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食物為何無法全球化?”,是我在修讀餐飲服務這個副科的其中一份功課題目。大馬美食無法征服世界味蕾的原因繁多。於是,我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國家情懷,閱讀《韓國飲食的素顏》,看韓國飲食如何全球化。
作者認為,只要這個食物讓外國人看了以後感受到韓國的本質,喜歡上這個食物,進而瞭解韓國、喜歡韓國、消費其他韓國商品,這就是韓國食物的特質。掌握好特質就是韓國飲食全球化的關鍵推手。這樣看來,韓劇長期薰陶的炸醬麵、部隊鍋、烤三層肉、炸雞配啤酒都是強大的飲食文化植入型廣告。大馬美食的劣勢應該是缺乏“馬流”明星與“馬劇”的加持;Nasi Lemak 再芳香可口,也難獲世界青睞。
ADVERTISEMENT
食物有所改變很正常
我們看韓劇裡的美食看得津津有味,有些韓國人卻嗤之以鼻,說那是國籍不明的淺薄食物,反之推崇朝鮮宮廷的神仙爐為正宗韓國食物。世上不變的真理就是任何事都會改變。當生活形態、食性、料理工具都改變、新的食材流入,食物就會跟著改變。在菜系的正宗性氾濫成災時,作者跳出框框,犀利點出食物有所改變很正常,重點是現在誰在吃,誰常吃跟能不能代表我們。試想想,我們早餐明明喝著加煉奶的Teh Tarik,卻對外宣傳我們的國飲是遵循古方泡茶葉加牛奶,多做作無謂。傳統並非一成不變的觀點,是作者與讀者最大的思想交流。
如何走出鄰國的影子?
韓國飲食走向全球化的挑戰與大馬雷同——如何走出鄰國的影子?西方人多半分不清楚韓國食物與日本食物的分別。好多食物的前世來自日本,今生入籍韓國。作者犀利地解析,韓國人追求日本飲食文化,把它日常化為韓食,多少有著“追隨強者”的思想。例如壽司改名醋飯、海苔壽司變紫菜包飯、改用生蘿蔔的醃蘿蔔、醬汁偏甜的蕎麥麵、從拉麵進化成泡麵。作者不屑指出,韓國人常以日本的韓流自豪,但韓國飲食一直活在日流之中。顯然,作者比我對自家飲食更加“恨鐵不成鋼”。
讀畢100個形塑韓國飲食文化的事典,看著爆米花、馬鈴薯、豆腐、水煮蛋、甚至鹽都榜上有名被討論;我不困惑。飲食這件事本就家常;因此,作者沒有對任何一種食物宣示主權,即便那是泡菜。我們一邊追求全球化,一邊為大馬Cendol輸新加坡、Rendang雞在英國被嫌不夠脆,汲汲營營捍衛民族尊嚴。對任何一種食物宣示主權或輕率地判定其屬性,極可能是瞭解不深而產生的自卑變自大情緒。我期許,在全球化之路,各國飲食的素顏是世界大同,海納百川。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