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扶持土著政策的關鍵問題是,它只造福一小撮人。那些真正靠自己打拼者,往往又受到政策侷限,而無法和非土著合作或展開良性的競爭。
ADVERTISEMENT
首相依斯邁沙比利提出“大馬一家”概念後,予國人有所期待,唯理想終歸得面對現實考驗。
首先當局要求貨運代理公司,必須要有51%土著持股的決定,就有違“大馬一家”精神,在受到相關業者、公會及反對黨反對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宣佈展延至明年12月31日。雖然這是前朝政府的規定,但現任政府必須圓滿的讓這件事無論是在政治和經濟層面都劃上句點,以符合“大馬一家”的理念。
接著星期一提呈國會的第12大馬計劃,又聞扶持土著的措施。例如政府規定土著擁有的公司和股票只能售給土著財團、公司和個人,以確保土著股權的可持續性。很明顯的,這項規定最原始的目的,是要避免大馬獨有的“阿里巴巴”文化出現,即土著先持股一段時間,或利用土著的身分去取得一些特定牌照,之後就轉手給非土著經營。這類事情的發生,大馬人不分種族都極之不服,因為只有少數人從中獲益。
撇開“阿里巴巴”不說,認真做生意,白手起家,可以從B40提升到M40的土著,其實並不少。但問題來了,政府“好心”確保股權等只能在土著間轉手之後,對於這些人而言,其實更不妙。由於要轉手股權只能找回土著,那麼潛在買家的範圍肯定就受限了。如果長期找不到買家,一旦又遇上需要現金週轉,最後本來可以賣到好價錢的,因為只能賣於土著買家,可能就被壓價了。
這和房屋政策裡,新發展計劃必須保留特定比例給土著買家是一樣的。有些土著要賣屋子時,遇到誠意和實力都有的非土著買家,因為轉名的侷限,被逼忍痛拒絕。如果是急著脫手,最後往往被逼賤價賣掉。有鑑於此,有些資金雄厚的土著買家,在買房時,寧願選擇不買土著單位,以便將來轉手時,可以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要扶持土著,以縮小和華裔的收入鴻溝,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走“授之以漁”的方向。近年來,許多土著開始經商,其實也有很好的成績。現在疫情影響,許多B40族群,無論是土著或非土著,因為原有的工作並非不可取代,也無法居家辦公,很多人都丟了飯碗。
大多數B40都是教育程度偏低,在短期之內,已失去的工作,很難再找回。政府給予的各種現金津貼,只是杯水車薪,之後又要重新面對艱難的事實。
鼓勵更多土著經商,並給予低利息的創業貸款,才能有望把他們帶出困境。援助金只能解燃眉之急,以政府的財力,也無法永遠不斷提供補助金。
政府可以主辦更多的創業課程,如規定領取援助金者,必須參與一些課程後,才能拿到援助金等。當大家的思維改變了,就能減少對政府的依賴。
如果土著創業越來越多後,就算把股權甚至整個生意賣給非土著,後面還有源源不絕的土著企業在建造中。目前的扶持土著政策的關鍵問題是,它只造福一小撮人。那些真正靠自己打拼者,往往又受到政策侷限,而無法和非土著合作或展開良性的競爭。長此下去,這類扶持土著的政策,只會淪為政治工具,而不是經濟策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