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量減少“自願”或“隨意”消費垃圾資訊上癮而浪費時間及消耗生命。
ADVERTISEMENT
澳洲紐卡斯爾大學曾通過對52項研究資料的分析,估算了全球人均微塑料攝入量得出,每週人均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重約5克,大概是一張信用卡的重量。其實,微塑料無所不在,因此,人們無法避免從日常生活中,特別是飲食中攝入微塑料。
微塑料難以倖免,垃圾電郵應該可以吧?根據Atlas VPN的研究報告指,過去的6個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垃圾電郵輸出國,佔比率是44.2%,緊接著是9.5%的俄羅斯、德國(7.6%)、法國(3.9%)、中國(3.2%)及日本(1.9%)。該報告還分析了過去2星期所收到的2萬4265封垃圾電郵內容發現,當中的25%是無害的廣告電郵、23%是釣魚電郵、7%是勒索電郵及2%是詐騙電郵。當然,以現在的IT技術,如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幾乎可以擋下99.9%的垃圾電郵。
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垃圾,我們肉眼卻看不見,也無法避開。另一個是虛擬的電子垃圾,我們其實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幾乎百分百的躲開。儘管兩種垃圾不可相提並論,但,垃圾確實會危害人們的健康與財物。然而,我們必須防範及杜絕的,還有一種危害人們精神與健康的電子垃圾:包括假新聞、無聊短視頻在內的垃圾資訊!
防治及杜絕假新聞,世界多地都在努力中,不少政府也立法治之,我不贅言。我想說的是,儘量減少“自願”或“隨意”消費垃圾資訊上癮而浪費時間及消耗生命。防治和打擊垃圾資訊的方法跟打擊假新聞大同小異,即不轉發、不點擊、最好不讀也不看,還有,要舉報及拉黑隨便轉發者(如果不敢大義滅親,可免則免)。最關鍵的是,退群、退粉甚至斷網離線。
疫情期間,想必大家都深居簡出,空閒時間必然也多了。閒來無事又無所事事者,大概就會通過社交媒體、朋友圈、網絡群組等接收和轉發大量垃圾資訊。我當然知道,勸請大家不要消費垃圾資訊,就好像奉勸大家少吃Junk food垃圾食品一樣的忠言逆耳。
或許你曾聽說過,某某人斷網數個月之後,不但活得更有意義,身體也變得更健康、更少病痛、也少了煩惱。有者因而獲得了新工作、新嗜好,甚至從此徹底改變了人生。激勵故事無論聽說過多少,固然都是別人的事。但是,如果你不去親身嘗試,永遠都不知道結果。
為了環保與健康,人們當然不想吃進微塑料。可是,實際上,微塑料已經汙染整個自然環境和海洋生態系統,最終進入人類食物鏈對人體健康安全造成威脅。
如今,垃圾資訊就像微塑料那樣汙染了我們的精神糧食。但是,同樣為了環保與健康,我們可以完全閃避垃圾資訊卻無動於衷,反而任由垃圾資訊耗損我們的精神與浪費時間,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