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雲

發佈: 7:00pm 01/10/2021

疫苗

命運

蕭宇淮

害怕

疫苗

命運

蕭宇淮

害怕

打疫苗/蕭宇淮(新山)

蕭宇淮(新山)

瘟疫肆虐,馬來西亞封鎖已久,所有人都盼長了脖子,等待接種的通知。終於在某天晚上,我收到了有關單位的信息,可總算輪到我了。接種本來只是件理所當然的小事,在此時此刻竟讓我有種“中獎”的感覺,當下是難以形容的興奮。

可隨著預定的日期愈加靠近,我那原本平靜的心卻也不經意掀起了波瀾。看著網絡各種有關疫苗的負面消息,我引以為傲的自信逐漸瓦解。我開始擔心,我會不會就是不幸的那一個,反而在接種疫苗後就莫名其妙地離開這個世界——想著這些問題,我失眠了。

ADVERTISEMENT

想起前陣子政府開放讓人民自願登記接種阿斯利康(AZ)疫苗,起初我還對自己發誓,勢必要爭到其中的名額。然而就在登記的前一天,恰巧與一友人聊起此事,友人表態自己不會去登記,理由是“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岔子,那他會怪自己的”。雖然友人只是輕描淡寫,但這句話還是深深扎進了我的心——可能我骨子裡本來就怕吧,只是好面子不願承認罷了。

隔天我還是去登記了,可故意遲了將近一個小時,結果顯而易見:我沒得到提前接種的名額。事後我總是笑說是命運安排,沒讓我搶到,但細細想來又何嘗不是我刻意為之?或許我一直都在,害怕的不僅僅是“打疫苗”這事本身,更是害怕命運的不眷顧,害怕自己連自己的命運都沒有辦法掌握住。可究竟又有誰真正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呢?

忽然憶起那年中學,政府安排人員來到學校來,為全體15歲的學生施打破傷風的疫苗。那年的我們竟可以滿是歡喜,還在為不用上幾節課而開心,一邊打賭著誰誰誰會怕得哭出來。甚至施打結束回到班上,不少調皮的男生還互相拍打手臂注射處,明明痛得眼淚快要流了,嘴上卻還逞強重複說“一點都沒感覺”。班上的女生則在訓斥男生的幼稚,同時又別過頭抿嘴笑。這平凡而美好的光景,不知何時卻成為了我青春最美的縮影。

“大家注意——”睡意漸濃,可我腦海卻浮現出那年班長的身影。只見他站在教室前,神情故作嚴肅:“建穎注射疫苗後發燒了,所以今天沒來上課,大家回家後記得發信息去笑他。”經班長這麼一說,班上頓時又變得鬧哄哄,大家已經開始在盤算著如何數落他。班長只得拉高聲量,聲音依舊是如此平穩而堅定:“還有叫他加油!快點好起來,不準翹課!”

是啊,我們都要加油呢!——不知何時我已然進入夢鄉,不再恐懼,不再不安。一如暖春總在嚴冬後,而我相信疫情的霧霾終會散去,而我也將成為那撥開雲霧的其中一陣微風。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pm 25/04/2025
落尘与落发/萧宇淮(新山)

曾经,我梦想成为一个书架——让人们能够驻足,取下一本书翻阅,然后被里头的文字触动,沉浸其中。我渴望我的书被人带回家,放在枕头旁,被翻得卷起边角,甚至留下折页与笔记。我以为,这才是一本书的使命。

后来,我的小说出版了。

怀着忐忑,我走进书局,想看看它的位置,是不是被放在显眼的地方,有没有读者停下来翻阅。然而,当我找到它时,它正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书身积累了一层灰。我伸出手,指尖轻轻划过,心中泛起一抹淡淡的忧伤:灰尘,代表着无人翻阅,无人带走,无人在意。那一刻,我难掩失落,不由得自我怀疑——我写这本书,真的会有人想读吗?

伤心书本被冷落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但忙碌的日子不允许我过多纠结。我也从最初每次经过书店,都忍不住想伸手擦拭书上的灰尘,到后来变成只有在偶然闲暇时,才会这么做。

多年后,我经营起了一家桌游店。

这里没有整齐排列的书籍,却有各具特色的桌游;不同于书店的静谧,这里充满了欢笑与讨论声。玩家们围坐在桌前,为了出奇制胜绞尽脑汁,因为赢得比赛而兴奋不已。我看着这一切,内心格外满足。

而这里,也有灰尘——每天营业前,我都会花时间打扫店里的卫生,除了细小的砂石,偶尔还会扫出几根长长的发丝。可奇怪的是,这些痕迹并不让我厌烦,反而让我感到安心。

因为对我而言,这些发丝、微小的尘土,证明了这里有人来过,有人待过,有人真正享受过在这里的时光。这是一种存在的印记,一种时间流动的证明。

我忽然想起当年在书局里的自己,想起那让我伤心的灰尘。彼时的我只看到书本被冷落了,却没想过,也许它的存在本身就已弥足珍贵。只是那时的我还无法明白,并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需要被即刻认可。

灰尘落在书上,意味着它仍在等待与人相遇;而发丝落在地上,意味着有人已经来过,留下了痕迹。这两者看似不同,实际上却都带着某种温度。

有一次,一位熟客带着朋友来店里玩桌游,临走前,她对我笑着说:“这里真的很棒,每次来都很开心。”那一刻,我心里浮现出一种久违的感动,仿佛当年的那本书,终于被某个合适的读者翻开。

我想,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家店,无论是夜阑独自的创作,还是热闹非凡的交流,本质上都在寻找一种与人的连结。这么想着,我突然不再害怕书上的灰尘了,就像我不会厌恶地上的头发——我只是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它们。

毕竟,有些故事,需要时间才能等来合拍的读者。而有些快乐,只要有人留下痕迹,便是最好的证明。

(编按:宇淮客气,并没有趁机在这里打书,这书封是编辑放的。创作不易,写出一本小说更不易,且让我们给宇淮打打气,欢迎大家留意书店里《至恶审判》的身影。)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