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信誓旦旦提出要培养哪些好习惯,然后坚持不久就草草放弃,“打回原形”?
面对虎头蛇尾的窘境,我们总为自己缺乏恒心和意志力感到纳闷。在《原子习惯》这本书里就提到,放弃维持某项习惯也许不在于个人的意志力问题,而是我们没有遵循一套可行的系统和策略。讨论习惯养成的背后也让人极力思考: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不仅适用于个人,也能运用在企业、亲子教养、教育等方面。
ADVERTISEMENT
回看疫情下的校园,原子习惯的概念可以如何应用在师生之间,让如今大部分居家学习的学生,也能以这套系统培养阅读和其他好习惯,建立更良好的生活秩序?
报道:蒙慧贤
图:受访者提供
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UPSI)教育讲师林卿卿除了是手帐爱好者,也是阅读推广者,致力在校内办主题书展、推广阅读,且经常在网上分享阅读笔记,期许更多学生能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小渔村长大的她自小就喜欢看书,在那个娱乐不多的年代,很快就培养了阅读习惯。问阅读习惯养成至今,是否有过厌倦期和经历哪些变化?她答道:“厌倦期应该没有。可能它不再像以前那么纯粹,当中的变化也许是从以前捉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到后期会选择性地去看一些有用的书,来到现在更多的是为工作和专业而看书。”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尽管阅读习惯已根深蒂固,阅读书籍类型也在随着境遇而改变。向来爱好阅读文学类书籍的她,偶尔会换些经济类、数学类书籍等来阅读。“人如果一直偏向某类书籍,思维和能力就会太僵硬。”适时把自己推到舒适圈外,透过刻意练习,让思维有更多面向伸展。
自疫情暴发,林卿卿在2020年所翻阅的书有120本左右,随着2021年已走过四分之三,目前看了将近60本书,且一一写下阅读笔记。
很多人好奇她为何阅读速度那么快,且还能详细地写下阅读笔记,她都会这般回答:“因为这是长时间所培养和训练的啊。在求学和做学术研究的长期过程中,我们平时都得从大量的资料里面去分析和写研究报告,无形中在训练个人的阅读速度和捉重点的能力。”
阅读量见仁见智,数量只是参考指标
虽然个人阅读量丰富,但她每次分享阅读时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阅读量是见仁见智的,数量只是个参考指标。
“如果你刚进入这个门槛,其实不需要逼自己一定要读几十页书,我更希望大家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如果一天可以坚持看完两页书,那也是对自己的肯定。”重点在于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求有,再求好。
在她看来,学生除了定时上学、做功课、吃饭、睡觉之余,也应该把阅读列入每日规划里,培养并持之以恒地保持阅读习惯,通过反思和刻意练习让阅读走得更深更广。
2020年,她成立一个名为“新火书厢” 的读书俱乐部,并在7月办了第一场线上读书会,分享和导读《原子习惯》一书,向大部分时间居家学习的学生推广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及普及自律的方法。
采访当天,镜头前的林卿卿滔滔不绝分享《原子习惯》书中菁华以及个人的体悟。
【何谓“原子习惯”?】
“原子”是很小的单位,如同日常中的习惯,是构成人们生活面貌的基本单位。习惯的效应看似微不足道,但经过几个月、几年的长期执行,当中的细微改善将会产生复利效应,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习惯=自律=生活枯燥和限制创意?】
说到习惯,很多人或许会想:每天重复的习惯,会不会导致生活太过单调而枯燥呢?
她反问:“如果我们长期都为了不懂吃什么、等下要干嘛或去哪儿而烦,我们还有多余的心力去想更多事情吗?一旦我们的生活自动化,很多事情都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也就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做更多的自由思考。”
诚如《原子习惯》所说:习惯不会限制自由,而是创造了自由。事实上,没能掌握习惯的人,往往拥有最少的自由。
【身分认同这件事: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在《原子习惯》一书,作者主张要改变习惯必须先从“改变心态”做起:焦点永远都要放在成为某一种人,而非得到某一种成果。例如想要培养读书的习惯,心态不该把目标设为每月读多少本书或体重达多少公斤,而要打从心底认同自己想成为一个读书或健康的人。
确立了身分认同,再以习惯将它具体化:每天运动,意味着自己把“一个健康的人”的身分认同具体化。每天读书,意味着自己把“一个读书的人”的身分认同具体化。
林卿卿指出:“人在没目标、压力大,或想逃避某件事时,往往会无意识地一直刷手机,但如果心态调正了,清楚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或发现自己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去做,就会自然减少刷手机的时间。”
她分享自己的日常习惯时指出,本身会在日记本里写下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和称职的学者,每每完成一项任务例如阅读、做研究、发表论文等,就会自我鼓励,透过生活中的小胜利来向自己证明,同时也提醒自己避免操之过急。每件事要达到“精熟”都是需要耐性的,培养习惯同样需要耐心。
【落实在校园里头的原子习惯】
曾经有几名中学毕业生向她反映,离开学校后就很少有捧书阅读的习惯,随后她请那几名学生分析背后的原因,总结出4个很难维持阅读习惯的因素:
(一)生活中有太多看似比阅读更有趣的诱惑;
(二)获取知识的管道很多,读书不再是唯一渠道;
(三)日子太忙没法静心阅读;
(四)把阅读目标设得太高。
对于这样的状况,林卿卿认为学生不妨根据书中提出4大法则,找出以下几个方法去应对:
1. 把晨读概念融入生活中,每天腾出一小段时间来静心读书。不用设太高的目标,从阅读5分钟的最低标准或书里的两分钟法则做起,慢慢再延长阅读时间。
2. 先从感兴趣的书籍下手,不用过于约束自己必须看些“高大上”的书籍,个人的生命或工作需求什么,就去看些什么样的书。
3. 把书本放在桌上、床边等显眼位置。如果手机会影响阅读,那就把手机放远些,暂时断网、关掉电视等。如《原子习惯》所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让好习惯的提示显而易见,让坏习惯的提示隐而不见,给自己建立一个合适和自律的“环境”,让自己更容易投入环境之中。
4. 找一群志同道合或有相同习惯的人,例如在社交媒体关注一些喜爱阅读的平台,加入阅读群组或读书会、听说书Podcast等。“你总不能在一群都爱打游戏机的朋友里面去培养阅读习惯吧。”
5. 采用“诱惑捆绑”方式,将“想要”的行为和“需要”的行为配对,例如阅读10页书后,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或者一边阅读,一边让自己享受冷气和饮料,让阅读习惯更有吸引力。
在林卿卿看来,生活中总有很多方式去“对付自己”。“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和惰性,有时真的会这么认为,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只要用对方法和系统,养成阅读习惯就会变得更加轻松容易。
【家长的陪伴和以身作则】
师长可以利用原子习惯的概念来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她说:“像书里所提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习惯并非来自选择,而是模仿,所以我觉得在培养阅读习惯方面,师长的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林卿卿本身在课堂上经常跟学生谈及阅读和书,课外也常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拍下密密麻麻的笔记照片,把阅读这件事变成常态,期许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学生也会慢慢建立阅读习惯。
“我曾经遇到一个家长,为了让大家做到早睡早起,晚上10点就会断掉家里网线,所有人包括他自己,以身作则——你总不能自己熬夜刷手机然后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啊。”
她说:“孩子本身也知道要培养准时交功课、早睡早起等各种好习惯,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有大人的陪伴一起做这些事。也许有的人会抗议,以前我们不也是这样长大吗,但想想,那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娱乐活动和诱惑也不像现在那么多吧。在这么多诱惑的环境下,要怎样培养孩子从自律到自由这件事情,这是大人要看重的事。”
【教师说话术:与其说“你必须”不如说“你可以”】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方面,教师不妨让学生写下全年阅读计划,定下今年想要阅读书目的数量、具体的行动或执行方法,让学生自我鞭策。
面对学生,老师的回答很重要,用“你可以读5本书”会比“你必须读5本书”更好,重复地说,好让学生觉得“他可以”。
当来到年中复查时,假设学生脸带羞愧说自己最近很忙只看了3本书,老师可不必急着追究没达成目标的原因,多鼓励学生:“很好啊,你都已经看了3本书。”适时地鼓励和赞赏他们的努力。反之,假设学生自信满满地表示自己上半年已看了9本书,下半年多看一本就能达成目标,这时候老师可以鼓励他们把目标再调高一些。
如果老师觉得学生喜欢看的言情小说水准不高,那不妨给学生推荐些类似而又高层次一点的书目,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慢慢提升和拓展,不要否定学生看的书,避免在言语上看不起学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