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寧從大專畢業以後,本來懷揣著DJ夢進入某電臺就職,然而沒有空缺,被安排到廣告創意部門,自此在廣告行業這一條路上飛奔前行。
從電臺創意部門的撰稿人,到廣告機構dotAce的首席策劃與發展歷經了16年,也是他見證廣告領域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刻。
ADVERTISEMENT
報道:葉洢穎
攝影:受訪者提供
當坐在屏幕另一端的簡寧講述他從業經歷時,耳邊是他渾厚磁性的聲音,腦子裡卻浮現出一幅攤開的卷軸,上面寫滿了廣告行業的革命史,一幕幕如浮光掠影地飛快閃過。
“在電臺時,每一天都在寫稿,想著要如何用聲音將廣告呈現。3年後,我離開了電臺,和上司、同事一起創業開公司。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當時是負責IT的部分,比如啤酒不能直接打廣告,我們就和程式員製作一個遊戲,將品牌植入其中。”
那時候,臉書、電子商務初起爐灶,企業公司才討論何謂“官方網頁”,大家甚至認為網頁、電子商務是騙局。
電視、電臺、報章等傳統媒體仍是商家投放廣告的主要管道,並且互為競爭對手。
“要在報章上刊登廣告,得提前24個月,或最少12個月預定,比如在某英文報章買廣告還要搶、要靠關係;如果沒有百萬令吉,或至少數十萬令吉的預算,電視廣告想也不要想。”
而今,網絡的出現,打個廣告只需要數百令吉或數千令吉,而且無需像從前那樣,投放廣告後還要做民調,查驗廣告的效果。現在數碼廣告可直接在後臺查看有多少人點擊、觀看、觸達率、性別、年齡、地區等等,一覽無遺,還能精準地針對目標群體投放。
“我們處在變革最大的10年。”
沒有最好的廣告平臺 只有最適合的渠道
既然電臺、電視、雜誌等傳統媒體式微,投放成本又昂貴,那麼為什麼還要在傳統媒體打廣告呢?何不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網絡平臺和社交媒體?
但世事無絕對,價格往往只是考量的標準之一,最重要的是產品目標群眾是誰?通過什麼渠道能夠觸達?
簡寧提到,大馬目前收聽電臺的人群跟其他國家相比還要多,這是由於我國擁車率高,駕車上班上學的人不少,因此在傳統媒體遭到衝擊的現在,電臺廣告仍可持續地發展,這也就是為何本地DJ比演員、歌手更像明星。
“每個家庭平均有兩部車,上下班高峰期的早上和傍晚是最多人收聽的黃金時段。”
而電視真的沒有人看嗎?
“那些住在鄉鎮地區的人們,尤其是家庭主婦,在操持完家務後就會坐在電視前追劇。”
假設產品的目標人群是她們,那就得通過電視的渠道去接觸她們。至於針對30歲以下目標人群的產品,90%已經轉向網絡。
消費習慣與市場產生巨大變化
隨後,簡寧話鋒一轉,問:“你有沒有試過你可能跟朋友說過想要買什麼或想去旅行?然後一看臉書就會彈出相關資訊?”
這種經歷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遭遇過,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陷入“竊聽風雲”?
他解釋,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在網上留下的生活軌跡,實際上是被研究的材料。
“部分社交媒體和app同屬於一家企業,當你在社交app跟親友聊天,它們並非全程監聽,而是會捕捉關鍵詞。”
通過這些關鍵詞、社交平臺留下的文字、搜索引擎的搜索痕跡等等,讓相關的廣告成功輕鬆地鎖定目標。
“於是,不管你打開什麼網頁,你都能看到這個產品,從而引發你的好奇心,一直在提醒你。這就是消費者旅程(Consumer Journey)。”
消費者旅程指的是,消費者從知曉、搜索、查詢、比較到購買5個階段。
從前這趟“旅程”是人們出門開始。你在乘搭公共交通或開車路過時,會看到路邊的廣告牌,是A品牌的衣服;走進商場,再次看到A品牌的海報;走到A品牌的門店,瞅見“折扣50%”的標示,便會心想:不妨進去看看。
“當你走進去這家商店時,‘廣告’就已經完成了它的工作,主要目的是要把人帶進店裡。這是過去3年的操作。”
如今這一招,可能又行不通了,他直言:現在要把人流引到店裡,都嫌太遲了。
“這個過程中間有太多分散注意力的地方。可是在網上,人們在看著電腦屏幕時,我就要把他帶進我的網店裡。”
尤其是疫情之後,短短的2年讓人們的消費習慣以及市場在短時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身邊的朋友,在MCO前,從來沒試過用app叫外賣,說自己去打包就好了,也沒有去過網購平臺購物,對網購充滿質疑、不信任。”
從未點過外賣的人,如今可能是點外賣的小能手,還知道什麼時段打折、哪裡可以獲得折扣券;曾經不相信網購的人,現在可能每天守著臉書看直播,蹲守價廉物美的商品,又或者逢特殊日期,在網購平臺瘋狂“剁手”。
“你做直播售賣商品,有簡單的小程式能幫你處理賬單,然後再根據出貨量安排人手,不再需要在市中心的商場租借店面,即便是在偏遠的鄉下也能做生意。做生意的門檻只有電腦和網絡。
“你也不用再找天王巨星代言,找一些KOL(關鍵意見領袖)、微型KOL(擁有1萬至2萬粉絲的KOL),還有KOC(Key Opinion Consumer,關鍵意見消費者,一般指能影響自己的朋友、粉絲、產生消費行為的消費領袖),你的選擇太多了。”
這表示,如今整個消費者旅程,已經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只要利用網絡,動一動手指就能完成。
現在是“精明消費者”的年代
簡寧指出,網絡的普及和便利培育出精明的消費者(Smart Consumer)。在消費之前,他們會利用網絡先搜索產品或商家的資料,再看評論好壞,所以要讓人們去看一則廣告也需要技巧。
“這是一個挑戰,亦是一種革命。我們在這十多年裡,不斷地在追趕潮流。因為你剛學好‘詠春’,以為可以上擂臺,結果別人開始用槍。
“如果你不會變通,你就會被市場淘汰。你要跟上科技,要知道人群的變化。”
他說,60後、70後、80後尚有共通點,可是與這之後的人們出現很大的代溝,如果目標群體是這些人,就必須學會他們的慣用語言和使用的平臺。
比如目標群體是十多歲至二十多歲的青少年,只能通過圖片app或短視頻的平臺接觸到他們,而臉書對他們而言,是“爸爸媽媽的社交平臺”。
“他們不怎麼愛看文字,喜歡看動態的,即便是文字,也是單詞簡寫(Short form)。”
他感慨,回頭再去審視這一路來的變化,會感嘆自己和同行、企業家、媒體身處在高速變動以及高度競爭的年代,依然能夠跟上步伐,並且能存活至今。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給自己一個掌聲。”
【後記】
在如今訊息飛速快轉的時代,還有可能出現家喻戶曉且深入民心的經典廣告嗎?
無論是林祝宇還是簡寧都認為,現在訊息渠道太多,廣告製作的手法已經不同,關鍵是拍攝預算大幅度縮水。
“經典的廣告是用錢砸出來的,拍完還要鋪天蓋地地播,比如那個小黃人廣告。現在拍了短片只是網上投放,也不需要用數百萬令吉來拍。”簡寧直白地說。
不過,他也認為經典的定義不同,每個時代總有經典的廣告,只是視乎通過什麼方式和管道呈現。
也許是聲音,也許是文字,也許是圖片,誰知道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