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默克爾被冠上德國“永遠的總理”稱號,當歐洲和美國威權民粹政治人物勢力抬頭,默克爾被外界封為“自由世界領袖”;如今她將結束具歷史意義的16年執政時代,她遺留的政治資產無論在德國內外皆前途未卜。
默克爾的支持者說,她的行事風格溫和且具有凝聚力,提供穩健務實方式帶領德國度過無數全球危機。但批評她的人說,她的領導風格是得過且過,堅持儘可能滿足最大共識,未能高瞻遠矚替歐洲和區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未來數十年發展做準備。
ADVERTISEMENT
德將面臨破碎政治板塊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默克爾下臺後,德國將面臨破碎的政治板塊。正因為默克爾的影響力如影隨形,以至於她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DU)總理候選人拉舍特一直難以強化個人形象。
反而拉舍特的對手丶社會民主黨(SPD)候選人肖爾茨積極推銷自己是真正能延續默克爾路線的人選,且或許還頗為成功。
被視可抗衡特朗普與普汀領袖
近幾年來,許多人將處變不驚的默克爾視為在國際政壇上抗衡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或俄羅斯總統普汀這類自傲大男人領袖的受歡迎人選。
默克爾的重大政策轉向,也都反映德國社會大多數人的願望;例如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她決定德國逐漸廢除核電。這也使得原本極度保守的基民黨擴大支持者結構,吸引到更多女性和都會選民。
移民政策引反彈宣佈不連任總理
在冠病疫情爆發前,默克爾採取過的最大膽行動,是2015年開放德國邊界讓100多萬尋求庇護者進入。雖然有許多德國人響應默克爾的“我們做得到”口號,但這也使得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坐大,並造成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度有極右派勢力進入國會。
此外,這項致命性決定不但引發黨內反彈,其他歐盟國家也深感不滿,匈牙利總理奧爾班等強硬派領袖則指責默克爾的移民政策宛如施行“道德帝國主義”。在地方選舉連遭挫敗後,默克爾最終促使她在2018年宣佈不再爭取連任總理。
除此之外,默克爾過往因推動再生能源發展而有“氣候總理”之稱,如今卻面臨年輕一代環保人士大規模抗議運動,不滿她未能勇於面對氣候緊急情況,因為德國甚至未能履行自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承諾。
在歐債危機期間,默克爾成為歐洲最受仰賴的領袖。當時柏林堅持負債累累的歐元國必須大砍揮霍支出,才能拿到國際紓困貸款。那時憤怒的抗議人士稱默克爾是“撙節女王”,並用諷刺畫將她扮成納粹。但捍衛默克爾的人則說,多虧她歐元區才不致瓦解。
基民黨慘敗
默克爾政策或難延續
這次大選,基民黨吞下戰後最慘敗績。可能把默克爾把持16年的政權拱手讓人。
保守派的《世界報》說道:“大家都知道:如果拉舍特輸了,默克爾的政績也就玩完了……唯有(他)贏了,基民黨才有可能延續默克爾16年來的政策。”
而默克爾欽點的的門徒克蘭普-卡倫鮑爾在2020年初因為地方政治醜聞,被迫退出總理大位競選。保守派在沒有太多選擇下,只好派出拉舍特這位不受歡迎的基民黨主席拉舍特出馬競選總理。
在今年夏天之前,保守派還大幅領先社民黨。但7月德國遭遇百年一遇水災,拉舍特視察災區時被拍到在總統施泰因邁爾後方談笑風聲,這畫面徹底扭轉了拉舍特和基民黨的支持。原打算儘量遠離競選活動的默克爾,最後還是親自出馬為拉舍特拉票。
由於聯盟黨內部還因為先前總理候選人之爭充滿負面情緒,保守派落敗,恐將使得拉舍特地位不保,掀起又一波激烈的權力鬥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