了?如此浪費人力物力真是匪夷所思 。也有我們不敢討論的情節:賈璉偷娶尤二姐,璉二爺若無其事說出“雜會湯”三個字,17歲的我大驚失色,媽媽也靜靜翻過這段——很多年後我們才笑說古人真開放。

那兩個星期我們書不離手,精神上彷彿搬進了大觀園,和石頭一起見識各色人等,與他們同吃同睡同喜同悲,見證他們的悲歡離合。文字的魔力透過紙張牽引著我們的情緒,也有笑的,也有恨的,也有罵的。抄家那段媽媽看得心酸落淚。我則掩卷嘆息——過一陣子就捧起書來從第一回開始讀至第80回止。此後我年年重讀,但再沒碰過後40回。

現在這本書已殘舊發黃了,用玻璃紙包起來也挽救不了皮肉分離的書脊與書頁。這是我一生收過最好的禮物,送禮與收禮雙方都獲益良多。我們常常聊書中人物的是非八卦,像:“賈寶玉過年去襲人的家,好像廢人一樣任由她擺佈!”彷彿真的認識他們一樣;向來奉行“君子遠庖廚”的我主動鑽研紅樓食譜,在媽媽的指導下成功燉了一碗雞蛋。我們也曾到北京大觀園一遊,和衚衕裡的腳底按摩師大談最欣賞的紅樓女子。總之此書帶給我們的樂趣超越了閱讀層面而進入日常生活。

曾經滄海難為水,從此別的小說都不好看了。除了媽媽,身邊沒有其他同好。於是我廣交俞平伯馮其庸周汝昌等紅學家,買了好多他們的著作。紅學流派眾多,有考證派評論派,還有想像力豐富得令人髮指的索隱派。不熟悉文本便急欲窺探名家理論很容易消化不良頭昏腦漲。我讀了原著幾次之後終於看得進去張愛玲的《紅樓夢靨》。繞了一圈之後最終迴歸文本,最多隻參考工具書來幫助理解內容。曾經大段跳過詩詞曲賦,現在逐字逐句看蔡義江的評註;不瞭解那個年代的習俗器具就翻出鄧雲鄉的《紅樓夢風俗名物譚》。

影視作品則完全看不下去,無論是人物或場景都和心目中相差太遠。倒是孫溫畫筆下的大觀園很符合我的想像,也收集劉旦宅、戴敦邦和王叔暉的畫冊。機緣巧合之下我還低價購得一本脂批影印本,視如珍寶。1948年胡適離開北平,舍3萬冊藏書而取了一本《甲戌本石頭記》渡過臺海。我也曾認真想過假如發生火災該如何第一時間攜帶石頭逃出火海。

明齋主人的評石頭記:見淺見深,隨人所近。我差不多年年重讀,每次都有不同的體會。俗人如我覺得《紅樓夢》十分貼近生活,職場上同事之間的相處常常讓我聯想到書中場面,甚至曾親耳聽見這句話呢:“還不如我們散了,單讓她在這裡呢。”情景和語氣同書裡一模一樣。幸好我不是小紅,否則恐怕吞不下這口氣。

裡頭有兩句關於理財的名言被我奉為圭臬:一是烏莊頭送年貨,賈珍說:“正是呢。我這邊倒可已,沒什麼外項大事,不過是一年的費用。我受用些就費些,我受些委曲就省些。再者年例送人請人,我把臉皮厚些也就完了。”多麼能屈能伸,有錢就享受些,沒錢就省儉些,請客送禮就把臉皮厚些,何必為了虛榮打腫臉皮充胖子?二是鳳姐的:“我比誰不會花錢? 咱們以後就坐著花,到多早晚就是多早晚。”好一句我比誰不會花錢!會花錢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領,不必引以為榮。

隨著人生的發展和變化,相信《紅樓夢》會帶我看見更多不同的東西。因為別的作者只是說故事,《紅樓夢》的作者則帶讀者進入一個活生生的世界並自行體會所發生的一切。這個神奇的功效只能通過原作者的文字發揮——翻譯版、少兒版、影視版……甚至傳統戲曲改編作品等都不足以轉化原文的精彩。我非常幸運出生在《紅樓夢》成書的年代之後,也十分慶幸父母讓我接受教育,才得以與它結緣。它不單止是一本小說,更是我一生的良伴。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